李紅妍
大理州南澗縣人民醫(yī)院內一科,云南大理 675700
急性腦梗死數(shù)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死亡率高且具有多發(fā)性,即便是存活者,也會出現(xiàn)抑郁、失語、癱瘓[1]等臨床癥狀,除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外,還會為患者家屬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相關研究指出,為腦梗死康復期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能夠有效促進其恢復肢體功能,改善其生存質量,本文將研究對腦梗死恢復期進行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2010年7月—2012年11月腦梗死恢復期76例,其中,男50例,女26例,年齡59~73歲不等,平均年齡 61.5歲。經(jīng)診斷,全部患者符合腦血管病診斷要點診斷標準[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2]),患者發(fā)病前生活均能自理,確定全部患者無精神疾病史、無明顯智能損害、神智清楚,已經(jīng)為患者進行神經(jīng)內科藥物治療,確定全部患者病情與生命體征穩(wěn)定,經(jīng)76例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為其進行相關臨床護理干預。
將76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成實驗組36例,對照組40例,為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為實驗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康復護理,兩組患者的詳細護理措施如下。
1.2.1 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照組)急性腦梗死疾病會瞬間改變患者的生活,患病后,患者行動不方便,情緒起伏大,心理不適應,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向其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增強患者的自我康復意識[3],提高其進行治療的信心與主觀能動性,除心理護理干預外,為患者進行體位護理,為患者患肢進行功能康復訓練,包括坐位訓練、握手訓練、起坐訓練、步行訓練等內容。
1.2.2 康復護理干預(實驗組)為患者創(chuàng)造安全、合理的康復環(huán)境,室內物品應合理擺放,以方便患者行動為宜,保證地面平坦,在患者居住地的廁所、浴室安裝扶手架,為防止出現(xiàn)意外,應有專人陪同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為患者制定功能康復鍛煉計劃,按摩患者各個關節(jié),促進血液循環(huán),在進行坐起、站立、步行訓練時,堅持循循漸進的原則,對于存在語言障礙的患者,用手勢、圖片或文字的形式與其進行交流,為此類患者進行口語訓練、理解訓練與聽覺訓練,康復過程中時刻關注患者情緒,對其進行表揚、激勵[4]。
通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國卒中量表對比兩組患者入院前后的HAMD、ADL、CSS評分。
與兩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有關的數(shù)據(jù),借助SPSS 10.0(Sta 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分析。處理,應用t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的組間差異,其數(shù)據(jù)用正負標準差表示;應用χ2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差異,其數(shù)據(jù)用比率表示,若P<0.05,說明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為兩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護理1個月后,從HAMD評分角度看,實驗組為(7.02±1.38),對照組為(11.28±3.27);從 ADL 評分角度看,實驗組為(65.36±12.10),對照組為(59.62±9.62);從 CSS評分角度看,實驗組為(19.13±3.41),對照組為(20.82±3.60);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恢復期腦梗死的護理效果更佳,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對腦梗死恢復期進行康復護理,臨床效果明顯,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兩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護理前后各項評分結果對比,詳見表 1。
表1 兩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護理前后各項評分結果對比(s)
表1 兩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護理前后各項評分結果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實驗組(n=36)對照組(n=40)護理前HAMD ADL CSS護理后HAMD ADL CSS 6.71±1.18 41.68±8.13 24.36±4.12 7.02±1.38 65.36±12.10 19.13±3.41 6.53±1.09 42.76±8.62 24.19±4.23 11.28±3.27 59.62±9.62 20.82±3.60
急性腦梗死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經(jīng)流行病學統(tǒng)計分析,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5],雖然臨床搶救的成功率較高,但是治療結束后該類疾病的致殘率很高,使患者出現(xiàn)抑郁、失語、癱瘓等臨床癥狀,給患者造成不可逆轉的中樞神經(jīng)元損傷,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單靠藥物治療很難恢復其功能,相關研究顯示,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能夠控制疾病的致殘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只要患者病情不再進展,生命體征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就可對其進行康復鍛煉[6]。
康復期腦梗死患者需要安全、合理的康復環(huán)境,因此,護理人員應合理擺放室內物品,保證地面平坦,在患者居住地的廁所、浴室安裝扶手架,陪同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腦梗死患者的康復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在康復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向其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增強患者的自我康復意識,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穩(wěn)定患者情緒,降低患者心理壓力,消除其心理障礙,增強患者對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其抵抗疾病的信心。此外,患者制定功能康復鍛煉計劃,定期按摩患者肢體、關節(jié),循循漸進的為患者進行坐位訓練、握手訓練、起坐訓練、步行訓練、口語訓練、理解訓練與聽覺訓練[7],對于存在語言障礙的患者,用手勢、圖片或文字的形式與其進行交流。
本研究中,為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為實驗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康復護理。護理1個月后,從HAMD評分角度看,實驗組為(7.02±1.38),對照組為(11.28±3.27);從 ADL 評分角度看,實驗組為(65.36±12.10),對照組為(59.62±9.62);從 CSS 評分角度看,實驗組為(19.13±3.41),對照組為(20.82±3.60),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恢復期腦梗死的護理效果更佳,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存在明顯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腦梗死恢復期進行康復護理,臨床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恢復期進行康復護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效果明顯,值得將其進一步推廣。
[1]秦偉利.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能力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6(20):1311-1312.
[2]閆秀玲,張婷婷.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效果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3,10(2):239-241.
[3]區(qū)潔崧.腦梗死恢復期抑郁相關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14(10):197-199.
[4]韓振霞,時慶,王敏,等.超早期康復訓練與特殊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3,7(23):43-45.
[5]劉慎蘭.超早期全方位康復護理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應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0(11):1436-1436.
[6]林可可,王攀峰,張春燕,等.護士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家屬需求的認可情況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20):782-783.
[7]鄧敏玲.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08(17):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