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玉森+張玉柱
人們常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入門的拐杖。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青少年由于是“有主動性的人”,所以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闭驗榕d趣被視為成就事業(yè)的先決條件,所以教師在啟發(fā)學生作文時,也應千方百計調動起他們提筆的勇氣和興趣。自然,調動學生興趣的做法,是貫穿在作文指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里的。比如要寫一篇游記,命題前先引導學生閱讀若干范文,然后組織大家利用節(jié)假日外出郊游,游覽過程中幫助學生收集、分析和提煉素材,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
但我認為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一個最重要環(huán)節(jié),還表現(xiàn)在作文批改上。為此,批改應努力貫徹“多就少改”、“多表揚少批評”的原則。教師不要過分挑剔而將作文者的語句大段大段地刪去。即使從總體上說語句有毛病,也應在作文中去盡量發(fā)現(xiàn)和肯定作文者在人物刻畫、結構安排等其他方面的局部性優(yōu)點。然后用旁批方式給以肯定的分析,使學生感到批閱者并未對作文一棒子打死。這樣,就會增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從而調動起他們大膽寫作的勇氣來。當然,對明顯的缺點也要實事求是地在旁批中指出來,但語言要誠懇,溫和,而且?guī)в泄膭有?。這樣即使意見較尖銳,也易于為學生所領會和接受。
比如,有個同學在作文中描寫暴風雨情景時,由于思路未打開,就停留在“瓢潑大雨嘩啦啦的下著,風刮得人睜不開眼”等幾句一般化詞句的敘寫上,而且有些語句還有邏輯不順和似通非通的毛病。一位老師在批改這份作文時,并未輕易予以職責或全盤否定,而是在眉批中扼要地指出描寫較空泛的缺點,同時引導他從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這篇范文中去尋找借鑒。這位基礎較差的學生看了老師的批改很受感動,在范文的啟示下,對作文做了如下修改:“閃電劃破了黑沉沉的天空,接著是一聲震耳欲聾的炸雷從西邊樹林里響了過來,我嚇得把爸爸的腰緊緊抱住。這時爸爸撐起了雨傘,但由于風狂雨驟,我們的傘剛舉過頭頂,就被大風把傘骨和傘面吹得朝天上高高翹起……于是我們都不禁笑了起來?!憋@然,修改稿比原稿具體而有味的多。設想,教師若不在鼓勵作文者的寫作興趣上下功夫,要在短期內達到如此效果,恐怕是難于做到的。
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興趣,這只是寫作指導的第一步。當學生面對題目發(fā)愣時,我們還要幫助他們開闊思路,發(fā)揮聯(lián)想,從而調動起他們認真審題立意的積極性來。所謂審題立意,自然是對題目進行冷靜審視,明確題意要求,然后在此基礎上確定作文者的表達意圖。應該說,這一道工序在作文中是十分關鍵的。因為立意若不符合題目要求,比如在內容、選材范圍、文體等方面若與題目無涉或雖有關系,但聯(lián)系不夠緊密,就會出現(xiàn)文不對題或偏題、離題等毛病,而這弊病帶有全局性質,它是不同于局部結構或只言片語的細微末節(jié)的。
不僅如此,我們在啟發(fā)作文者立意時,還應鼓勵他們打開思路,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聯(lián)想。關于這一點,美學家朱光潛的寫作經驗是值得人們汲取的。他在一本美學論文集中談起自己的作文方法時說過,“在定了題目之后,我取一張紙擺在面前,抱著那題目四面八方地想,想得一點意思,就用三五個字的小標題寫在紙條上”。日積月累到一定數(shù)量后再進行篩選,然后理出線索,起草綱要,才正式開始寫作。朱老在這里說的“抱著那題目四面八方地想”,其實就是指的浮想聯(lián)翩,不拘一格,盡情發(fā)揮,多角度思維的意思。例如贊美“老馬識途”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老馬只會識舊途,不敢探新路”的觀點。人人批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物時,學生也可贊美他的“忠于職守”。面對落花,有同學黯然神傷,哀嘆美麗的失落;也有同學歡呼雀躍,贊美果實即將成熟。面對落葉,可以贊揚她的堅忍、樂觀的精神:“不要緊,我們明年再來就是了”;可以表現(xiàn)她為自由而喜悅的歡快心情:“終于得到了自由,笑嘻嘻地辭了故枝”,還可以歌頌她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也可以對她進行批判:“她以為大樹要永遠的赤身裸體?!?/p>
蘇軾吟廬山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游山要從不同角度去觀賞,才能領略到大山的不同情態(tài)和豐姿。寫作也是這樣,只有作者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事物,才能把文章寫得深刻、新穎,別具一格。教師在啟發(fā)學生開闊思路時,還可啟發(fā)他們對事物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較,進行眾多同類事物的比較,進行正反、大小、美丑等相對立事物的比較,由于這樣堅持多維思考,學生作文立意的新穎、深刻與字里行間透出的辯證性,就定會愈加明顯。
戰(zhàn)玉森,張玉柱,教師,現(xiàn)居山東莒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