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天津市瑞景中學,天津 300134)
隨著社會發(fā)展與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各界對教師工作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與期望。我國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時期,新的教育政策、教育觀念、管理體制、課程與教學模式的建立與要求,使教師在工作、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出現(xiàn)各種形式的角色壓力。中學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的具體實踐者同時擁有多重身份,體驗著多種角色沖突。本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教師進行了開放式訪談,編制了關于中學教師角色壓力的調查問卷,探討教師角色壓力的結構并分析其特點,旨在了解教師角色壓力的水平,促進教師身心健康。
1.理論維度的構建
角色壓力是指個體在工作中對其所處職位的角色期望感到不確定或者無法勝任時,其內心體驗到的一種不適感或者焦慮感。Kahn(1964)最早從組織觀點將角色壓力分為角色模糊、角色沖突及角色過度負荷等三類,并得到大部分學者的認可。本研究也采用此結構進行量表的編制。角色模糊是指對于達成某項角色期望有關的工作期望、方法或某特定角色缺乏明確的程度。角色沖突是指個體所體驗到的難以調和的同時來自于環(huán)境的不同期待。角色過度負荷主要是指角色上的需求,超過角色扮演者的時間與精力所能夠承受的限度。在角色壓力的分類中,角色沖突和角色模糊,被認為是工作中導致個體工作壓力大、緊張和倦怠的重要變量。
2.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團體施測與個體施測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對象為天津市部分中學教師。初測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0份。再測發(fā)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其中男教師59人,女教師141人。用于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3.研究程序
本研究問卷的編制主要經過理論維度的確定、項目的收集與整理、修訂完善三個步驟。首先,對30名中學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其在工作中體驗到的角色壓力狀況并對訪談資料進行提??;其次,借鑒現(xiàn)有成熟量表,如Rizzo(1970)等編制的角色模糊和角色沖突量表以及Matteson(1980)編制的角色負荷量表,并對個別項目進行修訂,使之更適合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最后,對項目進行進一步修訂,補充并完善沒有涉及的相關項目,請10名中學教師填答試測問卷,觀察他們的反應及測驗時間,收集意見與建議,然后從表述歧義、語病、晦澀難懂、陳述方式等方面進行修改,最終形成預測問卷并形成初測問卷。初測問卷共25道題目,問卷采取螺旋式排列,采用利克特5點計分方式,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4.統(tǒng)計工具和方法
采用SPSS13.0數(shù)據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的數(shù)據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檢驗。
1.項目分析
選用初測數(shù)據對初測問卷進行項目分析。項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求出問卷個別題項的臨界比率值(CR值),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的項目刪除,其主要操作步驟為:(1)量表題項的反向計分,(2)求出量表的總分,(3)量表總分高低排列,(4)找出高低分組上下27%處的分數(shù),(5)依臨界分數(shù)將觀測值在量表之得分分成高低二組,(6)以獨立樣本t-test檢驗二組在每個題項上的差異,(7)將t檢驗結果未達顯著性的題項刪除。根據上述操作方法,本研究對心理承受力量表進行了項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所有項目均達顯著性水平,項目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角色壓力問卷項目分析
項目分析結果顯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32個項目均達到顯著性水平,不需要刪除題目。
2.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過主成分分析方法抽取因子,采用最大變異正交旋轉進行因子旋轉。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據因子負荷矩陣,采用逐步排除法對項目進行選擇:(1)排除與資料題相關不顯著的項目;(2)排除因素負荷少于0.35的項目,根據以往研究的效度檢驗標準,應刪除標準后殘差值過高或因素負荷量低于0.3的題項作為測量模型的觀測變量;(3)排除同時在幾個因素上有高負荷的項目,交叉負荷為0.35時刪除項目;(4)排除雖對同一公因子影響顯著,但明顯與其他項目不屬于同一種類的個別項目。結果顯示項目7的因素負荷在0.35以下,項目25存在交叉負荷,因此將這兩個項目刪除。
在刪除這兩個項目后,進行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分析結果如下:
表2 KMO&Bartlett's檢驗
一般當KMO的值小于0.5時,較不宜進行因素分析,此處KMO值為0.69,Bartlett球形檢驗在0.00水平上顯著,表示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此外,卡方值為1526.84,達到顯著,代表母總體的相關矩陣間有共同因素存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表3 中學教師角色壓力問卷的因子負荷矩陣
經過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初測的角色壓力問卷,共23個項目,3個維度,其中角色模糊維度包括項目1、2、3、4、5、6,角色沖突維度包括項目 8、9、10、11、12、13、14、15,角色負荷維度包括項目 16、17、18、19、20、21、22、23、24。
3.信度分析
表4 角色壓力問卷的信度
由表4可知,各個維度與總問卷的α系數(shù)均為0.70以上,在可接受的范圍,量表整體一致性程度較高。
4.構想效度
測驗的構想效度是通過計算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各維度與整個測驗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作為指標來考察。如表5所示:
表5 各維度之間及與總測驗的相關系數(shù)
由表5顯示,各維度與整個測驗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明顯高于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表明測驗具有較好的構想效度。中學教師角色壓力問卷各個維度之間的相關均在0.35左右,具有中等程度的相關,同時與整個測驗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在0.42~0.87之間,該測驗構想效度很好。
本研究在對角色壓力理論總結整理的基礎上,綜合前人研究,結合對中學教師實際工作狀況的訪談,建構了中學教師角色壓力問卷的三個維度,根據主要內容編制相關題項,在經過初測和再測兩次測試后,對數(shù)據進行整理,使用SPSS13.0數(shù)據統(tǒng)計軟件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檢驗等,形成最終的正式問卷。
從問卷編制的過程來看,本研究在前期階段先進行了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了解教師工作壓力的現(xiàn)狀。目前,教師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而新課標要求下的教師體驗著多重角色,因此,教師的角色壓力是影響教師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礎上,確定了本研究推進的主要步驟:訪談、確定維度、編寫項目、初測、項目修訂、再次施測,研究程序嚴謹、科學。
從問卷的信度來看,中學教師角色壓力問卷總分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0,各分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均在0.70以上,表明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較為理想。
從問卷的效度來看,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第7題的因素負荷小于0.35,第25題在因素1和因素3上有交叉負荷,因此予以刪除。在進一步的構想效度檢驗中,各維度與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明顯高于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表明該問卷具有很好的構想效度。此外,角色壓力屬于工作態(tài)度的范疇,問卷法是研究態(tài)度的一種方法,但態(tài)度本身具有隱蔽性,因此未來研究可考慮投射測驗法與問卷法相結合來研究教師的角色壓力,做到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相結合。
1.中學教師角色壓力問卷的結構包括角色模糊、角色沖突、角色負荷三個維度。
2.自行修訂的中學教師角色壓力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標準,可用于評估中學教師角色壓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