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范海軍
摘要:信息化是現代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方向,信息化平臺也是各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必備條件。以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例論述了如何利用好實驗教學的信息化平臺并克服信息化平臺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最后分析了信息化平臺下如何開展自主創(chuàng)新性實驗的一些嘗試和成功做法,為信息化時代實驗教學的一些共性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關鍵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化;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0-0130-03
一、引言
隨著當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以及信息化的普及,高校實驗教學迎來了新一輪改革浪潮。整個教育教學系統(tǒng)正朝著更加信息化的方向發(fā)展,這為高校實驗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提供了嶄新的技術手段。教育信息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和條件,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標志,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共同趨勢[1]。實現實驗教學的信息化不僅成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育手段現代化的一個突破口,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科技的興趣、提高綜合素質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起著重要作用[2]。目前,多數院校都建立起了各種實驗教學中心和實驗教學信息化平臺。信息化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在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應用過程中,如何將信息化平臺與傳統(tǒng)實驗方法相結合,如何克服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在信息化形式下開展創(chuàng)新性實驗,本文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思路和做法。
二、石油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
1.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情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的探索精神、科學思維、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以培養(yǎng)我國一流的石油工業(yè)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fā)展”的高級目標,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已建成石油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中心現有實驗室總面積4500m2,擁有實驗教學設備1855臺(套),資產總值5066萬元,滿足了現代化實驗教學的需求。實驗中心全方位對學生開放,是石油工程專業(yè)及14個相關專業(yè)的綜合性實驗教學平臺。實驗中心下設油層物理、鉆井工程、采油工程、油田化學、流體力學5類專業(yè)實驗室,涵蓋了石油工程的各個專業(yè)領域。從學科整體發(fā)展需要出發(fā),各實驗室的功能進行重新定位、合理布局,實現“四個統(tǒng)一,一個全面”,即實驗室統(tǒng)一使用,實驗用房統(tǒng)一分配,儀器設備統(tǒng)一管理,實驗工作人員統(tǒng)一安排,實驗室面向校內外全面開放[3]。中心先后被評為“山東省高等學校一類實驗室”和“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9年被批準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通過轉變實驗教學理念,構建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結合石油工程學科自身的特點,將實驗課程統(tǒng)籌安排,構建以實驗模塊、實驗層次、培養(yǎng)模式、實驗手段、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為主要內容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學體系。將石油工程類課程分模塊設置,構建了滲流、采油、鉆井、采化、流體五個實驗模塊。開展了由基礎驗證、綜合設計和創(chuàng)新研究等多個層次的分層次的實驗內容。而所有實驗層次和實驗模塊都通過實驗教學信息化平臺進行有機銜接和管理,信息化平臺成為促進實驗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2.信息化平臺建設架構及內容。在實驗中心建設過程中,信息化平臺是對實驗環(huán)節(jié)進行管理的關鍵系統(tǒng)。如圖1所示,信息化管理平臺以網絡為依托將實驗課堂教學與課前、課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聯系起來,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作用,將實驗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學生通過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如實驗目的與要求、實驗方案、實驗原理、實驗指導、實驗演示、軟件仿真、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參考資料等,就可以了解和學習相關實驗內容,特別是對綜合型、設計型實驗,選擇設計方案、理解設計原理非常重要。通過采用多樣化的現代實驗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實驗主動性,消除了空間和時間障礙,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交流,實現了教與學、師與生的良好互動。
三、信息化平臺的不足及解決策略
應該說網絡信息化是現代教學實驗室的方向和必然要求。但是信息化并不意味著完全否定過去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如儀器調試、數據測量、數據記錄等等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方式,所以信息化實驗教學手段必須與傳統(tǒng)實驗教學的結合才能使示范實驗中心更加完美。在這一過程中不免要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以下分析了常見的問題并給出了解決策略。
1.課堂預約與課程表定制之間的矛盾。在信息平臺下,所有的實驗必須通過預約進行。但是在同一個實驗需要面對全校幾個專業(yè)三十多個專業(yè)班級時,人數眾多,不加限定的完全的學生預約是不現實的。一般做法往往是教師先排出課表,然后學生再根據教師的課表進行預約,這樣其實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做法是,在規(guī)定必修的示范性或驗證性教學課堂之外,給出了每門實驗課的第二實習時間,這個時間段不具體面對某一個班級,而且具有人數限定,并在網絡平臺上動態(tài)公布。這樣一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參加實驗的學生,可以參加第二時間進行實驗。這樣一來,發(fā)揮了網絡平臺的作用,方便了學生,而實驗教師增加的教學工作量也不是很大,僅僅相當于增加一個分組。
2.實驗報告剽襲復制的解決辦法。毋庸置疑,電子版的實驗報告提交方式給學生之間的報告剽襲復制提供了方便之門。相信每一個批改實驗報告的教師都會遇到這樣問題,比如兩個報告一模一樣,只是名字不同;更有甚者名字都是原來的,在這個學生的賬號下的報告是另一個人的甚至是往年的實驗報告。為此,提出了以下手段給予解決。(1)課前警告。實驗之前告訴學生,如果發(fā)現雷同實驗報告,則兩人的實驗成績均按零分計算;(2)實驗思考題。對于每個實驗,實驗教師都會針對實驗原理、流程設計或數據處理出一些思考題,每個實驗小組抽簽確定思考題的內容。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報告的重復現象;(3)有效檢查。一是實驗原始數據對比,檢查實驗報告中的原始數據,看是否與教師簽名的原始數據記錄單相同;二是檢查報告的格式布局甚至空格數等,如果完全雷同,則有抄襲之嫌;(4)基于計算機程序,進行報告重復率檢測。學生的實驗報告中,原理方法和流程可以相同,但是數據處理、思考題和個人總結往往是不同的,如果重復率在70%以上,則有剽竊嫌疑,視為不合格報告。endprint
3.自主設計與規(guī)范流程的矛盾。實驗自主設計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有力措施。一方面應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自主設計,但是在具體進行實驗時,不可能讓學生按照他們自己設計的流程進行多次實驗嘗試。學生的實驗流程往往不盡合理甚至是錯誤的,一是會導致實驗失敗,二是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具體做法是:
(1)鼓勵自主設計,對于在網上提交自主設計方案的學生,無論流程正確與否,都會有加分;
(2)教師選擇一組實驗流程設計合理的,讓他們進行自主實驗,并進行指導;而對于不盡合理的實驗流程,則給出批改意見。
四、網絡信息化形勢下如何開展自主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
(一)課堂示范教學與網絡化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
探究性實驗是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或驗證的實驗,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活動。而在實驗室新的管理體制下,所有的實驗都必須從網上預約,對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有一定的限制。通過各方面的協作和努力,充分發(fā)揮了網絡化時代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的開展和實施。
(1)靈活高效的雙向選擇機制
一方面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實驗項目或創(chuàng)新項目,向實驗中心提出申請,實驗中心組織教師對學生申請項目進行審核,并幫助學生完善實驗項目,使項目具有較高教學價值和可行性后實施。另一方面,實驗中心根據自身的軟硬件條件,設置大量課外實驗項目或創(chuàng)新項目,通過中心網站等途徑向學生發(fā)布,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向中心提交申請,通過審核后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
(2)科教結合的聯合培養(yǎng)機制
注重教學實驗與科學研究實驗的關聯,提高人才培養(yǎng)層次。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注重了多樣化的培養(yǎng)模式。以“發(fā)展個性、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實行“分層培養(yǎng)、啟發(fā)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路。建設創(chuàng)新實驗室,并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保證大面積成才和促進優(yōu)秀生脫穎而出。
對于探究型實驗,有時候超出教學實驗室的能力范疇,因此為了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思維,制定專門政策,鼓勵科研實驗,甚至是國家、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向學生開放,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讓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接觸現代科研儀器設備。
(3)礦場案例實戰(zhàn)培養(yǎng)模式
重視實驗教學和工程實踐的結合。與勝利油田等單位建立聯合實驗室,部分優(yōu)秀學生可以推薦到油田實驗室開展實驗,通過與研究項目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實踐能力,為油田培養(yǎng)了高素質的基礎科技人才。
通過全方位的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設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前沿技術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培養(yǎng)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進一步提升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N+2+1”的自主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
為了保證優(yōu)秀學生能通過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培養(yǎng)探索整理的科學精神和分析問題的嚴謹態(tài)度,針對石油工程的部分實驗,開創(chuàng)了新的探究教學管理體制,即“N+2+1”管理體制。首先探究性實驗必須有N個同學(3<=N<=5)為一小組,組長負責小組內的討論及與老師的聯系。對于這樣的創(chuàng)新小組,實驗中心必須配備2位老師,一個理論教學老師,負責理論上的指導與把關,一位實驗指導教師,負責實驗設計與實驗流程指導,另外再配一個專門的實驗室,進行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教學實驗分開,既可以共享部分儀器,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如巖心的制備、簡單試劑的制備等一些活動可以由小組成員自己進行。
在此基礎上,構建以學科為背景的實驗平臺,深入開展實驗項目的研究與開發(fā),依托實驗教學中心的不同專業(yè)層次的教師和實驗人員,設計了相當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選做實驗項目,注重從實際油田開發(fā)項目出發(fā),注重各個學科方向的“垂向整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實驗項目。如開發(fā)一個油田:需要做“滲透率測定”、“采油方式優(yōu)選”,“表面活性劑注入”,等將不同實驗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總體把握問題的能力。
同時為了加強管理,建立開放實驗室管理系統(tǒng),探究性實驗通過網絡管理系統(tǒng)進行登記和預約,并且實驗的設計和進展都在網上進行公布,所有的成員和教師都可以進行查詢,指導教師也可以網上進行回復和指導。這樣一來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促進和激勵。
實施一年來,共有5個小組20人次開展了自主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3人次通過探究性實驗,積極創(chuàng)新,并爭取到了大學生國家級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項目。
五、結語
信息化是現代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方向,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過深化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通過優(yōu)化、重組、合并等措施,整合學科教育資源,以信息化為手段建立了石油工程實驗教學信息化平臺。在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通過信息化與傳統(tǒng)實驗方式的結合,克服并解決了信息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同時探索了信息化平臺下的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的開展和實施,為信息化時代實驗教學的一些共性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實踐證明,實驗教學信息化大平臺的建設,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諸多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學校創(chuàng)建高水平綜合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曉宏,梁麗.全面解讀教育信息化[J].電化教育研究,2002,(1).
[2]張洪洋.實驗教學信息化發(fā)展的兩種取向[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9(4).
[3]馮其紅,周童,趙修太,鮑丙生.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化平臺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
[4]王興邦.做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評審工作,提高我國高校的實驗教學水平[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5(7).
[5]張偉平.從信息化教學的視角改革大學實驗教學[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6).
作者簡介:張麗麗(1971-),女,山西臨縣人,本科,實驗師,研究方向:油層物理實驗的教學與研究。endprint
3.自主設計與規(guī)范流程的矛盾。實驗自主設計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有力措施。一方面應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自主設計,但是在具體進行實驗時,不可能讓學生按照他們自己設計的流程進行多次實驗嘗試。學生的實驗流程往往不盡合理甚至是錯誤的,一是會導致實驗失敗,二是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具體做法是:
(1)鼓勵自主設計,對于在網上提交自主設計方案的學生,無論流程正確與否,都會有加分;
(2)教師選擇一組實驗流程設計合理的,讓他們進行自主實驗,并進行指導;而對于不盡合理的實驗流程,則給出批改意見。
四、網絡信息化形勢下如何開展自主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
(一)課堂示范教學與網絡化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
探究性實驗是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或驗證的實驗,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活動。而在實驗室新的管理體制下,所有的實驗都必須從網上預約,對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有一定的限制。通過各方面的協作和努力,充分發(fā)揮了網絡化時代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的開展和實施。
(1)靈活高效的雙向選擇機制
一方面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實驗項目或創(chuàng)新項目,向實驗中心提出申請,實驗中心組織教師對學生申請項目進行審核,并幫助學生完善實驗項目,使項目具有較高教學價值和可行性后實施。另一方面,實驗中心根據自身的軟硬件條件,設置大量課外實驗項目或創(chuàng)新項目,通過中心網站等途徑向學生發(fā)布,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向中心提交申請,通過審核后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
(2)科教結合的聯合培養(yǎng)機制
注重教學實驗與科學研究實驗的關聯,提高人才培養(yǎng)層次。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注重了多樣化的培養(yǎng)模式。以“發(fā)展個性、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實行“分層培養(yǎng)、啟發(fā)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路。建設創(chuàng)新實驗室,并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保證大面積成才和促進優(yōu)秀生脫穎而出。
對于探究型實驗,有時候超出教學實驗室的能力范疇,因此為了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思維,制定專門政策,鼓勵科研實驗,甚至是國家、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向學生開放,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讓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接觸現代科研儀器設備。
(3)礦場案例實戰(zhàn)培養(yǎng)模式
重視實驗教學和工程實踐的結合。與勝利油田等單位建立聯合實驗室,部分優(yōu)秀學生可以推薦到油田實驗室開展實驗,通過與研究項目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實踐能力,為油田培養(yǎng)了高素質的基礎科技人才。
通過全方位的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設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前沿技術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培養(yǎng)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進一步提升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N+2+1”的自主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
為了保證優(yōu)秀學生能通過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培養(yǎng)探索整理的科學精神和分析問題的嚴謹態(tài)度,針對石油工程的部分實驗,開創(chuàng)了新的探究教學管理體制,即“N+2+1”管理體制。首先探究性實驗必須有N個同學(3<=N<=5)為一小組,組長負責小組內的討論及與老師的聯系。對于這樣的創(chuàng)新小組,實驗中心必須配備2位老師,一個理論教學老師,負責理論上的指導與把關,一位實驗指導教師,負責實驗設計與實驗流程指導,另外再配一個專門的實驗室,進行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教學實驗分開,既可以共享部分儀器,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如巖心的制備、簡單試劑的制備等一些活動可以由小組成員自己進行。
在此基礎上,構建以學科為背景的實驗平臺,深入開展實驗項目的研究與開發(fā),依托實驗教學中心的不同專業(yè)層次的教師和實驗人員,設計了相當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選做實驗項目,注重從實際油田開發(fā)項目出發(fā),注重各個學科方向的“垂向整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實驗項目。如開發(fā)一個油田:需要做“滲透率測定”、“采油方式優(yōu)選”,“表面活性劑注入”,等將不同實驗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總體把握問題的能力。
同時為了加強管理,建立開放實驗室管理系統(tǒng),探究性實驗通過網絡管理系統(tǒng)進行登記和預約,并且實驗的設計和進展都在網上進行公布,所有的成員和教師都可以進行查詢,指導教師也可以網上進行回復和指導。這樣一來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促進和激勵。
實施一年來,共有5個小組20人次開展了自主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3人次通過探究性實驗,積極創(chuàng)新,并爭取到了大學生國家級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項目。
五、結語
信息化是現代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方向,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過深化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通過優(yōu)化、重組、合并等措施,整合學科教育資源,以信息化為手段建立了石油工程實驗教學信息化平臺。在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通過信息化與傳統(tǒng)實驗方式的結合,克服并解決了信息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同時探索了信息化平臺下的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的開展和實施,為信息化時代實驗教學的一些共性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實踐證明,實驗教學信息化大平臺的建設,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諸多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學校創(chuàng)建高水平綜合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曉宏,梁麗.全面解讀教育信息化[J].電化教育研究,2002,(1).
[2]張洪洋.實驗教學信息化發(fā)展的兩種取向[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9(4).
[3]馮其紅,周童,趙修太,鮑丙生.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化平臺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
[4]王興邦.做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評審工作,提高我國高校的實驗教學水平[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5(7).
[5]張偉平.從信息化教學的視角改革大學實驗教學[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6).
作者簡介:張麗麗(1971-),女,山西臨縣人,本科,實驗師,研究方向:油層物理實驗的教學與研究。endprint
3.自主設計與規(guī)范流程的矛盾。實驗自主設計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有力措施。一方面應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自主設計,但是在具體進行實驗時,不可能讓學生按照他們自己設計的流程進行多次實驗嘗試。學生的實驗流程往往不盡合理甚至是錯誤的,一是會導致實驗失敗,二是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具體做法是:
(1)鼓勵自主設計,對于在網上提交自主設計方案的學生,無論流程正確與否,都會有加分;
(2)教師選擇一組實驗流程設計合理的,讓他們進行自主實驗,并進行指導;而對于不盡合理的實驗流程,則給出批改意見。
四、網絡信息化形勢下如何開展自主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
(一)課堂示范教學與網絡化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
探究性實驗是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或驗證的實驗,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活動。而在實驗室新的管理體制下,所有的實驗都必須從網上預約,對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有一定的限制。通過各方面的協作和努力,充分發(fā)揮了網絡化時代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的開展和實施。
(1)靈活高效的雙向選擇機制
一方面學生可以自主設計實驗項目或創(chuàng)新項目,向實驗中心提出申請,實驗中心組織教師對學生申請項目進行審核,并幫助學生完善實驗項目,使項目具有較高教學價值和可行性后實施。另一方面,實驗中心根據自身的軟硬件條件,設置大量課外實驗項目或創(chuàng)新項目,通過中心網站等途徑向學生發(fā)布,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向中心提交申請,通過審核后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
(2)科教結合的聯合培養(yǎng)機制
注重教學實驗與科學研究實驗的關聯,提高人才培養(yǎng)層次。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注重了多樣化的培養(yǎng)模式。以“發(fā)展個性、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實行“分層培養(yǎng)、啟發(fā)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路。建設創(chuàng)新實驗室,并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保證大面積成才和促進優(yōu)秀生脫穎而出。
對于探究型實驗,有時候超出教學實驗室的能力范疇,因此為了充分利用科研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思維,制定專門政策,鼓勵科研實驗,甚至是國家、部、省級重點實驗室向學生開放,學校采取了多種措施讓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接觸現代科研儀器設備。
(3)礦場案例實戰(zhàn)培養(yǎng)模式
重視實驗教學和工程實踐的結合。與勝利油田等單位建立聯合實驗室,部分優(yōu)秀學生可以推薦到油田實驗室開展實驗,通過與研究項目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面和實踐能力,為油田培養(yǎng)了高素質的基礎科技人才。
通過全方位的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設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前沿技術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培養(yǎng)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進一步提升了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二)“N+2+1”的自主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
為了保證優(yōu)秀學生能通過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培養(yǎng)探索整理的科學精神和分析問題的嚴謹態(tài)度,針對石油工程的部分實驗,開創(chuàng)了新的探究教學管理體制,即“N+2+1”管理體制。首先探究性實驗必須有N個同學(3<=N<=5)為一小組,組長負責小組內的討論及與老師的聯系。對于這樣的創(chuàng)新小組,實驗中心必須配備2位老師,一個理論教學老師,負責理論上的指導與把關,一位實驗指導教師,負責實驗設計與實驗流程指導,另外再配一個專門的實驗室,進行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教學實驗分開,既可以共享部分儀器,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如巖心的制備、簡單試劑的制備等一些活動可以由小組成員自己進行。
在此基礎上,構建以學科為背景的實驗平臺,深入開展實驗項目的研究與開發(fā),依托實驗教學中心的不同專業(yè)層次的教師和實驗人員,設計了相當數量的綜合性、設計性選做實驗項目,注重從實際油田開發(fā)項目出發(fā),注重各個學科方向的“垂向整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實驗項目。如開發(fā)一個油田:需要做“滲透率測定”、“采油方式優(yōu)選”,“表面活性劑注入”,等將不同實驗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總體把握問題的能力。
同時為了加強管理,建立開放實驗室管理系統(tǒng),探究性實驗通過網絡管理系統(tǒng)進行登記和預約,并且實驗的設計和進展都在網上進行公布,所有的成員和教師都可以進行查詢,指導教師也可以網上進行回復和指導。這樣一來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種促進和激勵。
實施一年來,共有5個小組20人次開展了自主創(chuàng)新探究性實驗,3人次通過探究性實驗,積極創(chuàng)新,并爭取到了大學生國家級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項目。
五、結語
信息化是現代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方向,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過深化實驗室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通過優(yōu)化、重組、合并等措施,整合學科教育資源,以信息化為手段建立了石油工程實驗教學信息化平臺。在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通過信息化與傳統(tǒng)實驗方式的結合,克服并解決了信息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同時探索了信息化平臺下的自主創(chuàng)新實驗的開展和實施,為信息化時代實驗教學的一些共性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實踐證明,實驗教學信息化大平臺的建設,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諸多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學校創(chuàng)建高水平綜合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曉宏,梁麗.全面解讀教育信息化[J].電化教育研究,2002,(1).
[2]張洪洋.實驗教學信息化發(fā)展的兩種取向[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9(4).
[3]馮其紅,周童,趙修太,鮑丙生.石油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信息化平臺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
[4]王興邦.做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評審工作,提高我國高校的實驗教學水平[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5(7).
[5]張偉平.從信息化教學的視角改革大學實驗教學[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6).
作者簡介:張麗麗(1971-),女,山西臨縣人,本科,實驗師,研究方向:油層物理實驗的教學與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