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鳳
教育家盧梭提出,“教育要回歸自然”,因為大自然不僅提供了物種生存的環(huán)境和空間,更重要的還有一條基本的規(guī)律,即“物競天擇”。
“合美”是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qū)第一小學的學校文化主題,其核心理念是“為學生幸福成長奠基”,關注師生精神狀態(tài),落實“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長的過程最美”的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zhì)教育,強調(diào)個性發(fā)展,在不斷豐富德美和智美內(nèi)涵的進程中,逐步培育“師生融合、德智育美”的合美文化。課堂文化是培育合美文化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如何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深入研究課題的過程中,融合了生本教育理念,從轉變師生的觀念入手,依托校本教研,構建“N型三學六環(huán)節(jié)”的合美課堂模式,旨在從“有?!弊呦颉盁o?!?。在構建過程中,改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的方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樽灾鞒砷L。這樣的課堂改革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學生的學習充滿了成長的力量。在一年半的探究路上,合美課堂的核心與靈魂就是“師生共成長”。而學生自我建構與教師價值引領,成為課堂教與學成長姿態(tài)自然舒展的兩翼。
一、在充足的自我建構的時空中讓學生煥發(fā)成長的活力
學習就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自我構建的過程。“三學”是指自學、組學與群學?!傲h(huán)節(jié)”即出標引路、對標先學、研標組學、議標群學、展標提升及固標練習?!叭龑W六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成長的土壤,課堂呼吁自由和天性,正如成長離不開土壤?!白杂伞奔础坝勺浴?,它意味著每個個體的生命訴求都應被尊重、被寬容,意味著個性是生命的本然。師與生、生與生,都是不同的存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理解能力、質(zhì)疑能力,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才會讓學生樂于學習的天性自由舒展。
課前或課上,學生完成“前置研究”材料,即讓學生“先學”。為何讓學生先學呢?課前的研究學習,彌補了課堂內(nèi)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的不足,之后的課堂學習,彌補了課堂內(nèi)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的不足,之后的課堂學習,則給予學生更充分的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互動的時間。
前置研究的過程,是學生自己生長的過程。學生自己的生長,教師要給予時空,通過先做、先想、先學,讓學生對即將開始的新課學習“感覺良好”,生成急切的課堂學習的向往。其后的課堂學習,圍繞研究學習資料,學生在帶著想法、帶著疑問交流的過程中,提升認識。當然,我們的行動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即所有的內(nèi)容都讓學生課前研究學習,但要堅持的原則是,讓學生“先學”?!跋葘W”,可以在課前,也可以在課上。要說明的是,這種前置于新課之前的研究,不完全等同于以往的“預習”。前置研究,既是對學習內(nèi)容的安排,又有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即教師在“教”學生思考、研究的路徑,也提供了學生課堂交流的線索。與學生按照有關提綱與問題對相關內(nèi)容作探索性思考與理解“在前臺呈現(xiàn)”相對照的是,教師的“教”退到了幕后。
學生相聚在一起組成的課堂,如同生命的林子,他們在充滿合作相互交融的狀態(tài)下實現(xiàn)成長。反觀課堂,學生分兩個層次進行交流互動學習。兩個層次的交流互動,對每一位學生來說,是兩輪的學習。
第一層次是小組之內(nèi)的交流。每位學生在小組內(nèi)將自己課前研究過程中的想法和困惑、發(fā)現(xiàn)與疑問和盤托出。之后,小組成員商討如果之后在全班交流,如何整合小組內(nèi)各人的想法,如何分工將小組的學習成果向全班介紹。第二個層次是全班范圍的交流。往往由一個小組在全班主講,該小組的學生可以就課前研究學習的材料中的各個問題或某一問題從不同角度闡述他們的想法。其他小組的學生,先聽后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把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進行對照和比較,并優(yōu)化自己的想法。課堂內(nèi)的交流,重在建立具有反思性、循環(huán)性、相互依賴性的互動關系。
二、教師有效的價值引領給予學生成長“根部”的營養(yǎng)
學生的成長,教師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教師的教,當為學生的生長提供“根部的營養(yǎng)”。
“先學后教”,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時間的先后,而應當視作邏輯的先后?!跋葘W”,對學生來說,其更多地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期待學生以自主、研究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對教師來說,提醒教師先向學生學,教師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管住自己的嘴,用好自己的耳”,注意聽講。這里的聽講,是指先聽學生的交流,然后再講,即先“聽”后“講”?!昂蠼獭保劝瑢W生在獨立自主學習之后,相互交流互動過程中的“兵教兵”,也包含教師弱化自身的權威意識,轉變角色,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傳統(tǒng)的課堂相比,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表現(xiàn)得更為“即興”。
教師的教與不教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教是不教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能搖擺于“顧此失彼”抑或“厚此薄彼”的偏頗中,因為有所教才能有所不教。該教的時候要敢于教、善于教,這是需要一種勇氣、責任和擔當?shù)?,當然也離不開智慧的歷練。
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能力杜絕空洞的“熱鬧”,沿著最質(zhì)樸的“生本”,挖掘學生的內(nèi)需,挖掘寧靜生態(tài)的課堂內(nèi)需,打造學生在課堂上最自然、最生態(tài)的“生機”。課堂上給學社一個自然的、生態(tài)的場,讓學生在這樣的“場”中自然爆發(fā)“生機”。
合美課堂立足于“成長的過程最美”的理念,正確認識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堅持學生自我構建和教師價值引領相結合,讓學生個性生命的時空更加開闊,更加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