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躍東
提倡合作學習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提高全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通過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間的發(fā)展協(xié)作,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合作學習新課標課程改革一、引言
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人際間的依賴和聯(lián)系也日益加強。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已經成為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重要品質,團結協(xié)作是當今世界的發(fā)展對教育界提出的新要求。合作小組給學生提供了真正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在合作和競爭中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形成合作理念,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是目前初級中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合作學習概述
1.合作學習的理論內涵
合作學習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它的理論內涵從各個角度發(fā)展得極為豐富,并日漸明晰了合作學習小組完善的內部機制。合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學科理論為基礎的,是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備受國內外教育界的認可。
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的灌輸式、相對于學生間不相互合作與啟迪的“單兵作戰(zhàn)”式學習而言的。合作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以異質學習小組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與學的活動,它能激發(fā)全體學習者共同的學習愿望,是一種小組學習者之間的互助性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是以總成績?yōu)樵u估依據,由教師預先設置問題、分配學習任務,預設教學流程,各個小組在單位時間內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而展開的合作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初中新課標理念實踐的典范。它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教育實踐為依托,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以團體成績?yōu)樵u估標準,不但培養(yǎng)了合作學習的精神,還培養(yǎng)了競爭意識,合作學習系統(tǒng)地利用了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合作學習不僅對于課堂教學有革新意義,而且對于整個教育體系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2.合作學習的分類及實踐運用流程
合作學習是將班組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yōu)榻M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形式改變?yōu)閹熒⑸g的多向交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努力做好課堂設計;使學生個體探究和小組合作競爭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交流、競爭,以獲得個體的學習成就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增強小組凝聚力、競爭力,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關懷和優(yōu)勢互補,從而打造高效教學的方法。
合作學習通??梢苑譃槿缦滤拇箢悾褐笇?,即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和指導作用;過程型,即強調完整的學習過程和社交技能的發(fā)展過程;結構型,即在多種結構的基礎上,再派生出若干具體策略以供合作學習小組使用;探究型,即強調對復雜問題的小組集結、分工、調查。合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注重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系統(tǒng)地利用教學中的這種動態(tài)因素間的互動關系,以達到新課標中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學習的宗旨。
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如下:提出教學目標——課堂集體講授——小組合作研究——考核——評估——獎勵。其中,合作學習的教學目標既是學術性目標,也是合作技能目標。不應僅停留在認知領域,還應深入到情感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教學目標(如相互尊重、相互幫助、榮辱與共等)和增強適應社會能力的教學目標(如人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三、合作學習教學實踐
1.建立合作學習小組
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特征、文化背景等的差異,遵循“組際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對全體學生進行分組。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小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的個人責任必須明確落實;小組成員個體要分工協(xié)作,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展開組際競爭,各個角色間相互依賴,也有利于達到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互補;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責任應切實落實到每個小組成員的頭上,以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真正地參與到實踐研究中,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精神和合作態(tài)度,使學生習得社會交往的技能。
2.合作學習實施策略及評估
合作學習的時機應選擇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教師在組織討論前必須布置明確的討論任務,根據“創(chuàng)設情景呈現目標——集體講授引導合作——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組際交流多元評估——歸納點評遷移發(fā)展的學科合作學習流程”、教師“精講——點播——歸結”、學生“積極思考——合作研究——實驗交流——組際競爭——匯報總結”的流程,選取具有一定深度、趣味性、可合作性,可評估性的內容,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落實每個小組成員的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合作互賴機制。重視反饋,不斷反思教學中的瑕疵,以改進教學。
評估要以激勵為主,強化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行為,對有效合作、積極主動的小組成員應給予表揚,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集體的智慧與力量。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阻礙合作學習推廣與實踐的現實因素。首先,從教育者方面看,部分教師的新課程理念還沒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真正的落實,缺乏深厚的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和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一些教師還留于形式,為了開示范課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忽視了合作學習的真正內涵。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獨立的人格與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
其次,從學生角度看,合作學習課堂氣氛活躍,但容易造成混亂局面,影響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和課堂密度;缺乏學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往往由少數成績較好的學生發(fā)言。我們希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可以切實地提高課堂的效率,以期達到合作學習理論效度的最優(yōu)化。
四、結語
合作學習理論的豐富內涵和實踐價值,具有極為深刻的意義。但合作學習還需教師廣泛關注弱勢群體,做好教學設計和評估工作,繼續(xù)深入地探索適合中國教育發(fā)展的合作學習新道路,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楊虹.學習者自主與教材建構[J].外語界2009,(2).
[2]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涵、要素和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3,(5).
[3]杜玉坤.關于“合作學習”內涵的再思考[J].廣西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