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月輝
修訂后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一步反映了國際外語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明確提出教師應該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機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對英語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應該更好地利用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英語學習平臺。
小組合作英語教學作用一、小組合作成為英語課堂教育改革的焦點
隨著中國經濟日益增長和綜合國力的上升,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升,與其他國家的交互往來逐漸增多,競爭與合作成為各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在競爭中,無論多好的人才,僅憑個人能力無法完成復雜的任務,只能通過團隊工作來完成。所以在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時,不光要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也要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體內部組織協調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僅憑單一的班級授課制模式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很多教育工作者開始探索新的方法,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合作機會,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越來越多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
二、小組合作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1.提高英語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
初中生在學習英語時大多會有犯難心理,不愿意去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沒有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小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模式的不足。讓學生自己參與到討論與探究中去,共同研究解決學生個人無法解決的難題。小組學習有一個預習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書籍、報刊雜志及網上查找資料,有助于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匯報自己的預習成果時,學生會產生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活動的參與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爭意識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的他們容易養(yǎng)成孤僻自私的性格,通過小組合作中對他人的請教與相互指導,能夠培養(yǎng)他們與人交往、合作團結的意識,促進他們互相幫助的合作行為。使學生在組內合作的過程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悅,增進友誼,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同時通過小組之間的競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為他們將來能成為國際型人才打下思想上的基礎。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英語語言本身的特點就是其工具性與人文性。人們在使用語言的同時也要進行交流。只有通過真實的交際活動,才能學會并掌握語言。英語課堂上,除了教師問學生答以外,還有對話練習、角色扮演、采訪、討論、游戲等活動,學生無法獨自完成這些活動,只能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教師應該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活動,讓學生多說,多交流。小組活動豐富了活動的范圍與內容,使教師能夠運用小組的優(yōu)勢展開各種交際活動,設置交際任務,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用英語交流的機會。
4.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消除緊張情緒
每個班級里都會有膽小害羞的學生,一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就緊張的說不出話,也有的學生害怕犯錯誤,不敢張嘴。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久而久之,就被教師和同學忽略,學習成績也無法提高。而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有同組人員的鼓勵和幫助,組員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任務難度就會相對變小,壓力也相對減輕了。小組合作時,教師更注重合作的過程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個別簡單的、不影響表達的小錯誤,教師也不會過于糾錯,這樣就給了學生更大的信心去表達自己。緊張的情緒消除了,學生就會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課堂的活躍氣氛和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漲起來。
三、在實施小組合作時,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1.小組成員的分配
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不僅要共同合作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同時還要相互監(jiān)督和促進。在分配小組成員時,教師要注意優(yōu)秀生與后進生的搭配。小組長應該選擇平時課堂活動比較積極的,且有一定領導能力及說服力的學生。各組成員的英語水平不應該有很大差距,要使每個小組的實力均等,有可競爭性。小組成員也不宜過多。
2.小組活動的內容設置
教師對小組活動的設置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把握好活動的難易度。最簡單的活動是讀英語的展示,如讀單詞或讀課文,這種活動最重要的是讓全組學生都參與。對話練習或角色表演活動相對有些難度,要求教師把角色與任務分配清楚,落實到位。難度較大的是訪談、討論、游戲等。展示預習效果更是考驗學生整體水平的一種活動,需要學生不僅自己把預習的內容理解透徹,還要能夠到黑板前講解清楚,使其他同學聽懂,聽明白。有些活動也可以在組間完成,比如考察英語課文背誦情況,既能提高積極性,也能避免組內的作弊現象。但是教師要提前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防止惡性競爭。
3.完善評價機制
對于評價對象,可以把小組成員“捆綁”起來評價。把小組成員的總成績看成一個整體,用來和其他組的成績進行對比,這就形成了組與組之間的競爭。也可以單獨評價小組內個人的表現,如:最活躍組員,作業(yè)完成最好組員,回答問題最多組員等,能夠使組內的合作與競爭相結合,既合作,又競爭,實現兩者平衡,也避免了有些學生濫竽充數,吃大鍋飯。對于評價方式,要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階段性測試和結果性測試相結合。評價時除了參考測試結果以外,還應該考慮到小組和合作態(tài)度,組員的參與度,積極性等等。對于評價者,可以是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
現在國內很多專家學者都在研究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小組合作應用于英語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是一場教學改革,教師能否更好地把小組合作應用到英語教學中,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使英語課堂豐富起來,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在合作中學習、探索新的語言知識。
參考文獻:
[1]劉艷,劉媛媛,劉浩.淺析中學英語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09,(2).
[2]汪華.“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7,(4).
[3]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簡析[J].課程?教材?教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