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進
補償策略是對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學習倦怠而采取的一種補償性策略。其目的在于重新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本策略是一個動態(tài)策略,要依據學生產生倦怠心理的原因,不斷地調整更新,從而使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合作動力。
情境呈現(xiàn)補償上:一般來說,情境既可以源自教師對情境的預設,也可以源自學生對情境的預設,關鍵所設置的情境必須符合生活性的原則和實效性的原則。
因此,在情境呈現(xiàn)補償上,應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夠引發(fā)學生內心矛盾沖突的情境,對學生產生視覺的沖擊力,心靈的震撼力,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思考欲。例如,在合作探討《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環(huán)境問題》這一主題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中央電視臺的一則公益廣告:從前有座山,山上長滿樹;山下有一村,村民想致富;想致富,就砍樹;樹砍光了,洪水來了,家園沒了……緊接著我又出示了某環(huán)保主義者說的一句話:“當人類砍倒天然叢林中第一棵大樹的時候,文明就宣告開始了;當人類砍倒最后一棵大樹的時候,文明便宣告結束了?!边@樣的呈現(xiàn)勢必激起學生的思考興趣:砍樹與洪水、家園是什么關系?砍樹與文明到底是怎么回事?倘若我們僅僅出示一組枯燥的數(shù)據或僅僅就教材的材料呈現(xiàn),孩子可能就提不起精神了。
問題設計補償上:小組合作是為解決問題而安排的,因此所設計的問題應既要考慮到學生當前的認知能力,還要考慮到問題合作探究的價值性,是否有利于讓學生突破難點,把握重點;是否能讓學生通過探討解決似是而非的、懸而未決的問題或思想認識。因此,在問題設計補償上,應逐層深入,盡量不用是什么、為什么的簡問方式,同時要避免語言的晦澀難懂而影響孩子的探討動力。例如,筆者就上述材料是這樣設計問題的:(1)請你針對材料一中“村民砍樹致富”的行為進行評析。(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從對行為的判斷、判斷的依據以及行為的后果等方面進行評析)(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當人類砍倒天然叢林中第一棵大樹的時候,文明就宣告開始了;當人類砍倒最后一棵大樹的時候,文明便宣告結束了?!边@句話的?(3)閱讀了材料一與材料二,你一定對環(huán)境與人類生存這一問題有所感悟,請寫出來:●我對環(huán)境與人類生存相互關系的理解是:__________●我為保護環(huán)境所付出的實際行動是:(要求:行動確實可行、有實效性,至少兩條)_______________
這樣的設計,難度逐層遞進,學生有話可說,要求引導了孩子探討的方向,較好地體現(xiàn)了探疑明理、感悟踐行的合作學習宗旨。
小組建設補償上:小組的合理組建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別具特色的小組活動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它可以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益。
因此在小組建設補償上,應特別注意首次分組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教師要根據每個組內各個成員的表現(xiàn)進行調整,以求時刻保持組間同質,還可以使學生有機會同別的同學進行合作,使教學富有生氣和新意。此外,還要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做好本組成員的思想工作,特別要關愛學困生,多給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促使他們從被動走向主動,從不自覺走向自覺,感受自身在小組中的作用,分享成功喜悅。
合作探究中補償:在交流探討這一過程中,教師肩負著參與、監(jiān)控調節(jié)的使命,既可以以學生的身份融入某一小組,參與探討,也可以深入各組巡視,了解各組探討情況,做好指導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千萬不要讓學生的交流討論變成無意義的爭吵,也不能為節(jié)約時間,草草收兵,使合作學習形同虛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心理和積極的價值取向以及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的態(tài)度,倡導組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同時,引導學生求同存異,達成一致,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因此,教師在合作探究中的補償應指導小組的角色分配,做到角色明確,分配到位。反之,學生則會無所事事,相互指責,造成合作意識減退,效果低下,最終散伙。此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四會”能力:學會組織小組學習、學會傾聽他人發(fā)言、學會質疑他人觀點、學會共享他人的思維成果和方法。
評價機制上的補償:對于小組代言人的評價,筆者在實踐中一開始由學生推選形成特約評論小組,但經過一段時間后,有的小組認為,有些評論員在評分時具有主觀偏向性即偏心,提議先由評論員評,然后由教師總評,將兩者的評論結合起來,才公正、公平。這樣,就形成了他評與師評相結合的評價機制。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人,更是創(chuàng)造的主人,在很多的時候學生是我們的老師。
因此,在評價機制的補償上,小組代言人應采用定期輪換制度,力求讓每個組員都有上臺發(fā)言、展示自我的機會。這既能增強小組的內聚力,又能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要注意全面、客觀、公正,不能只重視整個小組評價忽視個體性評價,或者是只注重結果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因為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時發(fā)生變化,這就需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
網絡建構上的補償: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的網絡,它是由教師、學生、家庭、學校、社會構成的合作之網。它需要社會提供資源條件保證,家庭提供激勵保證和物質保證,學校、教師提供組織、指導及參與保證,小組學生協(xié)調配合、勇?lián)熑蔚谋WC。例如,我要求孩子針對身邊存在的問題,選擇一個你認為最有調查價值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調查并且撰寫調查報告。這一調查活動的開展,其本質就是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支撐。
因此,在網絡建構上的補償,需要教師、學生、家庭、社會進行良性互動,加強交流與溝通,取得社會、家庭的主動配合,讓小組合作學習深入家庭、社區(qū)。
總之,補償策略是一個動態(tài)性策略,是一個反思性策略,是克服合作學習倦怠與低效的調整機制和必然要求。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學生其中,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并時時對合作教學進行補償、充實。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竹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