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云
一提到寫作文,有的教師就頭疼,不知道該如何上習作課。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作文不是教師教出來的,它不是純技巧性的東西,而與學生的個人積累有很大關系,好的作文是在對生活認真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寫出來的。
學生常常說,作文無話可說,那是因為沒有生活積累。其實,寫日記是積累素材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日記不宜做過高要求,不必限定字數(shù),只要學生將一天中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或者記錄下自己瞬間的想法,就是值得表揚的。但是如果每天寫日記,學生容易對日記敷衍塞責,甚至記流水賬。如果這樣,可以在班里輪組寫日記,把全班分為幾組,每組輪流寫。每個星期抽出一節(jié)課作為講評課,把寫得好的日記展示給大家,一起品評一下它的精彩之處,當然,也可以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在交流討論中,教師順勢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一周周堅持下去,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寫作的方法,這樣,他們的習作定會有大的進步。也為教師的習作教學省去了不少的時間。
習作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的與眾不同。比如,句子:太陽慢慢地升起來了。有個學生這樣寫:太陽,升起來了,慢慢地。語序一變動,整個情境就生動了起來。我們鼓勵學生這樣做。記得上次期末考試,作文題目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好多學生寫的是:自小父母離異,自己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大,媽媽再婚,不遠萬里來看望自己。事后調查,原來是學生把曾經背誦過的文章,搬到了期末考試的卷子上。教師讓他們背作文,就是為了考試時派上用場??矗绻覀兊慕處熼L久這樣下去,我們的學生對作文還會有熱情嗎?精彩來自于自由和真誠。所以,習作中,應該引導學生不拘一格,不要過多限制他們,努力讓習作成為他們生命的本能,就像呼吸一樣。
對于中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教師應鼓勵他們經常寫讀書筆記。有一項這樣的調查,書讀得越多的孩子越聰明。因為,讀書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可以幫助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正是登高而望遠。讀書后應當寫下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學而不思則罔,正是這個道理。同樣,不要對寫作提過多要求,只要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下來就很不錯了。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生活的敏感度會越來越強。
總之,習作并沒有那么難,只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多寫,學生會給我們帶來驚喜的。
(作者單位 山西省澤州縣下村鎮(zhèn)大南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