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光, 韓素霞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心內科, 烏魯木齊 830011)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主要分型之一,其病理機制即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并導致病變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導致急性或亞急性心肌供氧減少[1],誘發(fā)不良心血管事件,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近年來,ACS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逐漸升高趨勢,預防ACS的發(fā)生發(fā)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研究證實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是一個獨立的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因子,hs-CRP在ACS患者血清中的表達較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和正常人明顯升高[2-4]。任曉華等[5]研究指出,有效地降低血清中hs-CRP的濃度,可減少ACS患者的發(fā)病。UA為ACS的重要分型,如何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越來越受到重視。本研究旨在分析阿托伐他汀降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清hs-CRP濃度的有效性。
1.1資料來源
1.1.1 納入標準 (1)目前已發(fā)表的關于阿托伐他汀對UA患者血清hs-CRP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2)納入患者均符合國內或國際ACS診斷標準,并根據ACS治療指南給予調脂以外的常規(guī)治療;(3)樣本含量明確、有可用數據、隨訪時間長的研究;(4)文獻語種限中、英文。
1.1.2 排除標準 (1)數據不全且無法獲得完整數據的研究;(2)重復發(fā)表的研究;(3)入院前有急性心肌梗死、陳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嚴重肝腎障礙、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疾病、感染灶、創(chuàng)傷、惡性腫瘤等疾病病史的患者;(4)入院前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激素類藥物或他汀類藥物的患者。
1.1.3 分組 根據納入文獻中研究對象分組的不同將納入文獻分為兩類:(1)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2)大劑量組與小劑量組比較。
1.2方法
1.2.1 文獻檢索 分別在PUBMED、OVID、中國知網總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中以“阿托伐他汀”、“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超敏C反應蛋白” 為關鍵詞,運用邏輯符、通配符和范圍運算符等制定檢索式,采用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檢索,檢索時限均限定為從建庫時間至2013年7月。
1.2.2 資料提取 資料提取采用統一方案,提取內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獻發(fā)表年份、各研究的方法學、樣本量、患者年齡、常規(guī)用藥、阿托伐他汀用量和使用方法、指標的檢測方法和數據。
1.2.3 文獻質量評價 采用Jadad等[6]的評分法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具體評分:(1)文獻利用計算機或隨機數字表得出的隨機分組序列,記2分;只提及隨機分組但未給出隨機分組方法,記1分;非隨機分組,記0分。(2)文獻采用合理的具體的雙盲法,記2分;僅提及雙盲法,記1分;未提及,記0分。(3)文獻對退出或失訪對象進行了描述,記1分;未提及退出或失訪,記0分。
1.3統計學處理采用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2.6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均數差(MD),以95%可信區(qū)間(CI)表示。用森林圖檢測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間的異質性。當I2值>25%、50%、75%時,分別提示研究間具有低度、中度及高度異質性。當各研究結果間不存在異質性或異質性較小(I2≤50%,P≥0.1)時,用固定效應模型計算其合并效應量。當I2>50%時,一般認為研究間存在實質性的異質性(I2>50%,P<0.1),應分析其異質性的來源,并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或描述性分析。
2.1納入文獻經計算機檢索,初步檢索得到40篇文獻,通過閱讀文題、摘要及全文,篩除27篇文獻,共納入13個臨床隨機對照研究[5,7-18],其中9個研究屬對照組與試驗組比較,2個研究屬小劑量組與大劑量組比較,2個研究既有對照組與試驗組比較,又有小劑量組與大劑量組比較。
2.2文獻質量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評價,見表1。
2.3統計結果納入研究的患者治療前血清hs-CRP差值無明顯異質性(Q=1.92,P=1.00,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估計效應量及范圍,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前患者血清hs-CRP水平無統計學差異(Z=1.69,P=0.09),見圖1。對納入研究的患者治療后血清hs-CRP差值進行異質性檢驗示異質性明顯(Q=160.76,P<0.01,I2=94%)。異質性分析:各研究納入的患者的人種、性別、年齡存在一定的差異;各研究使用的常規(guī)用藥未采用統一標準,且阿托伐他汀的批號、劑量存在一定的差異;各研究的隨訪時間不一致;各研究的檢驗指標的測定方法及單位不一致;各研究的研究人員的研究水平不一,且未經過統一的培訓,其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各研究的納入、排除標準未采用統一標準。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估計效應量及范圍,Meta分析示,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6.53,P<0.01),見圖2。進一步進行亞組分析:對亞組1數值行異質性檢驗示無明顯異質性(Q=0.57,P=0.90,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估計效應量及范圍,Meta分析示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14.14,P<0.01),見圖3;對亞組2數值行異質性檢驗示無明顯異質性(Q=0.16,P=0.68,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估計效應量及范圍,Meta分析示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45,P<0.01),見圖4;亞組1、2的Meta分析結果的趨勢與總體相同。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時,納入研究較多,進行發(fā)表性偏倚檢驗,如圖5;絕大多數研究位于漏斗圖的頂端,且向中間集中,提示發(fā)表性偏倚程度較低,Meta分析結果較可靠。對納入研究的不同劑量組治療后血清hs-CRP差值進行異質性檢驗示無明顯異質性(Q=0.37,P=0.95,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估計效應量及范圍,Meta分析示大劑量組與小劑量組相比,治療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7.61,P<0.01),見圖6。
表1 納入文獻的Jadad評分
注:文獻(任曉華2008,王選琦2012)取大劑量組作為試驗組
圖2 治療后對照組與試驗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
圖3 亞組1,治療后對照組與試驗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
圖4 亞組2,治療后對照組與試驗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
MD: 平均差; SE(MD): 均數的標準誤
hs-CRP屬于γ蛋白,是一種應激時主要由肝臟產生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參與機體的炎癥反應,當動脈管壁發(fā)生損傷、炎性反應時,其血清濃度會增加,并激活多種炎癥因子,進一步加重動脈管壁炎性反應,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加重病情,嚴重者可發(fā)生急性冠脈事件。積極監(jiān)測其血清hs-CRP濃度,識別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高?;颊?,對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發(fā)生和改善預后有重要臨床價值[19]。目前有研究表明,與正常人相比,hs-CRP升高提示冠脈微血管功能障礙及冠脈血流儲備下降,其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性[20-21]。
圖6 治療后小劑量組與大劑量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
本研究顯示,治療前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下降,但試驗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下降更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治療后大劑量組與小劑量組相比,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下降更明顯,具有統計學差異;提示阿托伐他汀在降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且大劑量阿托伐他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阿托伐他汀不但具有穩(wěn)定冠脈粥樣斑塊、防止斑塊破裂的作用[7],對降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也有著重要影響。
本研究僅對阿托伐他汀降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ACS的主要分型之一)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且存在納入的樣本量偏少、納入研究采用的方法及方案不統一、納入研究的質量參差不齊、研究人員的研究水平不一等多個偏移因素,對結果有一定的影響。尚需進一步進行大規(guī)模、多中心、隨機對照的前瞻性研究,深入了解hs-CRP與ACS的相關性以及在預測、預防ACS患者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雜志,2007,35(4):295-304.
[2] Nozue T,Fukui K,Yamamoto S,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futur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statin-treated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The extended TRUTH study[J].J Atheroscler Thromb,2013,20(9):717-725.
[3] Granér M,Tikkanen E,Rimpil? O,et al.Diagnostic efficacy of myeloperoxidase to identify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subjects with chest pain[J].Ann Med,2013,45(4):322-327.
[4] Luo S,Lei H,Liu Q.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adiponectin and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Lab,2013,59(1-2):121-126.
[5] 任曉華,崔文麗.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08,30(9):1350-1351.
[6] Jadad AR, Moore RA,Carroll D,et 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 [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12.
[7] 黃夢照,梁東,蒙應寫,等.阿托伐他汀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血脂及hs-CRP、TNF-α水平的影響[J].藥物與臨床,2013,20(12):88-89.
[8] 孫希明.阿托伐他汀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30例療效觀察[J].中國內科,2012,7(1):15-16.
[9] 桑士茹.阿托伐他汀鈣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48例[J].中國藥業(yè),2013,22(5):109.
[10] 錢玲妃,倪淑紅.阿托伐他汀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血脂和血漿炎癥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1,22(48):4568-4569.
[11] 鐘毓瓊,陳玲,梁淑連,等.臨床用藥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脂聯素和相關指標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5(16):967-968.
[12] 楊迅,王芳.阿托伐他汀鈣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9,30(16):65-66.
[13] Kanadai M, ?ayli M,Demirta M,et al.The effect of early statin treatment on inflammation and cardiac event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J].Heart Vessels,2006,21(5):291-297.
[14] 羅曉菡.阿托伐他汀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原醫(yī)刊,2007,34(16):85.
[15] 喬梁.短期應用阿托伐他汀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人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6):712-714.
[16] 王選琦,沈劍,聶書偉.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對血脂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醫(yī)學綜述,2012,18(17):2917-2919.
[17] 林添海,劉豐.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UAP患者短期內hs-CRP、Hcy的影響[J].廣州醫(yī)藥,2011,42(5):21-23.
[18] 莫云秋,黃潔,衛(wèi)智權,等.阿托伐他汀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IL-18和超敏CRP的影響[J].心臟雜志,2006,18(5):556-558.
[19] 李曉翔,劉思德,昊曉慧.hs-CRP及Lox-I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危險分層診斷中的意義[J].臨床研究,2013,51(5):47-49.
[20] Recio-Mayoral A,Rimoldi OE,Camici PG,et al.Inflammation and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in cardiac syndrome patients without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13,6(6):660-667.
[21] 王小芳.超敏C反應蛋白測定在臨床上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9,6(30):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