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靜
105 例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分析
張玉靜
目的 探討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 105 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剖宮產產后出血 105 例 , 發(fā)生率 4.32%。引起剖宮產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 (54%), 胎盤因素 (36%), 手術操作因素 (3.8%), 妊娠高血壓疾病 (5.7%)等。結論 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 , 降低剖宮產率 , 提高手術操作水平 , 重視高危產婦臨床癥狀 , 加強對危險因素的監(jiān)護 , 完善搶救機制 , 以降低剖宮產產后出血率。
剖宮產 ;產后出血 ;宮縮乏力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高危妊娠的有效方法 ,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 , 剖宮產率逐年上升 , 大量研究證明 , 剖宮產產后出血率明顯高于正常陰道分娩 , 產后出血是常見的產科嚴重并發(fā)癥之一 , 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 為探討剖宮產出血原因及有效防治方法 , 提高圍生期醫(yī)療質量 , 本文對本院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2 間行剖宮產產后出血的 105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 報告如下。
1. 1 一 般 資 料 本 院 2012年 1月 ~2013年 12月 間 剖 宮產產后出血患者 105例 , 年齡 21~42歲 , 平均 33.2歲 , 孕周29~42周 , 平均 39.1周 , 胎產次 G1P1~G5P3。初產婦 83例 ,經產婦 22例。均采用子宮下段剖宮產術 , 剖宮產第一手術指征為頭盆不對稱 21例 , 胎兒窘迫 10例 , 胎位異常 9例 ,瘢痕子宮 15例 , 重度子癇前期 8例 , 產程停滯 11例 , 多胎妊娠 8例 , 前置胎盤 12例 , 子宮先天畸形 4例 , 內科合并癥8例 , 無明確指征 9例。
1. 2 出血量測量方法 剖宮產術中用負壓器吸盡羊水并記錄 , 術畢計算負壓器中血量 ;將聚血器放置于產婦臀下 , 清理并記錄陰道血量 , 用面積計算法計算紗布墊及剖腹單血量 ,用稱重法計算術后 24 h會陰墊上的血量。以上血量總和記為 24 h出血量。
1. 3 產后出血診斷標準 按照婦產科學診斷標準 , 剖宮產術后 2 h內出血量≥ 400 ml, 24 h內出血量≥ 500 ml為產后出血。
2. 1 剖宮產產后出血情況 本組發(fā)生產后出血 105例 , 期間剖宮產共計 2430例 , 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 4.32%。其中 500 ml≤ 24 h出血量≤ 1000 ml者 86例 , 出血量 >1000 ml者 19例。
2. 2 產后出血相關因素見表1。
表1 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 (n, %)
2. 3 治療結果 所有患者均立即給予靜脈滴注縮宮素、子宮體注射縮宮素治療、按摩子宮等措施 , 有效成功止血 96 例 ,其余患者行宮腔紗布填塞術 4 例 , 子宮動脈結扎術 3 例 , 子宮切除術 2 例 , 經治療出血現象停止 , 未出現其他嚴重并發(fā)癥 , 輸血 16 例 , 輸血量為 200~1600 ml。
剖宮產是高危妊娠和難產的重要解決手段 , 能有效降低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率。有文獻報道 , 我國剖宮產率已經達到 60% 左右[2]。剖宮產出血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陰道分娩 , 剖宮產手術本身就是產后出血的原因。本組研究剖宮產后出血率為 4.32%, 而同期陰道分娩產出后出血率為 1.58%。本組研究結果表明 , 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因素有宮縮乏力、胎盤因素、手術操作因素、妊娠高血壓疾病等。
本組 57 例因子宮收縮乏力造成產后出血 , 占 54.28%, 成為剖宮產產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宮縮乏力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因素造成 , 二次剖宮產是導致宮縮乏力的主要因素 , 二次剖宮產的子宮肌纖維彈力下降 , 結締組織增多 , 導致宮縮乏力 ;巨大兒、雙胎及羊水過多情況可造成子宮過度膨脹使子宮肌纖維伸展過度 , 導致宮縮乏力 , 另外 , 產程時間長 , 產婦體力消耗 , 使產婦疲勞致使子宮收縮乏力 , 造成產后出血。對于二次剖宮產及巨大兒和雙胎的產婦應在產前做全面檢查 , 制定最優(yōu)手術方案 , 并提前做好產后出血預案 , 密切關注出血率及臨床指標。
胎盤因素是產后出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 本組有 38 例 ,占 36.19%。, 由于前置胎盤、胎盤粘連、植入性胎盤造成分娩后胎盤附著面不能有效地縮緊閉合 , 造成出血。前置胎盤和胎盤粘連主要有多次人流或分娩造成子宮內膜不同程度損傷 , 患子宮內膜炎幾率增加 , 再次妊娠時易發(fā)生胎盤粘連[3]。因此對多次人流及分娩和既往有胎盤粘連病史的產婦 , 要進行產前檢查和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 , 產后給予藥物預防 , 避免多次宮腔操作和宮腔感染是防止因胎盤因素造成產后出血的關鍵。本組有 4 例由于手術原因造成產后出血 , 占 3.81%,主要為切口撕裂。由于個體原因子宮切口位置選擇不當或者是切口過小 , 分娩時沿原切口橫向延伸造成撕裂 , 導致左側子宮動、靜脈裂傷造成產后出血[4]。對于此類因素應加強提高臨床醫(yī)生業(yè)務水平 , 避免誤操作。另有 6 例產婦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導致子宮肌纖維水腫、瘀血影響子宮收縮。對于此類高危產婦應提前入住具有良好醫(yī)療條件和輸血條件的醫(yī)院 , 密切觀察臨床指標 , 擇機選擇適合手術方案。
降低剖宮產產后出血率主要工作在于預防 , 嚴格控制剖宮產手術指征 , 降低剖宮產手術率 , 可有效降低剖宮產產后出血 , 部分孕婦由于恐懼疼痛及關注胎兒安全問題 , 導致剖宮產率逐年上升 , 因此加強孕期保健 , 按時產檢 , 減輕孕婦緊張心理 ;產前發(fā)現相關危害因素 , 及時與醫(yī)生溝通 , 積極治療高危因素 , 有效減低產前各種高危因素 , 達到降低產后出血率的發(fā)生 ;重視高危產婦臨床癥狀 , 加強對危險因素的監(jiān)護 , 完善搶救機制 , 發(fā)現產后出血能及時做到有效搶救 ,降低剖宮產手術風險。
[1]馬君霞 .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療 .中國婦幼保健 , 2012, 27(10):1468-1469.
[2]李春梅 , 張明豫 . 562 例剖宮產產后出血原因分析 .重慶醫(yī)學 , 2006, 35(19):1786-1788.
[3]楊瑜麟 .3475 例剖宮產指征分析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 2000, 16(5):281-282.
[4]樂杰 .婦產科學 .第 7 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2008:224.
2014-04-28]
457500 河南省范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