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藝術學院 130012)
洋琴最早在明朝的時候傳入我國,以其獨特的演奏風格迅速在中原大地流傳開來。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對這一樂器都偏愛有加。在幾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揚琴藝術經歷了無數演奏家的世代相傳和不斷改造終于發(fā)展成為一門恢弘浩大的藝術體系。中國揚琴與國外揚琴在文化特征上具有鮮明的獨立性,它是由我們祖先獨立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中國揚琴文化中的“變音揚琴”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tǒng)揚琴采用的是兩排碼并列的形式,而現(xiàn)代揚琴用的是三排碼并列,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差別看似僅僅是“一排碼之差”,但是這一碼之差背后卻是新舊兩種方文化上的根本性差異。這也是我國揚琴音樂文化上的一次重要蛻變。國外的“洋琴“傳入中國之后,對我國民族揚琴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經歷了數百年的融合與發(fā)展,大大豐富了我國揚琴文化,為我國現(xiàn)代揚琴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歷史上看,中國揚琴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過程,首先是國外“洋琴”的傳入,第二是洋琴的中國化,經歷了這一階段,“洋琴”這一概念正式被同化為“揚琴”,第三個就是現(xiàn)代揚琴的產生與發(fā)展。
1.歐洲揚琴的文化背景。歐洲揚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揚琴就成為宮廷和民間音樂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樂器,當時在歐洲的各個階層都以演奏和欣賞這種樂器為時尚和進步的象征。18世紀以來,在歐洲城鎮(zhèn)活躍著一批“吉普賽樂隊”,這種樂隊之所以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就是其中揚琴演奏所占的重要分量。揚琴在樂隊演奏中有的領奏旋律,同時也可以配奏和聲,并加以輔助音、經過音和八度低音,整個樂隊的演奏風格因揚琴的參與而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相傳在奧地利吞并匈牙利之后,奧地利女皇瑪利亞·特妮莎親自下令指示要將匈牙利皇室的吉普賽樂隊完好無損的保留下來,此后她經常在在宮廷音樂會上欣賞這支以揚琴演奏為主的吉普賽樂隊的表演。能歌善舞的匈牙利人,將熱情豪爽而帶野味的民族風格帶入揚琴的演奏中,給這揚琴音樂文化在歐洲的發(fā)展提供了最強大的原始動力。
2.西亞—南亞揚琴體系。西亞—南亞揚琴體系是世界三大揚琴體系中的重要一支,這一體系的社會文化背景較為復雜,處在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和印度次大陸文化背景之下。這三種文化在世界古代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有過深入的接觸與交流,可以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三種文化體系。這一特征對揚琴藝術在這些相關國家的發(fā)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土耳其、敘利亞、亞美尼亞等高加索地區(qū)的國家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揚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凡民間樂隊的成立于發(fā)展都與揚琴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不同民族的歌舞藝術中也時常以揚琴作為伴奏。相比而言,南亞揚琴的發(fā)展歷程較短一些。這一文化體系中揚琴的發(fā)展與傳播主要是印度在其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西亞—南亞揚琴藝術在風格上十分獨特,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即興演奏是揚琴演奏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這一文化體系下的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才能的表現(xiàn)。這種風格與中國揚琴和歐洲揚琴存在很大不同。而且在無論是在演奏風格還是樂器音色上都流露著鮮明的異域風情和奇幻色彩。
1.形制的比較。在各種外國揚琴中在形制上一個最普遍的特點就是均以梯形、木質結構為主。歐洲的揚琴音樂文化也比較悠久,這里的揚琴樂器在形制上主要以兩排碼和三排碼為主;而亞洲各國的揚琴則與歐洲有所不同,他們的揚琴大都是兩排碼結構。我國的揚琴主要以四排碼為主,就是琴碼而言,我國揚琴堪稱世界之最。我國揚琴的生產實行的是市場化運作,即企業(yè)更具市場需求生產各種不同的揚琴。在這里有專業(yè)化的技術和設備,人員素質較高,生產效率也比較高。但是國外的揚琴生產主要是家庭式的手工作坊為主。在產量和質量上我國揚琴要領先于世界水平。
2.中外揚琴演奏工具之別。外國揚琴以“琴槌”為主要演奏工具。這些琴槌根據揚琴材質和特點的不同,也會存在一些差別,他們的形狀、重量、長短、軟硬都配合揚琴的演奏需要和風格而產生很大不同。我國揚琴的演奏工具主要是“琴竹”。在世界上,以竹子為材質制作而成的演奏工具只有在我國才能見到。以竹子為材料制作演奏工具存在很多原因,首先這是經過前人不斷探索和實驗而最終確定的最佳有效和代表民族風格的演奏工具。它與我國的文化、地域、審美等因素存在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琴竹又可以分為單音琴竹和雙音琴竹兩種。在進行不同風格的樂曲演奏時演奏者分別選取不同材質的揚琴。例如輕柔、優(yōu)雅的音樂作品則比較適合質量較輕的單音竹琴來演奏,而那些豪放粗獷、鏗鏘有力的音樂作品則比較適合用雙音琴竹來演奏。
中國揚琴的產生主要是伴隨著戲曲的產生和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因而揚琴的演奏也主要是以適合戲曲演唱風格的產生而完善和發(fā)展的,例如各種獨奏、重奏、合奏的表現(xiàn)形式都比較適合戲曲音樂、民間說唱的伴奏。西亞、南亞的揚琴產生的環(huán)境主要是阿拉伯音樂和伊斯蘭音樂的演奏,因此在風格上與中國戲曲揚琴存在一些差別,最具代表性的印度揚琴,它采用二十二聲音階,演奏風格中帶有獨具特色的異域風情。歐洲的揚琴主要作為一種獨立的揚琴演奏風格,普遍在獨奏、樂隊和民間音樂的演奏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揚琴在風格上給人以細膩、柔和之感,這種風格也與中華民族崇尚中庸的中正和平儒家思想有很大的關系。在形式上注重點線結合,風格多樣。其中我國揚琴也有以各個少數民族音調為材料的創(chuàng)作音樂,隨著揚琴音樂文化與世界交流的趨勢的不斷演進和推廣,一些西方作曲手法也不斷的融入揚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與演奏之中。中國揚琴的表現(xiàn)形式風格多樣,有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能夠把各種風格不同的音樂作品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西亞、南亞揚琴在古典音樂、宗教音樂的演奏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這也與他們的文化環(huán)境存在很大關系,濃郁的阿拉伯風格在他們的揚琴演奏中表現(xiàn)的尤為強烈。
參考文獻:
[1]李玲玲.現(xiàn)代揚琴音樂作品竹法探討[J].中國音樂,2011(04) .
[2]桂習禮.中國揚琴之再造[J].演藝設備與科技,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