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平 (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藝術設計教研室 四川達州 635000 )
解讀馬蒂斯繪畫的藝術特點
王正平 (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藝術設計教研室 四川達州 635000 )
亨利?馬蒂斯是法國藝術界最具色彩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繪畫大師,作為野獸派的領軍人物,其與畢加索一道堪稱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畫家。他的作品線條簡約,色彩明亮,情感豐富且個性十足,所凸顯出的風格特色在現(xiàn)代繪畫領域可謂獨樹一幟。本文著重研究了馬蒂斯的繪畫語言和構圖方式,對其藝術作品中蘊含的獨特魅力進行了深入挖掘。
馬蒂斯;藝術先驅;繪畫作品;文化元素;藝術特點
20世紀的野獸主義是法國盛極一時的一股現(xiàn)代繪畫潮流,其以粗獷的題材、鮮艷的色彩和粗放的筆法,打造出了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了鮮明的表現(xiàn)主義傾向,在當時風起云涌的歐洲藝術界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而亨利?馬蒂斯就是野獸派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代表人物,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其以繼往開來的藝術面貌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在繪畫方面集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的優(yōu)點于一身, 并融匯貫通了梵高、高更、塞尚的繪畫藝術精髓, 在充分吸收了前人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套繪畫體系。下面筆者主要針對馬蒂斯在繪畫語言與構圖方式兩大方面所體現(xiàn)的藝術特點進行具體分析。
馬蒂斯在其一生的藝術探索歷程中,不僅吸取了百家之精華,還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最后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繪畫語言。他的繪畫擁有著簡易、夸張的造型,變幻莫測的光線以及鮮艷的色彩和靈動的線條,形成了夢幻般的富有裝飾意味的繪畫風格。
馬蒂斯的每一幅繪畫作品可以說都是對生活的概括和提煉,而不是單純地對客觀世界的模仿和復制。在創(chuàng)作中,他總是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并用較少的筆觸勾畫出簡單而夸張的造型,從而將事物原有的自然形態(tài)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馬蒂斯筆下的造型極為概括,因為他追求的不是物象比例的正確和形體的精確,而重在對其進行藝術的表現(xiàn),這種意象化了的造型與東方山水畫中“似與不似”的藝術追求頗為相似,看似夸張隨意,卻往往是經過神帝熟慮的,所創(chuàng)作出的藝術形象極具張力之美, 坦然而大方,富有鮮活的生命力。
這一點以馬蒂斯筆下的女性造型最為典型。其筆下的女性造型普遍都比較夸張,甚至在某些人看來是丑陋的,但這恰恰是他造型的獨特之處。他并沒有按照精準的比例來描摹人物的外形,而是將事物的本質提煉出來,然后用最簡單的造型把自己眼中看到的事物詮釋出來。如在作品《粉紅色的裸女》中,夸張、放大了的人像占滿了整副畫面,甚至超出了畫布的邊緣,畫中女體的腰部和胯部被設計的異常粗大,碩大的下半身幾乎要把身下的沙發(fā)坐到穿裂;胳膊的長度幾乎與身高相等;而頭部卻畫得異常的小,甚至還沒有手掌大,與身體的其他部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種完全不合比例的、夸張的造型傳達出了人物肢體所蘊藏的巨大的原始力量,給人一種扣人心弦的新奇感覺。
馬蒂斯用明朗、鮮艷、單純的色彩演繹出了一個細膩微妙的世界,巧妙的用色給人們帶來了非凡的視覺享受,開闊了人們的視野。馬蒂斯所作的靜物畫、人物畫、室內畫,與其說是在創(chuàng)作,不如說是在譜寫色彩的頌歌,即用純粹而鮮艷的色彩表達著自然之美、和諧之美。馬蒂斯被世人稱為“色彩的魔術師”,他對于色彩的選擇并不像大多數人那樣以科學理論為依據,而是完全大膽地遵從于自己內心的感受,使作品的用色富有濃厚的主觀意味。馬蒂斯常常從表現(xiàn)主義的立場出發(fā),把紅、藍、綠、紫等這些對比強烈的純色搭配、組合在一起,在看似雜亂無厘頭的配色中,讓人們領略他內心情感意趣的自由表達。
如作品《馬蒂斯夫人肖像》中,畫面“不分青紅皂白”的色彩搭配著實令人印象深刻。作品整體以綠色為主,畫作的巧妙之處在于,馬蒂斯用綠色線條把人物面部從鼻梁處一分為二,人物鼻子處突出的綠色條紋在面部陰影部位顯現(xiàn),這樣陰影部位的綠色與肌膚的粉紅色就形成了絕妙的對比,同時人物左邊青綠色的背景與人物深藍色的頭發(fā)、右邊橙紅色的背景與左邊紫色的臉龐交相輝映,這種跳躍的色彩搭配,看似隨意,實際上是馬蒂斯的有意而為之。人物面部的顏色單一鮮艷,整體色彩的點綴聲東擊西,極具表現(xiàn)力。一個看似簡單、沉靜的頭像馬蒂斯卻賦予了觀者以豐富的視覺想象,不得不讓人感嘆其驚人的色彩駕馭力。
線條是繪畫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線條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直線給人以平衡感,而曲線令人感到溫柔、優(yōu)美、和諧。馬蒂斯作品中的線條絕大部分都以抽象化的曲線為主,富有阿拉伯風情,給人以靈動、輕快之感,卻又不乏樸素與莊重。馬蒂斯的這種用線在當時一方面是受到了非洲繪畫藝術的影響,非洲繪畫藝術中的線條就具有細膩、直率、純樸的特點,馬蒂斯充分取其精華, 將簡單、質樸的線條移植到了自己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營造出了一種原始狂野的意境;另一方面,這種富有詩意的線條表達又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新舊思想相互碰撞的時代,不少藝術家紛紛拋棄了傳統(tǒng)的照相式的線條臨摹,轉而追求意象化的線條表達,馬蒂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作品《生之喜悅》中, 馬蒂斯使用快速破筆的自由線條勾勒出了16個裸體男女享受世外桃源的畫面, 用簡約有力的直線描繪出了人物的美麗軀體, 用極富韻律的曲線營造出了和諧、簡約、率直的氛圍,整幅畫向人們展示了一種理想的田園牧歌式生活,充滿了自然的原生態(tài)氣息,表現(xiàn)了馬蒂斯對簡單、純潔、寧靜生活的美好向往。
縱觀以往的繪畫作品,構圖都是為了增強畫面的形式美感,而馬蒂斯卻說:“構圖是為了滿足畫家的幻想,構圖是富有裝飾意義的繪畫藝術。”馬蒂斯在創(chuàng)作中從不把重點放在人物復雜的面部表情上,而是更關注如何通過畫面的整體布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他認為畫中人物身體所在的位置、人物周圍的留白、物象比例等等,每一樣東西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以下筆者選取了馬蒂斯經典的構圖模式來分析他是如何通過構圖來表現(xiàn)自己內心世界的。
繪畫中,不同的構圖方式可以體現(xiàn)出畫家對事物不同的主觀意向,而觀者面對不同種類的構圖也可以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S”型的構圖可以凸顯物象的柔美,能夠使畫面產生一種誘惑力;正三角形能給人以穩(wěn)定、踏實的感覺,相反倒三角則容易讓人感到不安或產生情緒波動。馬蒂斯在構圖上也有自己的風格,他十分熱衷于使用對角線構圖法,這種構圖方式能讓畫面顯得生動活潑,極易吸引觀者的視線 ,這一點在代表作《宮女》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畫中對角線的傾斜角度剛好與宮女的傾斜角度相重合,使得整個畫面處于一種十分安定的狀態(tài),從而體現(xiàn)出了午后主人公閑適安逸的生活;同時背景中的屏風處于垂直狀態(tài),與對角線上的宮女形成了一定的角度,使得整個靜態(tài)畫面又多了幾分動感,透露出了畫家愉快、閑舒的心情。
19世紀下半葉,馬蒂斯因受到當時先鋒藝術理論的影響,試圖恢復繪畫的平面裝飾效果,從原來追求動感、強烈、無拘無束的畫面構圖,漸漸發(fā)展成追求畫面的平衡、純潔和寧靜之感。在技法上馬蒂斯改變了畫面的空間結構,以平鋪的線條和平涂的色面對復雜的空間做了壓縮變形,有意地減弱了畫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立體感,抽去了透視,抹去了明暗,減弱了色調。這種平面化的裝飾性構圖對畫面起到了一種美化作用,增強了畫面的形式美感,帶給了人以純粹的視覺享受。
例如,作品《鋼琴課》就采用了平面化的構圖方式。在畫面的左上角,作者刻畫了一位坐在高腳凳上的端莊女士形象;畫面的左下角,一位裸體女性體態(tài)婀娜,神情閑適。這樣在同一個空間維度中,兩個形象截然不同的女性形成了強烈對比,左下角的女性放松、自由,而右上角的女性權威、嚴謹。此外畫面前端有一個練琴的小男孩,男孩的一只眼睛與一抹極富裝飾性的綠色梯形重合,而綠色梯形又與鋼琴架上的節(jié)奏器形狀相契合;同時畫面左下角閑適的裸女又與繪有阿拉伯花紋的窗欄和樂譜架并置在了一起,旁邊窗外的大片花園以簡單的綠色幾何圖形作代表。作者將如此多的素材安排在了同一平面中,整幅畫面讓人感覺不到空間感和立體感,更像是“平鋪直敘”的擺列。但畫面中的元素并沒有因此而顯得雜亂無章,作者把每樣東西都賦予了其存在的意義,使它們以一種裝飾的方式“各司其職”,令整個畫面既富有裝飾性的效果,又顯得內涵豐富,體現(xiàn)了馬蒂斯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
亨利?馬蒂斯是20世紀著名的藝術家。他理解自然,解讀自然,用華麗的色彩、粗狂的線條和富有裝飾意味的構圖譜寫了生命的協(xié)奏曲。他的作品表達了光明,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他的藝術作品超越了功利的審美價值,給我們帶來了精神上的盛宴。他創(chuàng)立的野獸派繪畫以極其輝煌的成就屹立于世界藝術之巔。
[1]梅金星.繪畫的裝飾性對人視覺心理的影響[J].文學界(理論版).2011(06).
[2]徐升潔,MoMA.色彩與構圖的碰撞協(xié)調——紐約現(xiàn)代美術館推出馬蒂斯大展[J].中外文化交流.2010(12).
[3]蔡倩.馬蒂斯油畫表現(xiàn)語言的裝飾性解讀[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07) .
[4]朱鋐安.繼承與反叛——試析馬蒂斯的繪畫藝術[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10).
[5]劉小玉.馬蒂斯眼中的世界——試論馬蒂斯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觀察方法[J].藝術教育.2010(08).
[6]李安源.“布之夢”——馬蒂斯的繪畫與他的紡織收藏品[J].裝飾.2007(05).
[7]薛冉冉.在流浪中尋找自由和陽光——2007年度俄語布克獎獲獎作品《馬蒂斯》簡介[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