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璐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0225)
論吳鎮(zhèn)水墨畫的藝術表現(xiàn)
謝 璐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0225)
吳鎮(zhèn)是元代著名的畫家,善畫水墨山水、墨竹、人物等,他的繪畫為元代以后的繪畫風格樹立了榜樣,也對后世的中國水墨畫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主要從吳鎮(zhèn)水墨畫的空間、筆法以及意境三方面分析和總結其水墨畫的藝術表現(xiàn)。
吳鎮(zhèn);水墨畫;藝術表現(xiàn);空間美;筆法美;意境美
吳鎮(zhèn),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魏塘人,是元代著名的畫家,并與當時的王蒙、黃公望、倪瓚齊名,并稱為“元四家”。吳鎮(zhèn)早年在村塾教書,而后跟隨柳天驥學習易經(jīng),從此便韜光養(yǎng)晦,講天人性命之學,堅持高尚的人格和志氣,深居簡出,為人孤潔,他還曾題有骷髏辭《調(diào)寄?沁園春》來傳達自己的大隱于市,不貪圖功名利祿的心境。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處世哲學,在吳鎮(zhèn)的作品中,人們看到得最多的便是寓意清心寡欲、高風亮節(jié)這類情節(jié)的漁父、梅、竹等繪畫題材,以此來抒發(fā)其幽然超脫的生活志趣和理想。
在繪畫上,吳鎮(zhèn)師從于董元和巨然,形成了平淡天真、蒼茫渾厚的山水畫風格,能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出所畫山川的氣韻之美。除此之外,他還一并繼承了荊浩、李成、范寬一系乃至南宋院體的山水畫風。與此同時,他還大膽的吸收了馬、夏畫風,并巧妙的將馬、夏驚險和粗獷的繪畫風格和構圖運用于董、巨平和渾厚的畫風中,最終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繪畫特色。因此,在吳鎮(zhèn)的畫作中不僅有其大膽和巧妙的構圖所制造出的空間美,也有干濕結合和墨色分層的筆法美,更有詩情畫意的意境美,為后人的繪畫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和巨大的貢獻。
縱觀吳鎮(zhèn)所作的水墨畫,不難感受到其在畫面空間的設計上給人們帶來的無盡想象和美的享受。究其原因,首先便是他在構圖上繼承和發(fā)展了董、巨的平遠構圖,形成了典型的闊遠構圖。同時,他也巧妙得運用近景使這深遠和廣闊的畫面增添了更多的雅致和活力,就如《漁父圖》,畫面的前景是清晰明朗的山石,中間是由一條自山下蜿蜒而入的小溪所匯集而成的一汪寬闊平靜的湖水,而后景則是層層疊疊并愈發(fā)模糊的山巒。畫面的空間十分空曠有層次,然而,在這一片平靜之中,一位漁父坐在漁船上,手握劃槳,悠閑地垂釣,十分逍遙,便給這畫面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和生氣。
其次,吳鎮(zhèn)在水墨畫的構圖中,將馬、夏的邊角之景的構圖運用得恰到好處,也是其空間布局上的一大突出特點。對景物的刻畫選擇不同的畫法,在構圖布局上也別出心裁,不再追求尋常穩(wěn)定的方式,而更多的是以奇險取勝,使人震撼。就如《蘆灘釣艇圖》便為吳鎮(zhèn)所創(chuàng)作的典型邊角構圖山水畫。
最后,在吳鎮(zhèn)的水墨畫作品中,題詩文于畫作之上也是其在空間構圖上的一大妙處,畫中的文字或行或草,墨色淋漓,形成詩、書、畫相映成趣的景象,時人也把此特征號稱為“三絕”。在吳鎮(zhèn)的繪畫作品中,這些詩詞不僅僅烘托了畫面的景致,渲染和傳達畫家的情感,同時也為畫面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更多美的可能性。就如《墨梅圖》,文字的排列使得梅花枝丫的空間變得平衡,同時文字穿插于梅花枝丫間,像盛開的梅花一樣跟枝丫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形成一副完整和奇妙的畫。
吳鎮(zhèn)的山水畫中好用濕筆渲染和點苔,筆力雄勁、墨氣沉厚,并善于以水為媒,追求一種有我之景。吳鎮(zhèn)水墨畫的筆墨除了表現(xiàn)形體之外,還充當感情流露的媒介,渲染一種凄清、靜穆之境,無論是山巒、樹、水還是船、漁父,或者是整個畫面的近景還是遠景,都如淋浴在水中,從而使遠方景物更有千里之遙,并營造出一種凄清、幽曠和寂寥的藝術氛圍。如《雙松平遠圖》,圖中松樹枝干剛勁有力,枝葉用淡墨點成,遠山亦是淡墨輕染,若隱若現(xiàn),全圖筆墨圓潤,層次分明,大氣磅礴。
值得一提的是吳鎮(zhèn)畫竹的筆法技巧,十分精湛,其墨筆極有神韻。他在畫竹時,用墨之濃淡粗細將竹的干、節(jié)、枝、葉刻畫得繁而不亂。將竹子的蕭瑟靈性和遠近枯榮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層次無窮。就如《墨竹坡石圖》一樣,此圖描繪的是坡地上一塊斜立的石頭,其上是一段竹枝斜垂而下,正好與石頭遙相呼應,畫面構景雖簡單,但境界疏朗,畫中的竹枝枝葉繁密卻十分有致,筆法也是爽利而溫潤,有清疏秀雅之氣。
在吳鎮(zhèn)的大量作品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對漁父這一形象的情有獨鐘,而這一形象不僅在整體畫面的結構關系上十分重要,同時在意境的營造上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自屈原《漁父》及《莊子》起,漁父的形象便成了避世脫俗、崇尚自在、清高孤潔和悠然自得的隱士化身,也逐漸成為詩人、作家筆下所鐘愛的對象,它是文人、畫家寄托與世無爭、逍遙自在和隱退情感的載體。在吳鎮(zhèn)的山水畫中亦是如此,在有漁父形象的畫面中,總能讓人感受到畫家歸隱無爭的哲學觀念,同時也體現(xiàn)出一種超然脫俗、清新淡雅的意境之美,就如《洞庭漁隱圖》一樣,寧靜悠遠的風景中,隱約有一艘漁船飄蕩在湖面上,給人一種祥和、安寧和恬靜之意。
此外,吳鎮(zhèn)題詩、書于畫上的方法也是其營造畫面意境美的一個重要特點,詩作的寓意以及書法字體的選擇都給畫面的意境增加了更多的氛圍。就如《松泉圖》,畫面取景于一山的凹處,一汪泉水如三條絲帶傾瀉而出,左邊一棵古松探身其上,給人以突兀之感,全圖墨色蒼潤,筆墨雄秀清潤,氣象蒼茫,且圖上的詩文這樣寫道“長松兮亭亭,流泉兮泠泠,漱白石兮散晴雪,舞天風兮呤秋聲。景幽佳兮足靜賞,中有人兮眉青青。松兮泉兮何所擬,研池陰陰兮清澈底,掛高堂兮素壁間,夜半風兮忽飛起”,詩、書、畫也是相得益彰。
因此,在吳鎮(zhèn)水墨畫中,其獨樹一幟的空間美、惟妙惟肖的筆法美以及雅致脫俗的意境美,都為世人留下了一幅幅佳作。與此同時,他還創(chuàng)造性的將詩、書、畫相結合于中國水墨畫之中,不僅為元代的水墨畫樹立了風范,在元代畫風變革中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也對后世的畫壇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中]盛東濤著.《中國名畫家全集:吳鎮(zhèn)》.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2.
[2][中]王念祥著.《古畫觀止:中國古代山水畫鑒賞》,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社,20010.10.
[3][中]朱劍著.《澄懷觀道:中國山水畫精神》,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