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近年吹起濃濃“臺灣文藝風”,
因為臺灣的美食、
文化總能如此接地氣,
以最親和的方式打動你。
即便是在餐桌上,也能欣賞到
臺灣食器特有的純樸粗獷美。
本期,我們走遍臺灣,
由南到北拜訪了十多個達人、
設(shè)計團隊和收藏家,
尋找最地道的臺灣食器;
挖掘隱藏其中的有趣小故事,
感受臺灣人在餐桌上的小確幸。
臺灣碗盤博物館
想多了解臺灣碗盤歷史,可到位處宜蘭、開業(yè)才年半的碗盤博物館,內(nèi)藏逾二萬多件遠至明朝克拉克青花瓷到近代石陶器、日治時期古董碗盤。雖屬民營,但藏品豐富,通通見證臺灣人純樸的民間智慧及惜物觀念。
一只碗看臺灣文化
曾聽葉怡蘭說過,臺灣民藝的樸實、強悍而端莊的氣質(zhì)最令她傾心。也難怪,臺灣先民都以務(wù)農(nóng)為生,生活貧窮艱苦,為生計而制造的生活器具、食器都以功能、耐用為大前提,沒刻意的修飾、造作,充其量加條魚毛、蝦仔點綴一下望梅止渴;而且臺灣地勢只出陶土(非做瓷器的高嶺土),所燒制的陶器也遠比瓷器粗糙,難怪里外總散發(fā)著一種原始粗獷的味道。
更吸引人的又豈止渾厚質(zhì)感,臺灣食器還為你訴說著臺灣的前世今生。民間習俗、潮流、政治、經(jīng)濟,通通印在大家天天吃飯捧著的碗盤上。
碗底的中文字是姓氏記號,難道是作為送禮用?其實這是因為早期臺灣人都很好客,最愛在家大排宴席,碗碟用不夠,便找隔壁幫忙,如果不做記號,便很難物歸原主了。 臺灣的過去,沒一味的刻苦坎坷;50年代曾出現(xiàn)一種金光閃閃的“電花碗”,無奈這種金色低溫釉,易褪色不易保存,怪不得連老一輩都說“金飯碗,不好捧”。 這個下午,我游走在過萬只舊碗盤之間,摸索臺灣史的文化與生活脈絡(luò)。
臺北文創(chuàng)大樓
臺灣設(shè)計館
國父紀念館
臺北101
仔細看,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的中央廣場上擠滿逾600人的“迎賓團”,個個表情動作也不同,令人嘆為觀止。
你以為人物都是憑空想像畫出來的嗎?其實繪圖前,團隊真的找來600多學生、設(shè)計師,從高處拍下?lián)]手場面作參考,相當大制作。
“交鋒”《趣游碗》
《趣游碗》有趣之處,是當由正上方看,地圖呈鳥瞰狀; 但當從側(cè)面看,建筑物則成立體。
趣游碗一覽眾美景
前陣子臺北朋友送我一份手信,說最能代表臺灣。我拆開包裝袋,原來,是個內(nèi)附小型放大鏡的藍白色瓷碗。細看碗上圖案花紋;臺北101、國父紀念館、臺灣設(shè)計館、臺北文創(chuàng)大樓……不就是近期最人氣的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拿起放大鏡一看,不得了,園區(qū)內(nèi)原來更站滿正在向天空揮手的人群,非常逼真,很像早期寶島的空拍紀錄片《看見臺灣》。
這只碗叫“交鋒”,是《趣游碗》創(chuàng)作團隊設(shè)計的第9只青花瓷碗。打從2008年開始,主腦人彭喜埶、林亭均、方虹云等設(shè)計師已用鳥瞰圖繪法,先后把關(guān)西、大溪、三峽、艋舺等臺灣景區(qū)畫進碗內(nèi),短短6年已創(chuàng)作了17件作品?!白畛蹶P(guān)西鎮(zhèn)邀請我們設(shè)計紀念品,一心本著‘歡迎來玩’的概念,才意識到‘玩’跟‘碗’的讀音很相似,加上大家天天都要捧著飯碗吃飯,不如就把地方回憶都放在碗內(nèi)帶回家?!蓖ぞ忉尩?。
《趣游碗》內(nèi)有還另有乾坤;像“來碗艋舺”,竟晝夜并存!“日間龍山寺一帶舞龍舞獅,夜里西昌街卻流鶯處處夜夜笙歌,正正是臺北萬華區(qū)最真實的寫照。”他們決心通過《趣游碗》讓旅人更認識臺灣?!巴瓿伞讳h’碗后,我們隨即設(shè)計了‘扭蛋’;背景同為松山文創(chuàng)園區(qū),一只是未被開發(fā)仍見森林公園,另一只則是大巨蛋穩(wěn)如泰山的預想圖。
巨碗集眾人力量
巨碗以玻璃纖維做成,由于份量十足,她們得改裝綿羊仔才能運送,每天吃足10餐,花掉兩個月才吃遍臺南所有小吃?!度び瓮搿吠瞥龆嗄?,堅持以鳥瞰圖示人,唯一不同是慢慢由一人創(chuàng)作變成集體創(chuàng)作,去年更請來逾百人一起畫碗。“以前只會觀察到的見聞畫在碗內(nèi),現(xiàn)在想再深入點,加入其他感官說故事?!蓖ぞf。新系列“來碗府城”目標鎖定臺南市民生綠園一帶,那里的小吃店、老字號成行成市,也就索性邀請店家一起畫。
結(jié)果,兩個臺北女生,騎著綿羊仔背著那直徑75厘米長的巨碗,花掉兩個月天天在烈日下游走大街小巷掃鋪,嘗盡最好吃的臺南小吃,身形亦暴脹一倍多, “最經(jīng)典的是國華街富盛號碗粿,我們足足吃了10次閉門羹,才打動到店主一起畫!”
扭蛋1號
扭蛋2號
交鋒
特制巨碗并在上面預先畫好草圖,然后坐高鐵運到臺南。
碗內(nèi)藏有臺南地標,解作店家能煮又能畫。碗底傳統(tǒng)“泄水口”設(shè)計可防積水,很細心。
手造 甜美簡單生活
正如亭均及不少達人所說,最希望自己設(shè)計的食器,不只是作為一件藝術(shù)品被欣賞,而是實實在在用得著,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他們更深信,不畫草圖直接用手去做的生活器具,那獨有的弧度,一丁點的細節(jié),至夠貼心。
此刻,我拿著高雄木餐具職人Maggie送我的一雙木筷子,捧著芳桂剛做好的小陶碗,大口大口吃著她們?yōu)槲覝蕚涞募页3疵追酆拓曂铚瑖L到一口滿足之余,也被他們甜美而簡單的生活感動。
靈感 來自點滴體悟
我拿起芳桂剛用陶泥捏成的小黑熊,只覺質(zhì)感厚實,不過一凹一凸沒想像中光滑。芳桂做陶的創(chuàng)作靈感,全來自日常生活,“以前老家門前是大片農(nóng)田,四周盡是田園風光,路邊土狗、池塘金魚、樹上小鳥……通通成了陶器的主角。陶土來自大地,原始、簡單;而食器,也最貼近生活;能讓大家認認真真吃頓飯,凝聚著一家人的感情?!?/p>
怪不得她的碗、碟、杯子,用色、圖案,都充滿濃濃生活感?!岸际腥巳彰σ姑ΓB水都忘記喝,更別說運動了?!彼运匾庾隽藗€“健康杯”,上面畫上跳著健康操的可愛小女生,提醒人要多喝水,更要多做運動。童話中,小紅帽和大灰狼勢成水火,現(xiàn)實里,她認為世界可以簡單一點,“其實小紅帽和大灰狼也可以成為好朋友。”又促成了小紅帽張手擁抱大灰狼的陶土作品。
工作室一角,擺滿大堆在制作時帶點“瑕疵”的陶器小物,芳桂選擇不棄掉,反而轉(zhuǎn)贈親友,或捐給慈善機構(gòu)。“我們眼中的不及格,或許在其他人手里,才最完美。總覺得,我們只賦予了器物生命,但要真正使用,才有靈魂。”
最初概念是前后都畫有運動女生,轉(zhuǎn)動杯身時,就是扭動身體的連環(huán)快拍。
茶杯上的小鳥、小魚屬同一藍色,芳桂解釋“因為天空的藍跟海水的藍是一樣的”,充滿詩意。
全手工捏做的臺灣黑熊只只略有不同,超可愛。
健康杯上的小女生筆觸隨意率性,每款不同。
母愛 小女兒成長日記
芳桂的創(chuàng)作靈感環(huán)繞生活點滴,而Maggie的木餐具,則百分百源自兩個寶貝女。她拿起3只木湯匙給我看。我仔細看,便發(fā)現(xiàn)湯匙深淺和手柄粗細形狀也不同。“寶貝6個月大由喝奶轉(zhuǎn)吃米糊,湯匙深度較淺可以讓她小口小口吃;大一點可以多吃固體食物,湯匙也就要深一點。再長大些,重點便得落在好握的手柄上?!盡aggie娓娓道來。 她剛開始只是替女兒做餐具,結(jié)果一試上癮,日做夜做不停手。
她的木餐具手感光滑細致,其中隱藏很多心思和小趣味。像那只頭尾都是湯匙的設(shè)計,叫“寶貝一口,媽媽一口”,由于父母經(jīng)常在餐廳跑來跑去追著小孩喂飯,自己則沒法享受美食,如果湯匙一邊大一邊小,大人小孩可以同時吃,就不用挨餓了。Maggie家里的東西,絕大部分都以廢木做成,在她凌亂的工作桌上,我發(fā)現(xiàn)了幾只已褪色及被“咬崩”了的木湯匙,“它們雖然爛了,但全部都是小女兒的成長記錄,很有紀念價值?!毕?、惜情,民藝之美。
小女兒Piano的起居飲食,全是Maggie靈感來源。
木湯匙以具抗菌性的檜木來做,造型可愛,且配上不同名字,很有個性。
大女兒Melody已讀小二,有時會跟Maggie一起做木工,創(chuàng)作簡單木玩具A。
這張加入馬賽克瓷磚的木椅子,就是Maggie第一件手做木器。
鄉(xiāng)味 我愛臺客藍
“臺客藍”把讓我們把臺灣的客家文化吃進肚子。小籠包化身調(diào)味瓶、桐花瓣、壽桃變點心小碟、客家糕餅變身儲物小盒,還有那套在茶杯上的保暖套,遠看竟像極穿上花布衣的客家大嬸。總設(shè)計師乃著名陶藝家蕭立應;屏東客家人,聽說因見村里的大媽仍穿著這些藍染花布衣,便把這傳統(tǒng)加進設(shè)計。他2006年成立“臺客藍”,目標就是把陶藝與客家傳統(tǒng)結(jié)合推廣。他的作品都帶濃濃鄉(xiāng)土情;像那個滿布裂紋的蛋形小茶壺,就是他天天路過坪林以茶葉蛋醫(yī)肚啟發(fā)出來;每年一到客家桐花季,遍地都是如雪的白色花瓣,把它們放大,就成了一只只白瓷小碟,用來放和果子最好不過。
至于那招牌小籠包調(diào)味瓶,也是他經(jīng)過鼎泰豐或夜市見游客大排長龍而得來,他希望當人拿起這調(diào)味瓶,便會聯(lián)想起臺灣這個地方。他的作品屢獲臺灣OTOP(One Town One Product)設(shè)計獎項,且最受崇尚民藝風潮的日本游客歡迎。
茶杯底部是客家囍餅的造形。
“藍衫客”茶杯套加在那斗笠杯上,像極客家大嬸。
模仿茶葉蛋紋路的冰裂釉效果,是宋代御用官窯陶瓷品中最常見的花紋。
品牌包裝也很有心思,一對小籠包調(diào)味瓶會配上一個小蒸籠及藍染布。
店子坐落大稻埕的民藝埕內(nèi),除自家出品,也有其他陶藝品寄賣。
雪桐燈罩加入漂流木手柄,一派大自然禪意。
鐘情 兒時的回憶
兩年前毛家駿自立門戶開起店子賣舊物,更出動私伙古董碗碟來奉客。 因為他覺得用它們來吃東西,總覺特別滋味。他自小愛儲舊物,走遍全臺尋寶還不夠,更花掉88天游走京都、鹿兒島等鄉(xiāng)下老店。
環(huán)顧店子,舊物包羅萬有,古老大鐵鎖、門柄、牙膏粉……但最多的一定是食器?!耙郧捌牌畔聫N,都會用這些白底藍邊的琺瑯盤子盛菜,現(xiàn)在每次拿起它,都會想起婆婆,回憶那熟悉的味道?!笔称鞲篮没貞泟澤系忍?,更讓他了解爺爺奶奶從前的艱苦歲月,他不諱言,不少心頭愛也舍不得賣,店內(nèi)非賣品很多,但他很樂意與人分享,會用來裝手工蛋糕,或放上自家新派料理,為老東西注入新生命,才是惜物之法。
這套Eagle Brand琺瑯罐子,產(chǎn)自據(jù)日時期(即1945至1952年),由于時間短,產(chǎn)量少,市場上很罕有。
店子一角,是拍檔Aaron的手工果子屋,同樣很懷舊。
毛家駿對古老食器情有獨鐘,最欣賞不同年代蘊藏不同的工藝技術(shù)和特色,讓人了解當時的生活面貌。
這只50年代日本中華街常用的拉面碗,繪有“龍”紋。反轉(zhuǎn)碗底,更有“大清干隆年制”字樣,當然不是真的!只為增加“氣勢”而已。
玻璃小碟上貼著的不是生產(chǎn)招紙,而是古早抽獎券。
以古老杯碟盛咖啡、蛋糕,特別有味道。
店子隱身老房子內(nèi),加上一室舊物,感覺有點時光倒流。
愛淘街中小巷
臺北近年發(fā)展迅速,老區(qū)所余無幾,但聽毛家駿說,只要細心找,還是可找到意想不到的老東西,像師大的“舊子”、北投的“燕子”都是他最近常到的尋寶新貴。如果時間有限,他則推介大稻埕迪化街。本次,我們就穿梭于舊區(qū)大稻埕的大小巷弄里,找到很多珍貴的古老食器,也分享著臺灣人一段段最好的時光。 愛上舊東西,就是著迷留存于物件上,歲月與人質(zhì)樸痕跡。
玻璃杯博物館
喜歡古老杯子,絕對要到此一游; 皆因店內(nèi)通通擺滿各式懷舊杯子,上面的文字、圖案讓你窺探上一代有趣的生活點滴?!耙郧翱煽诳蓸穭倎砼_大熱, 坊間便出現(xiàn)大量‘A貨’,看這個‘Coci Cola’,幾可亂真!”老板娘Nana希望透過杯子讓年輕人更了解臺灣的過去;“以前大機構(gòu)甚至政府,都愛用杯子做禮品,看看杯身就知道。”
原始竹食器
說食器,怎可能沒有竹器?新北市及南投縣竹山乃竹子產(chǎn)地,老一輩最愛就地取材用來做“砂煲瓦罉”。走進百年老店林豐益,可找到各種傳統(tǒng)竹器,蒸籠、菜罩、竹籃、盒子、筲箕、錢罌……難得老師傅手工精細、圖案更充滿復古美,跟家中簡約設(shè)計絕配。
可以說的秘密
臺灣本土食器雖然還沒被完全市場化,但越來越多有心人也在街巷里開select shop,分享自己喜愛的品牌和作品。走一走,你一定能找到心頭愛。
南投老字號德豐木業(yè)于2010年成立的新品牌,提倡以木廢料創(chuàng)作設(shè)計生活用品及食器。
“五木杯墊”由不同廢木做成,顏色質(zhì)感不一,而且每只也裁切出不同角度,意謂生活都要找到自己的角度。
臺灣著名玻璃工藝師,留學日本近10年,最擅長窯爐吹制。作品風格簡單、質(zhì)樸,用色溫和,希望帶出玻璃最純粹的特質(zhì)。
藍色玻璃瓶質(zhì)感渾厚,內(nèi)里更藏著整齊排列的氣泡,手工細致。
招牌琺瑯作品以紅銅為胎底,上以琺瑯釉藥并經(jīng)高溫800多度燒制而成,在臺灣較少有。摸上手,像銅器一樣,但每件花紋手感也不同,加上漸變顏色,充滿古典美。
1. 茶葉罐蓋子以棉麻布卷成,跟紅銅罐身,一柔一剛,對比強烈。
2. 點心小碟形狀不規(guī)則,加上漸變顏色,很少見。
3. 攪拌棒柄上的扭紋由銅片直接扭成,感覺很粗獷。
鶯歌陶瓷老字號,傳至第4代陶藝家蘇正立,作品多在傳統(tǒng)里創(chuàng)新;例如把父親畫梅花樹干的顏色來設(shè)計菠蘿、螃蟹的圖案,又刻意保留傳統(tǒng)碗口處一圈的藍口設(shè)計,充滿懷舊味道。
菠蘿圖案全手工畫,雖然簡單,卻流露古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