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摘 要:如何構建師生同“樂”的課堂?這“樂”既是音樂也是快樂?!敖裉斓囊魳氛n有趣嗎?”——這是每一位音樂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隨著中小學的音樂教材、音樂設施、音樂教師隊伍的不斷變化,音樂課堂也隨之變化了嗎?師生都能夠從音樂課堂上獲得知識、體驗快樂嗎?基于這些思考,在科研課題“強調音樂實踐的有效教學”探索中梳理出構成師生同“樂”的音樂課堂要素。
關鍵詞:音樂;樂趣;課堂
從中世紀起,西方一直將音樂學和音樂表演實踐分開,只當作一門科學去對待。文藝復興后,音樂日益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21世紀的今天,音樂教育應以人為本,而音樂審美則應以樂為本,這“樂”既是音樂,也是快樂。立足音樂課堂,如何體現(xiàn)音樂課程突出的實踐性質、構建師生同“樂”的課堂、總結有效教學方法是每一位音樂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我們的音樂課堂好比一座大廈,學生是窗戶后面的人,他們能看到怎樣的風景,要靠我們的理念和引領。
一、要認清自己并不斷挖掘自身潛能
我們要明晰自己擅長什么,做擅長的事并堅持下去。就音樂課堂教學來說,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教學中體現(xiàn)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實際出發(fā)將音樂教學推向新高度。不斷提升唱、彈、舞的能力,深入挖掘自身潛能,讓學生從心底佩服,音樂課堂也就有了基本保障。此外,對教育教學還要具有前瞻性的趨勢預計,為自己打造適于發(fā)展的工作規(guī)劃。
二、要具備“起點上的終點思維”
我們在設計音樂課的時候既要有“畫面感”,又要有“呼應感”。就一個題材,要想到最終要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效果,學生能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先解決教學設計走哪條線的問題,然后再設計環(huán)節(jié),填充內(nèi)容,最終體現(xiàn)飽滿立體的音樂課。音樂課內(nèi)容的設計和音樂課知識的教授一定是成體系的。小學、初中、高中音樂教材中有一些內(nèi)容是重疊的,比如歌曲《銀杯》,六年級11冊和七年級上冊都有這個內(nèi)容;歌曲《拉庫卡拉查》在六年級和高中教材中都有;小學教材中歌曲《打花巴掌》在高中的音樂鑒賞中改編成了吹歌;小學六年級欣賞課《茉莉花》中出現(xiàn)的四個地方的旋律曲調在高中教材中變成了普契尼的《圖蘭朵》等等。學生一路成長,會有他們自己的音樂記憶,這就要求我們選取貼切的素材為教學目標服務,更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了解音樂文化,直觀地感受、對比音樂作品,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音樂欣賞習慣和音樂評價語言。
三、要關注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
比如,在設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音樂課《杵歌》時可以有很多種創(chuàng)意,最終是一段音樂啟發(fā)了我——《臺北故宮》主題曲《愛延續(xù)》。它的詞曲均由中國臺灣著名音樂人小蟲制作,由原住民女歌手紀曉君演唱?!惰聘琛肥歉呱阶宓膭趧痈栉?,《愛延續(xù)》和《杵歌》都是五聲調式寫成的,宮商角徵羽真的太神奇了,給我們帶來一個又一個經(jīng)典的作品,構成了一串串動聽的音樂旋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并沒有這段音樂,但我深深地被旋律和歌詞所吸引,一下子感受到了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是那些擁有頑強意志和不屈精神的原住民讓我們看到今天蓬勃的臺灣,是他們用勞動、智慧和血肉創(chuàng)造了臺灣的輝煌。所以設計這節(jié)課的主線就是把《杵歌》放置在“臺灣”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讓學生對地域文化有初步認識,然后再認識那里的人,學唱世代流傳的歌,既體現(xiàn)了本單元的主題——勞動的歌,也增加了這首農(nóng)事號子的文化內(nèi)涵。
有了這些理念的引領,在課堂中如何體現(xiàn)音樂的實踐性呢?音樂課程的實踐性質是貫穿在課程內(nèi)容中的,通過聆聽實踐、歌唱實踐、動作實踐、游戲實踐、朗讀實踐、即興唱—奏實踐、表演實踐、創(chuàng)編實踐、思維實踐,來完成感受與欣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這四個領域的內(nèi)容??梢哉f,設計科學的音樂實踐活動能夠推動有效教學的產(chǎn)生,有效教學的方法能夠更好地落實音樂實踐,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1.有效問題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亮點
課本課本——立課之本,我們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涵,設計簡練的、主題明確的有效問題。這里說的有效問題可以是老師問的,也可以是學生問的。有效問題具有指向性明確、能夠體現(xiàn)學生思維參與度、“簡單”的特性,這個“簡單”不是淺顯,不是學生不用經(jīng)過思考隨口就能說出的問題,而是符合學生心智、指向性明確的問題。學生的回答有可能又是一個新問題的產(chǎn)生,如果是共性的就花時間解決,如果是個別的就簡要講解。比如,在欣賞古琴曲《酒狂》之前,教師提示:這首作品是描寫竹林七賢中的阮籍,請你在聽后回答:通過這首作品的旋律和節(jié)奏,你來看一看它描述了一個什么樣狀態(tài)的人?刻畫了什么樣的形象?學生聽后的回答是:描寫的是心地非常樂觀、非常積極的一個人;豪放不羈的人物形象……教師總結:這首作品名叫《酒狂》,描寫了一個喝醉酒的人的狀態(tài),根據(jù)他不穩(wěn)定的節(jié)奏和跨度比較大的旋律,我們看到一個搖搖晃晃的人向我們走來……教師的問題細致,總結得也十分形象,他沒有簡單地問學生感受,而是細化到人物狀態(tài),反映當時阮籍借酒養(yǎng)狂的狀態(tài),為下一步教學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體現(xiàn)了音樂課程的實踐性質。
2.有效互動是課堂效率的保障
教學的有效性最終要落在學生的學習上,師生的有效互動是課堂效率的保障,構成“有效互動”的方法也有很多,對于課堂中出現(xiàn)的重、難點可以用律動教學法解決。如八年級上冊非洲扎伊爾民歌《依呀呀噢咧噢》,歌曲的意思是:我們來唱歌吧!我們來跳舞吧!依呀呀噢咧噢!在“ye na mei la bang do bo lo lo bo na sei sei”等幾處有七分節(jié)奏和八分休止符的地方,師生演唱時用拍手、推手、畫弧線、跺腳的方式解決,學生很容易掌握?!惰聘琛分械诙髽肪洹澳锹窂澞且滥悄茄洁捺搜搿碧幱腥跗鸷笫?jié)奏,教授時采用的是雙手舂米的動作,動作簡單易學,學生興趣盎然,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教材中諸如此類的節(jié)奏難點非常多,比如小學教材中的《讓我們蕩起雙獎》、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中印度尼西亞歌曲《星星索》等,這些歌曲中或悠蕩、或愜意、或激昂、或婉轉的旋律,都可以通過身體律動法完成教學。此外,游戲教學法也是讓學生體驗不同音樂旋律的有效互動方法。
3.有效評價是學生心靈的導航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認可與贊美。對學生真誠的表揚與贊同,就是對他們價值的最好承認和重視。打動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誠的欣賞和善意的贊許。隨著學生年齡的變化,他們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會不斷增強,對自身的要求會不斷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會更加獨到,適度的激勵能使學生的心靈需求得到滿足,更能激發(fā)他們潛在的才能。營造平等、民主、和諧、激勵的音樂課堂,有效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幽默、富有激勵性,給學生留有進步的空間。
藝術是心靈深處的感受。其實,每個人對美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較之學生先入為主了,先入為主的人有責任把喜悅跟所有人分享?!皬娬{音樂實踐的有效教學”是構建師生同“樂”課堂的基礎和保障,在此過程中注重有效教學方式方法的總結,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長期的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實踐和研究、探索和總結,相信必定會開出飽滿而豐碩的教育之花!
參考文獻:
[1]廖乃雄.論音樂教育.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03.
[2]肖復興.音樂欣賞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09.
[3]朱秋華.西方音樂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12.
[4]余秋雨.偉大作品的隱秘結構.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12-01.
[5]于丹.論語心得.北京:中華書局,2006.
(作者單位 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學院)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