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若有心,學者必有益?!睂W生的學習起點能否有效地得到利用,關鍵在于教師要有運用學習起點的意識。只有關注了學習起點,才有可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角。
一.抓準疑惑點,確定教學內容
1、問卷調查,確定教學內容
問卷調查是了解學生學習起點的重要手段。如八下第四單元《吆喝》,我們應該如何確定教學內容?問卷調查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定位,我們可以設計如下問題:①閱讀《吆喝》,你能了解文章寫了什么內容,體現(xiàn)作者什么情感嗎?②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悟?③這篇文章,你認為哪些內容是不需要老師教你就能自行解決的?④你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可從內容、語言、情感、結構等角度進行陳述。通過對第③小題的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字詞理解、內容把握、結構梳理等方面不存在學習困難,他們可以自己解決。在對第④小題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基本集中在吆喝的語氣語調、吆喝的民俗文化、吆喝人的生活態(tài)度、濃郁的京味語言、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而本課教材的教學內容是作者對老北京“吆喝”這一民俗的美好回憶和其逐漸消失的惋惜之情。于是把兩個落腳點融合在一起,就確定了適合學情的教學內容——體會作者對民俗文化的情感。
2、提問交流,整合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在正式教學前可以運用提問交流的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現(xiàn)實起點,以便及時整合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李明老師上《泥人張》時,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兩種現(xiàn)象:一是圈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詞或句子。二是圈畫出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希望在課堂上細細品讀的詞或句子。學生提出疑惑的問題以及自己感興趣的片段后,老師當場把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寫在黑板上,然后說:“今天,我們就試著解決這些問題?!闭谜n,教師捕捉了學生的閱讀疑惑,以學生的疑問生成板書,由詞語的理解到文本的閱讀,再到人物的賞析和寫法的透視,把“教材內容”和“學習起點”非常藝術性地融合在了一起,令人回味無窮。
二.激活興奮點,調整教學預設
1、以情感態(tài)度定基調
如語文特級教師王君老師在教學《夸父逐日》時,把教學目標定位為“感受人物的英雄主義與理想主義”。但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學生根本不買賬,他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夸父為了‘高大這個評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種做法不值得。”王君老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起點和情感態(tài)度,推翻了“英雄主義”的教學設計,重新整合了單元教學。她和孩子一起探討英雄的可愛在于他們熱愛平凡的生活,帶領學生感受斯科特悲傷而又堅決地給妻子寫遺書時的細節(jié),感悟劉連滿們面對珠穆朗瑪峰的豪情與信心。又和孩子們探討探險的意義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這個過程中英雄的心靈逐漸變得堅強、豐厚與細膩。
2、以探究質疑激興趣
有位老師在引導學生自學《旅鼠之謎》時,一學生突然舉手說道:“老師,我覺得文章有語病,比如:‘我仔細地端詳著它那黑色的絨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語地說。中‘端詳就已經是‘仔細地看了,句子前面又加上‘仔細,有重復的感覺。還有‘自言自語就有‘說的意思了,可是句子后面還出現(xiàn)了一個‘說字,又重復了?!币皇て鹎永?,同學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這位老師表揚了這位同學,并順勢讓學生給文章找毛病。不一會兒,學生就找出了很多病句。學生在找語病的過程中,不但鞏固了語法知識,而且挑戰(zhàn)了“權威”,激發(fā)了探究興趣。
三.尊重差異點,完善作業(yè)設計
1、作業(yè)分層化
學生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師如果統(tǒng)一作業(yè)內容和難度,勢必造成“吃不飽”或“吃不消”的現(xiàn)象。因此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完善作業(yè)設計。我的一般做法是,將作業(yè)分成ABC三個層次,C層次的作業(yè)偏向單純的鞏固性作業(yè),B層次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賞析,A層級的題型靈活多樣,偏向于分析、想象和運用。這樣的作業(yè)設計,既照顧了學習起點低的同學,又使學習起點高的同學有更多的發(fā)展,使他們都能在相應的作業(yè)層次中,較好地保證作業(yè)質量,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作業(yè)多樣化
學生的興趣是多樣化的,如果能夠設計內容豐富、多樣化的的作業(yè),就能讓不同愛好不同特長的學生都能體會到作業(yè)的樂趣,激起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布置綜合性學習活動《尋覓春天的蹤跡》時,我設計了以下幾類作業(yè):1、喜歡音樂的同學可以搜集有關春天的歌曲,并且學唱后教大家唱。2、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畫一幅有關春天的圖畫,或者找一幅關于春天的名家字畫進行介紹。3、擅長朗誦的同學可以選一首關于春天的詩歌進行配樂朗誦等等。豐富多樣的作業(yè)形式,既符合中學生好奇愛動、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更兼顧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的差異,對于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學習、提升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蘭宇香,教師,現(xiàn)居浙江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