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太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篇不離章。”說的是語境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有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之分。內部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巧妙運用上下文語境,對于應對高考語文閱讀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用“語境法”應對論述類文本閱讀
全國新課標卷第一大題是論述類文本閱讀,選文一般是科技文,命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文本信息的甄別、篩選、提煉、概括的能力。命題以單項選擇為主,設誤的類型有: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張冠李戴、顛倒時序、混淆是非等??忌趹嚂r,只需沉著冷靜、耐心細致地把題支的每個選項代入原文,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甄別、比對,與原文語境表達的意思一致的(形式可能不一樣),就是符合原文意思的,或者說是正確的;與原文語境表達的意思不一致的(即使形式很相似),也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或者說是錯誤的。
如2013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第一大題論述類文本閱讀,第3題B項“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有誤,因為原文第四段對應語境信息是“這說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統(tǒng)接過來,成為中原合法的統(tǒng)治者”??忌业搅诉@個信息語境,就能選對了。
二、用“語境法”應對實用類文本閱讀
實用類文本閱讀,選文大多是現(xiàn)代人物傳記,少數(shù)也有報告文學、新聞、訪談等體裁的。所命四道題,第一道題是多項選擇題,賦分5分,選項涉及選文的內容、主題、表達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考生稍不注意,就會誤選。其余三道題均為主觀題,賦分分別為6分、6分、8分,考查點涉及傳主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點或成就貢獻。這就需要考生在原文中找到命題信息的對應點,標劃有效信息的對應區(qū)間,然后劃分好有效信息的層次,最后利用語境進行提煉、概括、整合,形成答案要點,規(guī)范作答即可。
如2013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第12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的第(2)題:胸懷強國愿望的盧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中國船王”的?考生可以依據(jù)文本語境,在文本第一段找到盧作孚成為“中國船王”的有效信息區(qū)間,借助時間詞語,對此進行層次劃分,分別概括每層大意,就可得到該題的正確答案。
三、用“語境法”應對古詩文閱讀
古詩文閱讀,其中第一題是文言文閱讀,選文一般是古代人物傳記,突出人物的忠君、愛國、孝親、誠信、廉潔、勤政等美好品質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所命四道題,三道為選擇題,賦分為每道3分,共9分;一道是翻譯題,賦分10分??疾辄c涉及文言實詞的理解、文言信息的篩選與組合、對文意的綜合分析和概括以及文句翻譯。這幾道題的正確作答都得將題支選項代入文本語境,利用上下文進行分析判斷,進而對答案進行排除取舍,最后得出正確答案。
如2013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第二大題古詩文閱讀,第6題: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在把各個選項分別代入原文語境驗證的過程中,考生會發(fā)現(xiàn)D項中“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xiāng)”曲解文意,原文是“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意思是大盜來到鈞州,因為馬文升家在這里,舍棄它而離開。借助這個語境,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D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