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氣
“幾何直觀”作為2011版《課程標準》提出來的新增加的核心概念,是學習數(shù)學常用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讓學生養(yǎng)成用圖形、符號、語言的直觀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意識、模型思想,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下面我結合北師大版數(shù)學第六冊《什么是面積》的教學片斷,談談如何運用多種策略提高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
片斷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第一次涂色比賽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進行一個涂色比賽好嗎?
師:請看比賽規(guī)則。課件[(1)每組選一個同學參加比賽,顏色自選。(2)要把圖案涂滿,不能有空隙。(3)老師喊“開始”才可以動筆涂。最快涂完的同學獲勝。]
師:為什么這位同學能獲勝了,大家想知道原因嗎?
師:請所有參賽同學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圖形有大有小)
師:誰能說說比賽獲勝原因?
2.引出課題
師:在生活中聽過面積這個詞嗎?究竟什么是面積?今天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走進面積的世界吧。(板書:什么是面積)
師:有信心學好嗎?就讓我們用掌聲給自己加油吧!
[設計意圖:在新課教學之前,從學生感興趣的涂色比賽活動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當所有參賽同學展示比賽結果時,同學們說出比賽活動的不公平是因為獲勝者涂色的面積最小。老師及時抓住時機問:“什么是面積?你在什么地方有聽過面積這個詞?”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片斷二: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面積的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線貫穿課堂教學中。
1.找一找、摸一摸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在鼓掌的時候,兩只手掌拍打的地方就是手掌掌心的表面,你們手掌掌心的表面在哪里?自己摸一摸。
師:生活中很多物體都有表面,課件出示:書本封面、練習本封面、課桌表面、硬幣表面。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數(shù)學書,像教師這樣摸一下數(shù)學書封面的表面,感受一下它的大小。再動手摸一摸其他物體的表面。
師:哪個同學愿意跟大家分享剛才找到的其他物體的表面?
師:同學們真是聰明又會觀察。你們找了這么多物體的表面,這些物體的表面一樣大嗎?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物體的表面,并用手摸一摸感知物體的面是怎樣的。]
2.比一比、說一說
師:你能不能從這些物體中找到兩種物體的表面比一比它們的大小呀,把你的發(fā)現(xiàn)小聲地告訴同桌。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知道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在數(shù)學領域里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面積)
師:生活中的面積無處不在,比如書桌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同學們可以像老師這樣說說什么是面積嗎?誰愿意試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兩個不同物體表面的大小,讓學生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3.描一描、比一比
師:如果現(xiàn)在我們把物體的其中一個面描在紙上會是怎樣的平面圖形呢?同學們動手試一試吧,這些平面圖形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師: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的大小都能比較大小呢?我們看看下面的兩個平面圖形。(播放課件)這兩個圖形有什么不同?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
師:在數(shù)學領域里我們把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而沒有封閉的圖形是沒有面積的。(板書: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結合我們剛才的探究,同學們能不能完整地說說什么是面積?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恭喜你們打開學習面積知識的鑰匙。為了表示祝賀老師準備了一份禮物要送給大家。想要嗎?它藏在下面一個面積較大的圖形里。如果你答對就能獲得禮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物體其中的一個表面描在紙張上。看看所描的圖形是一個怎樣的平面圖形,再讓學生比較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最后出示兩個圖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其中一個是長方形,另一個則是沒有封閉的平面圖形。通過比較這兩個圖形的不同,學生明白只有封閉的平面圖形才能比較面積的大小,沒有封閉的平面圖形是沒有面積的。]
這樣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面積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通過抓住關鍵詞的方式揭示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使學生明確新概念的本質(zhì)屬性及意義。這樣既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從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
片斷三:動手操作,發(fā)展思維
出示課件: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
師:同學們,先猜一猜哪個圖形大?
師:你認為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
師:事實勝于雄辯,請同學們先討論用哪種方法比較,再用桌上的學具袋或身邊的工具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師:因為學具袋里有剪刀,如果有用到的同學請注意安全。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合作,請小聲討論。
師:請各小組的組長匯報一下。
師:老師也用了幾種方法進行比較,同學們看看有跟你們一樣的嗎?
師:這些方法中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簡便呢?為什么?
師:如果是像這種情況比較公平嗎?原因是什么?
師:無論我們用方法進行比較一定要注意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比較才公平。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是學生直接獲取經(jīng)驗知識的最好途徑,它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學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這個教學難點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先討論比較的方法,然后通過實踐、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學生用剪拼、貼圓片、貼正方形、畫格子等方法進行比較。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從中學到比較面積的方法,發(fā)展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樣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片斷四: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第二次涂色比賽。
師:剛才我們進行一個涂色比賽大家都認為不公平,現(xiàn)在我們再進行一次同樣的比賽好嗎?但是比賽規(guī)則不同。
師:請看比賽規(guī)則。課件出示:選擇你喜歡的圖形進行涂色,用藍色畫出圖形的邊線,用紅色涂出它的面積。哪個小組在最短時間內(nèi)全部完成就獲勝。(書本第39頁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圖形上藍色的線表示這個圖形的什么?(周長)而紅色的部分表示圖形的什么?(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對面積和周長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進行第二次涂色比賽,但比賽規(guī)則不同。讓學生用藍色彩色畫出圖形的邊線,用紅色涂出圖形的面積,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一目了然看出周長和面積的不同之處。]
2.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師:還想再進行小組比賽嗎?
師: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并說出你的理由。最快回答的小組獲勝。
師:你用什么方法比較?
師:從這兩個圖形我們可以看出它們什么相同?(面積)什么不同?(形狀)
[設計意圖:比較方格中哪個圖形的面積大,讓學生明白數(shù)方格的方法簡潔、準確。兩個圖形的面積相同,但形狀不同。]
3.小小設計師。
師:同學們想不想動手設計圖形呢?在下面的方格中畫1個圖形,使它的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面積。每組評出一個最佳設計獎。
[設計意圖:學生在設計圖形的過程中,加深對面積含義的認識。]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聯(lián)系學生生活,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合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空間觀念。教師只要重視從周圍環(huán)境、實物、模型的直接感知抓起,從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親身實踐抓起,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描述、想象,就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shù)學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