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瑛
摘 要: 課堂教學是統(tǒng)一教學,個別輔導是特色輔導,如果師生同時利用這兩條腿走路,那么教學工作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個別輔導 發(fā)揮特長 提高效率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主張:“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人,而不a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1]學校教育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必要場所,老師是承載這一任務的必要執(zhí)行者。要有所創(chuàng)新,不做簡單的重復,就要求每一個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體現(xiàn)各自的特色,發(fā)揮各自的特長。
課堂教學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個別輔導能培養(yǎng)各具特色、各有特長的學生。語文老師可以在教學中積極有效地開展個別輔導,不僅使學生具有基本語文素養(yǎng),更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成為各具特色的中學生。
下面以語文教學中的個別輔導為例,談談個別輔導對語文“教”與“學”的幫助。
一、個別輔導有利于老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一)個別輔導讓老師更細致地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語文在江蘇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加大已經迫在眉睫,語文試卷模式與分值的改變加大了語文教學的難度,加快了語文教學的節(jié)奏。
蘇教版高二一學年課程,需要完成《必修五》、《唐詩宋詞選》、《史記》選讀、課外讀本名家名篇的教學任務,乍一看只是四本書,可是摞在一起就不是那么回事。老師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重,導致課堂培養(yǎng)出來的是流水線上的成品,在課堂教學中很難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
以《史記》選讀為例,大多數(shù)學生手頭都有文言文學習的輔導書,課堂提問、課后練習需要解答的問題在教輔書上都有提示,僅從作業(yè)質量上看,好像學生的掌握程度很理想,這樣老師就很難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如果考試,學生脫離教輔書就問題多多。試想如果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采取個別輔導、個別交流、個別檢測,那么學生的問題就會暴露無遺,如果老師能更細致地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且?guī)椭鷮W生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扔掉賴以前行的拐杖,那么學生將會走得更穩(wěn)、更遠。
學習是一個長效的過程,這樣有益的方式何樂不為?
(二)個別輔導激發(fā)老師主動尋求更好的方法推行自己的“教學”理念。
所謂“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guī)律的認識的集中體現(xiàn),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tài)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理念有理論層面、操作層面和學科層面之分。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于語文課堂教學,樸素的教學理念是如何切實可行地落實到教學活動中,并且讓學生有所掌握和反饋?
江蘇高考作文70分,是每個學生語文的命門所在。下面就以作文寫作為例談談個別輔導的作用。傳統(tǒng)意義上講議論文寫作,就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但學生并非所有的都能真正理解并付諸實踐,老師如果及時采取個別輔導,將這些問題具體化,采取個別輔導的方式細化教學,就能讓學生更清楚文章的結構思路。有些學生不理解大道理,老師可以采取小角度具體輔導,比如可以采用個別談話的方式,選用一則生活中的負面新聞類,從“擺現(xiàn)象、析危害、挖根源、指辦法”的角度解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寫作思路,輔導的方式新穎了,輔導的氛圍輕松了。同樣的內容,采取個別輔導也許效果就會“事倍功半”。
二、個別輔導有利于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提升自我
(一)個別輔導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化“個性”為“特長”。
個別輔導與課堂統(tǒng)一教學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是會更耗時而已。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往往會忽視個別學生的特點,如果有了個別輔導,學生的個性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會變成特長。
比如作文,老師往往采用課堂統(tǒng)一評講的方式,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無意識的作為旁聽者,不一定能聯(lián)想到自己的作文,看到自己作文中的問題癥結,個別輔導恰好可以有效指導學生發(fā)揮個性特點,讓自己的作文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至少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擅長點。
其實有的學生情感豐富、細膩,擅長寫記敘文,只是在基本技巧上沒有弄懂弄透,這時如果采取個別輔導,合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的寫作思路,幫助學生找到情感的突破口,就會帶給學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有的學生邏輯思維縝密,平時說話就是“以理服人”,這樣的學生適合寫議論文,適合并不代表一定寫得好,因為在論點的提出方面總會存在不貼切材料、選擇論據(jù)時沒有掌握好合適的處理方法,導致文章論證不得力,那么這時個別輔導就可以幫助明白個性,變優(yōu)勢為勝勢,變“個性”為“特長”。
個別輔導是老師的法寶,也是學生的救命稻草。
(二)個別輔導能拉近師生距離,促進學生自我反省。
“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好方法、好途徑”。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人才,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但同時每個學生也會各有弱項、薄弱的知識點,如果老師拉學生一把,推學生一下,為學生指明方向,促使學生及時自我反省,那么將對學生的學習大有幫助。
下面以課后作業(yè)為切入點談談認識。
課后作業(yè)是每個老師用來檢測自己的教學成果最常見的平臺,也是每個學生用來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漏洞或盲點的平臺。作業(yè)質量是最能有效反映體現(xiàn)課堂學習效率,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在作業(yè)處理中,學生會暴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但是高中生卻礙于面子,過去那種上課舉手提問、下課主動跑辦公室的現(xiàn)象幾乎絕跡,但是個別輔導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法。
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采取課堂評講、集體糾正,那么肯定會造成有些學生渾水摸魚,有些學生心存疑惑的局面。因為需要面對面,學生非常珍惜老師對自己的關愛,盡管有些知識不理解,學生也會做到盡力而為,至少讓老師看到自己的努力,明確要解決什么問題。利用課后作業(yè)作為平臺老師和學生多了交流的機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存在的原因,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反思的興趣;不僅可以更清楚地傳達教學理念,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表達內心的機會。
或許有些人認為現(xiàn)行教育教學存在學生差異無法彌補的情況,但是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遺傳基因、家庭氛圍及教育不同所致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存在的,但并非人們想象的那么大,只要方法得當,每個人就都能掌握知識[2]。老師不應該抱怨學生,抱怨教育,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個別輔導就是最佳的方式。學生不能逃避存在的問題,不要指責現(xiàn)行的教育弊端,個性輔導就是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
課堂教學是大眾教學,個別輔導是個體教學,針對性和靈活性更強。站在老師的角度,老師要在有效時間內盡可能覆蓋更多知識點,對更多的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輔導。站在學生的角度,使學生坦誠地直面老師,了解自己的問題,達到查漏補缺的效果。個別輔導,于教師、于學生都大有裨益,所以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08).
[2]語文教學個別輔導之我見.百度教育文庫.教育專區(q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