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忠波
“劫”與“節(jié)”不僅諧音,而且某種情況下,也有近似的寓意。以竹子成長為例,其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節(jié)”,“節(jié)”出現(xiàn)后,它會動用全身的能量去沖擊。每當沖破一個“節(jié)”的時候,竹子就向云霄更近一步。
企業(yè)經(jīng)營其實也是如此。當“節(jié)”到來的時候,你會怎么辦?
面對危機,鄭立和王石有相似的選擇,就是在哪里跌倒一定要在哪里站起來,都在“補倉”。只是,王石走的是正路,鄭立走的是邪路。
我們先看看王石的智慧。
“補倉”,對炒股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對于王石來說,虧了1000噸玉米,卻要“補”3萬噸的“倉”,這種魄力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巴菲特說,“當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钡?,這種情況下的貪婪更是一種判斷力和勇氣。
但“補倉”畢竟有巨大的風險。一般情況采用“補倉”策略度過危機時,一定要做好風險管控。
而風險管控的第一點,就是不要違法。鄭立的“補倉”就栽在了這一點上?;ヂ?lián)網(wǎng)收費模式不是沒有突破口,但選擇違法業(yè)務突圍,那就是飲鴆止渴。
關(guān)于風險管控,有一個很經(jīng)典的笑話:一個人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奔跑,就問:為什么要跑?有人告訴他,前面發(fā)現(xiàn)有很多金子,隨便撿!于是,他也跟著跑。跑到懸崖邊,很多人跳下去了,他猶豫了一會兒,想到這么多人跳下去了,自己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也跳了下去。當他跳下去的一瞬間,就后悔了,因為他看到所有的人都已經(jīng)打開了降落傘,而他沒有。
其實總體而言,面對危機時,“補倉式”突圍的成功概率還是較高的,因為這是你最熟悉的領(lǐng)域,在別人恐懼時發(fā)現(xiàn)行業(yè)“低點”,從而適時貪婪,可能正是你的機會。
但是,如果“貪婪”得沒了起碼的風險管控,那就是萬劫不復的自殺式“補倉”。
責任編輯: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