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斌昌
重組合異種骨治療骨不連的長期療效觀察
郝斌昌
目的 探討骨不連采用重組合異種骨治療長期療效觀察。方法 本次共選擇50例骨不連患者作研究對象, 均為本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 采用重組合異種骨治療。結果 本組患者均平均行30個月隨訪, 1次愈合48例, 占96%;1例股骨不連行LISS鎖骨鋼板治療, 骨折仍未愈合, 二次手術采用RBX植骨聯(lián)合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 術后8個月行X線復查, 均愈合。1例肱骨不連采用髓內(nèi)釘治療, 復查示骨折斷端吸收, 骨折仍未愈合, 實施辦二次手術將髓內(nèi)釘去除, 改用RBX植入并聯(lián)用LISS鋼板固定, 術后6個月復查時骨折愈合。本次總優(yōu)良率為96%。結論 重組合異種骨治療骨不連組織兼容性好, 取材廣泛, 無免疫排斥反應, 可替代自體骨在臨床應用, 同時可彌補自體骨出現(xiàn)的不足,最大限度的保障預后, 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
重組合異種骨;骨不連;長期療效;觀察
近年來, 社會經(jīng)濟取得顯著發(fā)展成就, 社會活動漸趨多元化, 顯著增加了高能量創(chuàng)傷的發(fā)生比例, 雖骨科設備及手術操作技巧顯著進步, 但骨不連等并發(fā)癥率仍居較高水平。如何選擇一種方法, 填補局部骨缺損、維持骨折部位穩(wěn)定、促進骨生長、恢復局部供應, 是改善預后的保障[1]。以往多采用自體骨移植物治療, 但取材有限, 使手術時間增加, 并增大了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采用重組合異種骨(RBX)即新型植骨材料治療, 效果與自體骨一致已被證實, 且同時可彌補上述不足, 加快機體康復。本次研究選取相關病例, 對重組合異種骨治療骨不連的安全性與長期療效進行探討, 現(xiàn)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共選擇非感染性骨不連患者50例, 男44例, 女6例, 年齡5~71歲, 平均年齡(30.2±2.1)歲。骨折部位:股骨15例, 尺橈骨7例, 脛腓骨15例, 肱骨13例。骨不連類型:萎縮型35例, 營養(yǎng)不良型5例, 肥大型10例;固定方式:外固定支架15例, 髓內(nèi)釘15例, 鋼板20例?;颊呔栽负炇鸨敬螌嶒炛橥鈺? 并排除機體其它系統(tǒng)嚴重疾患者。
1.2 方法 下肢手術多應用硬膜外麻醉, 上肢行臂叢麻醉,固定方法依據(jù)傷情及具體部位選擇, 為避免影響周圍軟組織,盡量按原切口進入, 皮瓣覆蓋或瘢痕較多者, 需沿皮瓣邊緣進入或避開瘢痕區(qū), 骨不連部位暴露, 骨膜及軟組織盡量減少剝離, 將原有內(nèi)固定物去除, 并將斷端增生或壞死硬化骨質(zhì)、間斷瘢痕組織徹底清除, 取粗轉(zhuǎn)頭3.4~4.0 mm將髓腔鉆通, 將斷端修整為梯形或平面便于軸向加壓及接觸。取RBX骨粒在斷端及周圍植入, 患者膝關節(jié)伴僵直活動受限時, 需依據(jù)術后局部軟組織情況, 取抗生素加療。麻醉在術后解除后, 依據(jù)患者耐受疼痛的程度, 行下行肌肉收縮功能鍛煉,對關節(jié)僵直、靜脈血栓進行預防, 引流管在術后24~48 h拔除,并采用CPM對功能鍛煉加以輔助;耐受疼痛水平較差者, 可取鎮(zhèn)痛藥臨時應用, 術后2周可行主動功能鍛煉, 采用X線在術后4、6周分別對上肢、下肢愈合情況進行觀察, 在支具保護下開展部分負重功能鍛煉, 定期復查, X線提示骨痂為較明顯且連續(xù)型, 可全負重。
1.3 評價標準 應用DASH評分標準對上肢效果進行評定,下次采用KSS評分標準和Harris評分系統(tǒng)評定。骨不連愈合標準:骨不連處骨痂連長接經(jīng)X線提示示>75%, 同時無疼痛感且完全負重, 上肢向前可平舉重量1 kg, 時間達1 min, 不撫養(yǎng)拐下肢可平地步行連續(xù)3 min, 并需>30步, 同時對圍術期并發(fā)癥情況進行觀察。
本組患者均平均行30個月隨訪, 1次愈合48例, 占96%;1例股骨不連行LISS鎖骨鋼板治療, 骨折仍未愈合, 2次手術采用RBX植骨聯(lián)合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 術后8個月行X線復查, 均愈合。1例肱骨不連采用髓內(nèi)釘治療, 復查示骨折斷端吸收, 骨折仍未愈合, 實施辦二次手術將髓內(nèi)釘去除,改用RBX植入并聯(lián)用LISS鋼板固定, 術后6個月復查時骨折愈合。本次總優(yōu)良率為96%。
臨床創(chuàng)傷骨科常見并發(fā)癥類型中, 骨不連占較高發(fā)生比例, 多由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所致, 后者主要包括移動、感染、缺損、缺乏血供, 骨折斷端因穩(wěn)定性欠佳, 促使過度動度形成, 誘導手術失敗, 最終引發(fā)骨不連[2]。骨不連多采用手術方案治療, 將原有固定物去除, 重新提供良好的生物誘導和穩(wěn)定牢固的力學條件, 可降低骨不連風險, 提高骨折愈合概率。骨不連骨折端多有失活的鈣化骨組織及增生的纖維瘢痕組織存在, 需在手術時行徹底清除操作, 同時將兩斷端髓腔鉆通, 依據(jù)骨不連類型選擇應對方案。良好的解剖或功能復位, 穩(wěn)定的生物固定、局部血運良好保持、早期主動功能鍛煉為臨床治療骨折的基本原則[3]。
植骨為重要治療骨不連手段, 自體骨無免疫源性, 組織相容性較好, 可起到骨誘導、骨生成、骨傳導作用, 但應用時仍有缺點存在, 如取材有限, 對大量骨缺損治療需求無法滿足, 手術并發(fā)癥風險增加, 供區(qū)骨組織破壞, 需行額外取骨術, 創(chuàng)傷增加[4]。重組合異種骨的應用有效彌補充了上述不足, 其載體為去抗原的牛松質(zhì)骨, 與同源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折(BMP)結合, 形成新型植骨村料, 在將異種骨免疫原性去隊的同時, 具骨傳導和高效衣導成骨活性作用, 支架除利于新生骨組織長入, 且可緩釋BMP作用, 使BMP骨誘導成分的作用提高, 本次研究中, 本組患者均平均行30個月隨訪, 1次愈合48例, 占96%。
總之, 重組合異種骨治療骨不連組織兼容性好, 取材廣泛, 無免疫排斥反應, 可替代自體骨在臨床應用, 同時可彌補自體骨出現(xiàn)的不足, 最大限度的保障預后, 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
[1] 于忠英,袁志,張偉,等.重組合異種骨治療股骨非感染性骨不連的長期療效觀察.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2, 12(7): 1303-1305.
[2] 于忠英,袁志,張偉,等.重組合異種骨替代自體骨治療骨不連的長期療效觀察.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2, 20(25): 6282-6285.
[3] 盛吉禎,陳玉芳,王剛,等.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療感染性骨不連.北方藥學, 2011, 8(6): 69.
[4] 陳可新,劉興才,趙麗艷.中藥熏洗配合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脛骨干感染性骨不連.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 2011, 19(8): 57-58.
2014-03-18]
454650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