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燕
摘 要: 中國古典小說在整套高中語文教材中所占比例大大低于中國古代散文、詩歌,而作為小說,其篇目基本與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和外國小說的總和持平。這套教材中古典小說的篇目比選入教材的其他任何一種文體的篇目都多,可見長期以來它在中學語文教材中處于突出地位。那么古典小說在高中語文中的價值到底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為何將中國古典小說編入教材呢?這與其特質(zhì)及其承擔的教育任務(wù)息息相關(guān)。
關(guān)鍵詞: 古典小說 高中語文教材 地位 價值
一、是鏈接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特殊紐帶
古典小說作為古代文學作品,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任務(wù)。古代文言小說也屬于文言文,不論是從語法構(gòu)成上,還是從句式特點上,都保留大量的古代漢語的特殊語法現(xiàn)象。文言小說中類似的語法現(xiàn)象很多。多讀、熟讀古代文言小說,有利于積累文言詞語,掌握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特殊語法現(xiàn)象,這對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言小說的語言有我國古漢語簡潔明快而又通俗易懂的特點,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及體會了解民族語言的特色大有裨益。而古代白話小說則是介于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之間的特殊的語言系統(tǒng),對高中生來說,它們就是現(xiàn)代的“半文言文”。從詞匯上看,大量的與今天意義、用法不同的古代口語頻頻出現(xiàn)在白話小說中,可見許多古代口語中依然保留著文言詞語的含義,學習時應(yīng)把這些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它們的常用文言義項相聯(lián)系,推敲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因此,高中生閱讀大量的古代白話小說會增強閱讀文言文的語感,提高閱讀理解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融各種表達方式于一爐,集各種文體于大成
小說本來就是集各種文體于大成的特殊文學樣式,它往往集各種表達方式于一爐。雖然記敘、描寫是小說的主要表達方式,但由于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或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小說中還會出現(xiàn)詩詞歌賦、對聯(lián)、書信等文體。中國的古典小說更是如此,幾乎每篇古代小說中都有詩詞或評說議論性語句的出現(xiàn),它們或作為開篇的引子,或穿插于故事情節(jié)之中,在小說中起著獨特的作用。如唐傳奇,宋代話本、明清擬話本小說等,作者往往以之作為展示個人才華的一種方式,多在故事中融匯大量的詩詞曲賦、韻文及發(fā)表對故事中人或社會看法的評說性語句。就連傳世名作《紅樓夢》也是如此,卷首語、各種讖語、對主要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出場時的描繪等無不運用大量詩文,整部小說運用了詩、詞、曲、賦、誄文等諸多文學樣式,充溢濃濃的詩情畫意。又如《聊齋志異》更是集各種表達方式于一爐,許多篇目中都或多或少地穿插詩詞曲賦、對聯(lián)等,如《鳳陽士人》篇,敘述鳳陽士人負笈遠游,其妻翹盼綦切。教學中,如果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古典小說的這一特色,引導學生品味古典小說中詩詞歌賦對塑造人物、豐富情節(jié)的特殊作用,就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各種文體、表達方式的把握能力,了解各種表達方式及其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下的作用,這是欣賞文學作品應(yīng)該具備的一個條件。因此,閱讀古典小說是提高閱讀、鑒賞文學作品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
三、洋溢著古代社會的文化氣息
中國古典小說中不僅融匯了各種文體,而且體現(xiàn)著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謂是民族文化的承傳,士子心靈的寫意,是解讀、闡釋中國古代風俗文化的窗口。中國古代小說一向注重寫實精神,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記錄大量的軼聞軼事、民間傳說,洋溢著古代社會的文化氣息,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縮影,是中國社會形象化的歷史。中國古代小說作家大多遵循“敦教化、厚風俗、行勸誡”的教化原則,作品內(nèi)容大多觸及風俗人情的方方面面,展示出特定時期各個階級、階層的社會心理及日常生活的生動圖畫。所以,透過這一窗口,我們可以看見兔起鶻落的戰(zhàn)爭風云,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除暴安良的俠行義舉,也可以看到青年男女的纏綿愛情,瑣屑平凡的市井生活……打開中國古代小說,猶如通過神秘的時間隧道進入古人世界,目睹古人身影,身歷古人生活,增強對我國歷史的感性體驗,加深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感性理解,了解中國古代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四、古代小說的優(yōu)秀思想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我國古代小說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大多古代小說家都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力爭自己的作品有補于世道,有益于人心,努力描寫與社會、人生休戚相關(guān)的問題,達到敦教化、厚風俗的目的。因此,儒家的濟世、憂國憂民思想,修身養(yǎng)性、治國齊家等思想就成為某些優(yōu)秀作品所倡導的主導思想,要求人拋棄自私心地給予、分享、奉獻、犧牲,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感染、教育讀者。文學是特定時代文化心態(tài)、思想情感的形象反映,我國古代小說就是表現(xiàn)我國古代人民情感、愿望的形象化歷史。閱讀古代小說可以真切感受到古代人民的心靈世界、道德情操,有助于了解我國民族性格賴以形成的歷史積淀,在此基礎(chǔ)上鑄造今天蹈厲奮發(fā)的民族之魂。
五、中國古代小說是弘揚和培養(yǎng)民族精神的載體
中國優(yōu)秀古典小說是古代文學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我國古代的志怪、志人小說,唐代傳奇、明清四大名著,《世說新語》、《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無一不是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精華。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各個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都選入了一些中國優(yōu)秀古典小說篇章,閱讀學習這些文學作品,有利于學生對民族文化特征的認識,有利于積淀民族精神,認識民族文化在各種文化思潮中的地位、價值。不同版本的教材對中國古典小說的重視程度略有不同,其中人教版教材比較重視古典小說這一文學體裁在教學中的地位,尤其是現(xiàn)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使用的人教版,還編選了除四大名著以外的其他古典小說中的名篇名著。相比而言,古典小說在蘇教版教材中的篇目很少,但一篇選文以一個單元的身份出現(xiàn),地位不容低估。
六、結(jié)語
歷經(jīng)千年而流傳不衰的中國古典小說中凝結(jié)著中國古人對特定時代的審視和剖析,凝聚著中國人借助這些作品所獲得的情感的歸屬和生命的安頓。這些古典小說無疑是我國燦爛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新時期學習古典小說更有其時代價值,領(lǐng)會時代精神的同時更應(yīng)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構(gòu)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應(yīng)從學生做起。由此可見,將古典小說的精華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是明智之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