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世榮
中國夢之說
文/馮世榮
要說當下中國社會最熱的政治詞匯莫過于“中國夢”這個詞。中國的老百姓對企盼實現的美好追求喜歡用夢想來表述。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順應民意,關乎民心,用中國語言文字中最為質樸而又最具質感的詞匯“中國夢”來作為凝聚民眾為共同目標而奮斗的口號,這實屬是新一屆黨中央政治上的高屋建瓴和話語方式的與時俱進及貼近地氣。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夢”文化的民族,即使在社會科技文化最初始的遠古時代,也不失有嫦娥奔月諸如此類的美好夢想作為民族情感的寄托。如今,嫦娥三號喜駐月宮,華夏民族幾千年的美好夢想已成活生生的現實。如此而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美好的夢想追求就是精神的荒漠化,就是文化的貧瘠地,也就必將沒有光明的未來?!爸袊鴫簟边@三字雖然在語言的表述上或有亦真亦幻之感,但它絕非虛無縹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家的小康富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新一屆黨中央對“中國夢”的經典詮釋,這種中國夢它既是中國民眾共同的美好追求,也是凝聚民眾為之奮斗的號角,更是推動中華民族、中國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
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任何一個文明開化的國家,它都有自己民族和國家的夢想,這種夢想反映了自己民族、國家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爸袊鴫簟本褪欠从持腥A民族和當今中國先進文化和積極價值取向的大夢。中國是地球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十多億中國的百姓大眾都懷揣著自己的小夢,這也可稱當今中國是“同床億夢”。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不同背景和不同年齡的族群都有不同的夢想追求。他們追求公平尊嚴,追求平安和諧,也追求財富幸福,這種“同床億夢”的追求無不蘊涵對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趨善向美。中國億萬百姓大眾的這種小夢美景也正是中國大夢的基石,中國夢如果離開了百姓大眾的小夢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眠床之基。所以,從此意義上說無論是中國大夢還是億萬百姓的小夢只要在中國大地上有著良性融動必將演繹同床共夢的美好景象。
說到夢必然聯想到圓夢,因為夢畢竟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及一個民族的美好企盼和追求。歷史和社會的現實告訴人們,有沒有夢是一回事,能不能圓夢又是另外一回事。筆者及同齡步入花甲之年的人群,可稱是對夢和圓夢這一話題有著刻骨的感受。五六十年代,我們長身體的時期,我們夢想有紅燒肉白米飯飽肚子,但此時國家困難,老百姓只能“瓜菜代”;后來我們夢想上學讀書,但國家又處動亂年代,青年人要么失學,要么上山下鄉(xiāng);再后來我們夢想成家立業(yè),但國家又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yè)崗位和安居的房舍。坦白地說,那些年代中國老百姓也不失夢想和追求,而且這種果腹溫飽的追求并不離譜,但是由于歷史的局限及天災人禍等緣故,這種歷史條件下的中國夢是殘缺的,中國老百姓的小夢也是破碎的。是中國的改革開放春風,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與時俱進才讓中國夢與中國老百姓漸行漸近,所以有夢是美好的,圓夢更需黨同百姓同心同德。只要我們的黨堅持為民謀福祉的宗旨,我們的國家始終朝著既定的方向前行,我們的民眾都為中國夢的大廈添磚加瓦,偉大燦爛的中國夢定將在華夏大地變成美好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