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琴
【摘 要】教育,是塑造人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審美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不斷提高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表達美的一種教育活動。語文是一門綜合文化素養(yǎng)課,它本身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在塑造學生過程中,它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所以,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不僅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且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實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教育方針。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美學是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的科學。美育在人格養(yǎng)成和人性塑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高職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階段,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大眾文化的泛濫,特別需要樹立正確的美丑、善惡、是非、得失的審美觀念,特別需要進行審美教育。審美教育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學校是承擔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學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作用
1. 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審美是一種富于情感的活動,語文這門學科的情感性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都飽含著作者的強烈的感情,集中各種形式的美。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知美,欣賞美時會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學生必然會產生愉悅心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說,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活動可以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探索語文知識的欲望,對學生掌握知識有催化作用。
2. 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推進素質教育的開始應從語文學習起步。“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學會并熟練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也在于它的育人功能。而審美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培養(yǎng)具有正確的審美觀,不斷提高感知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人成為具有素養(yǎng)和和諧發(fā)展的人。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
1. 選擇適當?shù)慕虒W形式
語文教學是推動美育的重要力量,語文教師是美的傳播者。首先,語文教師自身應該具備一定的美學修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恰當?shù)慕虒W形式,對高職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師應該注重儀表美,講課時穿戴端莊大方,表情親切和藹、眼神真誠熱情;語言準確清楚、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音調抑揚頓挫、富于感情色彩。這樣,作品中的美與學生的審美情緒產生“共鳴”,學生在接受知識時產生強烈的愉悅感、積極的情緒、美的享受,達到美育的目的。
2.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審美資源
(1)美的語言
漢語中的美無處不在,尤其是在教材中,語言的運用更具典范性。小說、散文、詩歌、說明文、戲劇、相聲、對聯(lián)、歇后語等,不同的文體,語言各具特色。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國家,語言風格也各不相同,即使一些很普通的詞語,由于具體的語境不同,也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力。
(2)美的內容
教材的文章所反映的內容可以說應有盡有,無所不包。有文化活動、歷史事件、自然景觀、介紹說明等。審美的內容主要有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對小學生來說,以描寫山水風光、花鳥蟲魚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美是最直觀的。
(3)美的心靈
心靈美是指人內在的精神美。在語文教材中展現(xiàn)了不少胸襟寬廣、藐視困難的正面人物形象都具有啟發(fā)人、感動人,鼓舞人的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在生活中不斷地追求真、善、美,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
(4)美的意境
“意”即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熬场奔次闹兴枥L的景物。凡是好的文學作品都有優(yōu)美的意境,寄托著作者濃烈的情感,雖言盡而意無窮。
3. 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據有關報道:人們用文學符號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而從圖像信號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識內容的65%。在教學中運用幻燈、電視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把文字作品變的具體直觀、有聲有色、生動形象,通過色彩、形態(tài)演化為形象美,圖畫美和動態(tài)美,給學生的視覺、聽覺、知覺一種全新的感受。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審美感知力。
高職教育具有注重實踐、強調應用的職業(yè)教育特性。而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學必須突出素質高能力強的特點。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要培育他們的美育素質,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美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基本途徑。實施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每一位語文老師應盡的責任。教師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更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美的教育,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感知力,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塑造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發(fā)展個性,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做一個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人。
【參考文獻】
[1]李鋒偉. 論當代審美教育[D]. 鄭州大學,2000.
[2]張彤輝. 張志公語文教育理論及實踐[D]. 首都師范大學,2000.
[3]張靜靜. 審美與自由——席勒的審美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代影響[D]. 安徽大學,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