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義 陳宏賓 林基明 李然
【摘 要】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研究生的第一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本文從研究生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原因,提出課堂創(chuàng)新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研究生 課堂教學 創(chuàng)新
這是一個科學技術時代,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研究生的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第一線。課堂教學的好壞對于今后研究生的學習態(tài)度、科研思維、實踐方法等多個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基于筆者在研究生課程授課中積累的經驗與教訓,試圖總結目前研究生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對策及建議。
一、研究生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教學內容來說,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教材更新慢,教學內容滯后。導師不能夠將本學科的最新學術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這導致學生對本學科沒有全新的認識,在確定研究方向的時候往往找不準切入點。特別是工科方面的研究生課程,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往往已經是被淘汰很久的技術,學了不能夠致用。最可怕的是,研究生們自身很清楚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但出于尊師的傳統(tǒng),他們往往選擇沉默,對于課程應付了事,大大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
從教學方法來說,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被動接受。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體現(xiàn),主觀能動性不能得到發(fā)揮,這種教學方法已經被實踐證明了學習的有效性是比較低的。而研究生作為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方法明顯不適合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所提出的要求。這種教學方法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與批判意識。當然也有教師采用討論法教學,將主體的地位交給學生,但討論的范圍往往局限于對教材的理解,而教師則只起到組織者的作用,沒有主動參與到討論中去,導致學生們的討論流于淺表。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高?!爸乜蒲校p教學”的管理制度造成的。
從導師方面來說。教師職稱的評定,各類獎項都與科研項目和學術論文掛鉤,在課堂教學方面,只要完成課時量就可以了,沒有明確的評價機制。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與職稱,評獎的聯(lián)系甚微,這導致導師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科研上,而忽視了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是得不到保證的。
從研究生方面來說。我國各大高校,研究院所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影響力,研究生畢業(yè)標準往往是用發(fā)表期刊論文的數(shù)量和質量以及是否完成學位論文來評定的。研修各類課程的作用是取得相應的學分,及格就行。只有少數(shù)想要爭取獎學金的學生會努力在課程考查中去爭取高分。這種畢業(yè)評定標準導致師生對課堂教學都不夠重視。這就是為什么研究生們明明知道課程內容與實際脫節(jié),卻不愿意表達意見的主要原因。而研究生要想畢業(yè),壓力主要來自于論文,這導致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論文寫作方面,對于基礎課程的學習力度相對減少。
三、改進研究生課堂教學的對策
1. 課堂配置方面。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研究生的教室應配備教學用的計算機及投影儀等電教設備,有條件的院所還應配備與學生人數(shù)相符合的電腦,便于學生隨時查找資料。
2. 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將本學科最新的學術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以本人講授的《編碼理論》為例,現(xiàn)行教材的內容是代數(shù)編碼基礎、線性分組碼等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發(fā)展成熟的編碼理論。如果緊扣教材,這門課只是起到了介紹“編碼理論”的作用。在講授這門課的過程中,我另從IEEE等數(shù)據(jù)庫中搜集了所有與編碼理論相關的最新的綜述文章,從中知道了最新的編碼理論。包括網絡編碼,無速率編碼等新技術。這些技術在理論上已經相當成熟,并離實際應用不遠了。我把這些新的進展在課堂上介紹給學生,結合教材,與學生進行討論,使大家能夠看到這門課與最新科技進展是如何接軌的。 令人欣喜的是,在授課的學生中,已經有四位學生選擇了網絡編碼作為研究方向, 還有一位學生把網絡編碼核心思想靈活應用到傳感器網絡中,轉移了節(jié)點計算開銷。因此,給研究生授課,應該結合教材,將本學科最新的學術前沿動態(tài)整合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幫助指導學生找準研究的方向。這樣教師將科研與教學結合了起來;而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這才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3. 教學方法方面,要建立“雙主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更新,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但如果教學模式不改變,課堂教學效果也不可能取得大的進步。西方目前流行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這種教學模式并不適合我國的學情。我國在基礎教育階段普遍使用的是灌輸式教學,而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主要集中在研一階段,這個時候把課堂完全交給他們是不合適的,他們的理性思維,批評精神,歸納演繹推理的能力還需要逐步培養(yǎng)。
所謂“雙主教學”模式是指教師與學生共為主體,這種模式介于中西教學模式之間,比較適合于研究生的課堂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引導討論方向、總結學習成果時教師是主體;討論時學生是主體。這種模式既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能體現(xiàn)出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習地位。
目前國內外教學改革中,建構主義教學法比較適用于“雙主模式”。
問題式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 ,簡稱PBL ,也被譯成基于問題學習) 就是這樣的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教學原則非常吻合的教學模式。 這一教學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一個新的小組;啟動一項新問題;執(zhí)行問題解決;展示成果;在解決問題之后進行反思。
問題式學習是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它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組成小組,啟動問題,循環(huán)反復解決問題,成果展示,反思和評價等。這種學習方法也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一種,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完成自身知識體系的建構。
以研究生的《通信網絡性能分析基礎》課程為例。教師在講授完基礎理論“排隊論”之后,在“隨機接入網”部分,把最新的接入網分析作為素材,將這些素材分成幾個方面。然后學生分組討論問題,每個小組派一至兩名研究生給大家講授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以及以前所學的基礎理論是如何對隨機接入網問題進行分析的,學生講完之后教師再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與大家進行討論。通過兩三次分析后,多數(shù)同學對這個問題都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最后,大家把交流的結果整理成文檔,作為平時的成績記錄下來。據(jù)調查,一些學生在研究MAC層協(xié)議中利用從這門課中獲取的知識,設計出了很好的協(xié)議,被成功應用于通信網絡的調度中。
除了以上的舉例以外,還有“課題研討式”教學,“練習——實踐”教學等等教學方法都非常成熟,需要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靈活運用,是所謂“教無定式”。
四、課堂創(chuàng)新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不要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應該明白自身的責任是培養(yǎng)人,我們的著眼點應因放在“人”上。不管是內容的更新還是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首先都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學內容的更新要考慮到學生本學科的基礎知識是否扎實,是否能夠理解和領會最新的學術動態(tài);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應從宏觀上把握整個課堂教學的進程,不要使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形式,而達不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2. 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xiàn)
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要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需要創(chuàng)新。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而不是僅僅依靠學期考試或是論文來進行評價。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認真對待,如果僅從考試成績或論文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不利于調動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從而達不到課堂創(chuàng)新的目的。
3. 教師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
課堂創(chuàng)新說難也不難,歸根結底,它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教師需要隨時掌握最新的學術前沿動態(tài),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需求,這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我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湯新華. 美國的研究生課堂教學[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01).
[2]劉儒德. 問題式學習:一條集中體現(xiàn)建構主義思想的教學改革思路[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5).
[3]張建偉,陳琦. 簡論建構性學習和教學[J]. 教育研究,19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