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雁
今年4月,西好萊塢一棟住宅樓內,一名罪犯持刀襲擊他人,警察趕到時錯把一名試圖救護遇襲者的30歲男子當成嫌疑犯擊斃。該男子叫約翰,6個月前從西雅圖搬到西好萊塢追求他的電影夢想,去世前他在一個電視節(jié)目的劇組里當制片助理。
每年都有很多像約翰一樣的、年齡背景各異的人來到洛杉磯追夢。
在洛杉磯最美的人就是服務行業(yè)的人,這里真的是帥哥美女云集——餐館和酒吧的服務生、酒保甚至擦桌子收拾碗筷的保潔員,高檔公寓或酒店的保安,健身房里的私人教練等等。他們其實都是演員,或者更確切地說,都是想當演員的人——從事服務行業(yè)掙錢付房租,同時等待各種試鏡和成名的機會。
這些人里以演員居多,也有不少編劇、制片人或劇組人員。當然大多數人都同時有很多稱謂,例如總是沒有出鏡機會的演員,就開始自己寫劇本或者融資拍短片,因此很多人的名片上同時印著“演員、編劇、導演、制片人”等多個Title。
編劇們也一樣,沒有固定收入,白天在咖啡館寫劇本,晚上在服務行業(yè)掙小費。洛杉磯有些咖啡館,白天走進去,幾乎每個人都在用筆記本電腦寫劇本。因為美國的劇本有統(tǒng)一的軟件,因此劇本格式都一樣,放眼望去,每個筆記本電腦屏幕都閃爍著劇本的頁面,甚為壯觀。
很多人堅持到四五十歲還是沒有成功,但堅持健身、保養(yǎng)得很好,再加上加州氣候宜人,因此生活方式還跟二十多歲的人沒有區(qū)別——打零工或者做藍領工作掙錢,業(yè)余時間去海灘沖浪,參加各種派對,完全沒有安定下來的想法。洛杉磯周四晚上的夜場比周末熱鬧,不管平時還是周末,每個白天都可以看到很多海灘上曬太陽、沖浪、爬山或者在大街上閑逛的人。不僅二十多歲的小年輕參加各種派對,夜店里也不乏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輩的人出來夜夜笙歌。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族,因此很多紐約人來到洛杉磯都不適應,感覺生活節(jié)奏過慢,而且到處都是嬉皮士和“不務正業(yè)”的人。
另一邊廂是那些大制片廠和經紀公司的高級白領,西裝革履、走路生風。但他們的工作其實并不穩(wěn)定,每幾年便會換一撥人,每天都擔心自己的位置,下崗的基本都變成了獨立電影人,有些也從此改行或者一蹶不振。不管你在位時多風光,一下臺便什么也不是,很是凄慘。很多白領離職后沒有固定收入,生活拮據,甚至你讓他們幫忙介紹個熟人,他們都會管你要介紹費。那些管理層的金領人員,離職后通常都設立自己的制作公司,做獨立制片人。也有些人由于離婚次數較多,每次離婚都失去一半財產,因此到了老年反而生活困窘。
由于有好萊塢,洛杉磯作為一個電影工業(yè)城市格外不真實地存在著。各種名利場,各種紙醉金迷,各種聲色犬馬——這個地方本身便像是個大舞臺。而在這些炫目的幻象之下,是無數奉獻青春和生命默默忍受孤獨并堅持和等待著的追夢者。
引用美劇《洛城黑幫》的一句話:
This city. So damn beautiful. But only from a distance. Up close, it's all gutter.
這個城市,簡直太美了。但只是遠觀。走進去,其實處處是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