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皆元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期,義務教育學段要奠定人生基礎,就要發(fā)揮每個學科的作用?!俺刹畔瘸扇恕本驼f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對學科教學有引導意義。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美術教學中偏重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yǎng)而無意識滲透德育者占大多數(shù),這樣既違背了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觀,又削弱了教育的合力,導致學生素質水平弱化,無故浪費了寶貴的教育時間和資源。充分發(fā)揮美術功能,讓學生德能并進是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中學美術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yǎng)美術家、畫家、設計師,而是通過美術特有的形式、手段,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和審美教育,在循序漸進的教育和影響下,達到陶冶學生心靈、塑造學生人格的目的,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審美能力、健全人格、高貴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合格學生。美術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作用,以其自身特點向我們證明,在教學中可以進行德育滲透,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做好美育與德育的結合。
新《美術課程標準》提出:“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边@就要求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那么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呢?
中學生智力發(fā)展迅速,獨立傾向增強,個體思想與品德趨于成熟,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盡量給他們創(chuàng)造獨立自主的發(fā)展條件,實現(xiàn)德育目標。
一、欣賞美術作品,培養(yǎng)學生探究德育內容的意識
每幅美術作品,既有藝術欣賞價值,又有德育價值,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獲取其中的營養(yǎng)。
根據(jù)美術作品類別推究德育內容。中學美術教材有欣賞課,大致分為西方繪畫、雕塑欣賞,中國繪畫、書法和園林建筑欣賞,剪紙、風箏、臉譜、年畫民間藝術欣賞,等等。欣賞課上,需要按類別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欣賞張大千的《潑墨圖》和吳冠中的《小鳥天堂》時,教師引導學生先分清繪畫類別,再在認識內容的過程中滲透德育內容?!稘娔珗D》灑脫、狂放,《小鳥天堂》彩墨蘊含畫風新理念,都表現(xiàn)了國畫的神韻,從中讓學生感悟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和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中國水墨畫的材料、技法、特點,而且埋下了愛文化、愛自然的種子。
根據(jù)美術作品特點推究德育內容。在每件美術作品里都能找到德育內容,例如,欣賞羅中立的《父親》,可以讓學生在認識樸實、善良與辛苦的老農形象的基礎上,激發(fā)他們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父親》不是某一個農民的父親,而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個農民的縮影,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同時籠罩著對農民貧窮落后的一絲憂傷。學生談觀后感,有的說“太丑了”,有的說“很滄桑”,顯然,學生沒有認識到這幅作品的內涵。引導學生與現(xiàn)代農民對比,他們自然懂得了《父親》是過去貧窮農民的形象,再結合對作品時代背景的認識,他們就會抓住特點找到德育內容。通過對《父親》的欣賞,學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現(xiàn)在做起,珍惜機遇,發(fā)奮學習,為將來建設更美好的祖國儲備力量。
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按照一定方法探究德育內容,久而久之強化了學生的自我德育意識。
二、進行美術實踐,發(fā)展學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在欣賞中學習了如何探究美術作品的德育內容,就要在實踐中進行鞏固和發(fā)展,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了解名家生平,提高學生的育德意識。學習名作前,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網上學習、社會詢問等途徑調查作者生平,并進行推究,從中得到啟發(fā)。例如,在學習齊白石的作品時,學生對他勤奮畫蝦的歷程進行了解。為了畫好蝦,加強對蝦的體會,齊白石便在家中養(yǎng)蝦。他每日都會仔細觀察,有時還用筆桿觸動一下蝦,使其驚游、跳動,認真感受蝦的各種姿態(tài)。常年如此,讓他對蝦的結構、特點、姿態(tài)了然于胸,經過多年努力,在70歲時總結出一套畫法。學生經過推究從中悟出,要做好事情成為有用的人,就需要有齊白石那樣苦研細究的精神。
課內美術實踐,鞏固探究作品德育內容的方法。例如,《大家動手做條龍》一課,要求用平時收集來的廢舊紙杯、紙盒進行藝術加工,制作出一件生動的藝術品。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被淘汰了的廢舊物經過自己的雙手制作,又煥發(fā)了生機。與此同時,學生認識到了講節(jié)約、論環(huán)保是人人應該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
課外美術實踐,發(fā)展學生的育德能力。觀察、思考、繪畫是學生參與課外美術實踐活動的過程。走出校門,來到了大自然,來到了社會,讓學生觀察天、地、人的美和社會的進步,觀察是非曲直。之后,繪出既有藝術美,又含深義的美術作品。這樣學生不僅發(fā)展了育德能力,還提高了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對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性大有益處。例如,《發(fā)展中的唐港》是一位學生課外實踐的美術作品。遠處,群群海鳥于碧水藍天之間飛舞,是朦朧而誘人的畫面;近處,塔吊林立、貨輪爭相鳴笛,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贊美了自然與社會的和諧,贊美了祖國的蓬勃發(fā)展,表現(xiàn)了人們的安居樂業(yè)。
三、提高教師修養(yǎng),使學生主動完善品格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能,還要有完美的品格,讓學生在自己的言行中得到教誨。雙休日,我堅持長期在學校里鉆研教材、設計教案或練習毛筆字、繪畫,做到深學專業(yè)知識和苦練教學基本功,求得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正面影響。課上,我注意自己的儀表,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尊重與信任學生,用言傳身教影響學生。教師修養(yǎng)是影響學生矯正品格的有利因素。
魯迅先生曾說:“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深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笨傊?,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應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讓美育輔助于德育,使學生在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使情操得到培養(yǎng),人格得到完善,從而成為德才兼?zhèn)涞暮细駥W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