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摘 要: 為了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貫徹實施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這兩個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教師應當采用多樣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打造高效小學語文課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學生主體作用 綜合素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教授教學內容,還要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采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指導學生獨立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和分析問題、探索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從而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究竟該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當準確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采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靈活地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運用到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應當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生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在課下多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實際需要,關心、幫助遇到問題的學生,從而得到學生真心的愛戴,使學生將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課程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多種教具和多媒體設備。教具和多媒體設備都具有生動、直觀、形象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將教學內容轉變?yōu)閳D片、音像和實物,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投入課堂教學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應當恰當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學生為主體,帶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首先,教師應該合理設置問題。教師應該選擇能抓住學生注意力、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問題,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其次,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效導入課堂。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快樂的節(jié)日”時,可以先問學生知道哪些節(jié)日、在這些節(jié)日里是怎樣過的、是否快樂等問題,使學生迅速聯系自己的生活,進而熱烈討論、積極發(fā)言,成功導入課題。最后,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地提出問題。教師應該先提出教學內容的中心問題,再由淺入深地提出一些小問題,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提問將學生領入問題情境之中,指導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
三、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游戲活動
課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教學任務和課堂情況,靈活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活動。小學生普遍對游戲有很大的興趣,因此就應當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征,采用游戲教學法開展教學。例如,教師在進行組詞教學時,可以選取學生上臺,給每個學生一個漢字牌,讓學生找到與自己相對應的另一個字,組成詞語。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開展猜謎游戲、詞語接龍游戲等。游戲教學法不僅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輕松掌握語文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四、組織學生演繹情景劇
由于小學語文課程主要是由故事類課文組成的,因此,教師就應當利用這一特點,將故事類課文改編為簡單易懂的小劇本,選取學生進行演繹。例如,教師在教授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時,可以將課文分為數個部分,根據每個部分的角色數量抽取學生,將同一部分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通過組內討論或抽簽的方式為學生分配角色,再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熟悉臺詞和排練,最后組織學生按情節(jié)順序輪流上臺表演,教師再給予客觀積極的總結和評價。這種方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親身演繹角色,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五、采用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是當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采用合作學習法,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學習能力。首先,教師應當發(fā)揮調控作用,根據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性格特點科學分配學習小組,使小組之間實力均衡,小組成員實現優(yōu)勢互補。同時在學習小組活動期間,教師應當來回巡視,發(fā)現學生遇到問題時應當及時給予點撥,發(fā)現某些學生對參與合作學習積極性不高時應當及時指正,鼓勵其大膽發(fā)言、積極交流。其次,教師應當采用任務合作學習法,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指導學生通過組內交流討論、任務分擔制等方式,合作完成任務,再由小組代表闡述本組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競爭式合作學習法,如教師可以舉行組間辯論賽,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還應該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和調控作用,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宏云.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探究[J].學周刊,2014,05:148.
[2]李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4,05:167.
[3]石月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法”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yè),2014,03:123-125.
[4]董金環(huá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4,06:190.
[5]程大妹.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J].成功(教育),2013,2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