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座就不開車
2013年10月20日晚高峰時,江蘇南京9路公交司機劉佳駕駛的蘇AF2572公交車途經(jīng)上海路站,一名孕婦在一名男乘客的陪同下上了車,當時車上人較多,孕婦便站在了后門“老弱病殘孕”專座附近??吹?jīng)]人給孕婦讓座,劉佳便摁了四次提示音按鈕,提醒車上乘客,但還是沒有一個乘客站起來讓座??吹竭@一情況,劉佳的情緒有些激動,“如果沒人給孕婦讓座,我就不開車了!”后來,車廂后面的一名乘客,站起來把座位讓給了孕婦。確認孕婦坐下來之后,劉佳才啟動公交車駛離公交站臺。該事件在網(wǎng)絡上被披露后,大多數(shù)網(wǎng)友對司機的正能量“點贊”,并譴責沒有讓座的其他乘客。但也有網(wǎng)友認為,公交駕駛員強迫別人讓座并堅持不開車的做法,有失妥當,“沒有人是必須讓座的,更不能要求別人讓座”。針對這樣的質疑,劉佳說:“孕婦是需要幫助的乘客,她上了公交車我就要盡量保證她的安全?!眲⒓淹嘎叮斈昶拮討言械臅r候,總是遇到讓座的乘客,他一直記得。
善良農(nóng)婦梁小青:孝行感動十里八鄉(xiāng)
博白縣亞山鎮(zhèn)互衛(wèi)村山美屯農(nóng)民梁小青與丈夫不僅孝敬父母,還長年照顧五保戶叔叔,撫養(yǎng)其他親人的三個孩子,十幾年如一日,成為村里人的榜樣。
梁小青的公公劉殿良中風后,生活便不能自理了。剛出院那段日子,梁小青每天都給他做兩三次腿部按摩,還四處打聽偏方,跋山涉水上山挖草藥,用草藥泡酒后給他擦拭或喂服,希望有一天他能站起來。遺憾的是,劉殿良的腿腳一直沒知覺。老人晚上尿床,棉被床單要常換,于是,收拾床鋪、換洗被子、整理房間,就成了梁小青每天必做的事情。悉心照料老人這么多年,梁小青沒有一句怨言。
十幾年來,除了照顧公公婆婆,梁小青還肩負著另外的重擔。丈夫的叔叔劉殿森是五保戶,長年跟他們一起生活。
這些年,老人治病和孩子們上學都要花錢,無錢建房,十幾口人一直擠在老屋里。結婚到現(xiàn)在,梁小青只能盡量節(jié)儉,一件衣服一穿就是五六年,但對家公家婆和孩子們,她每年春節(jié)都要為他們添置一套新衣服。在淳樸的梁小青看來,生活負擔是重一點,可日子還過得去。不管是雙親還是叔侄,他們都是與丈夫血脈相連的親人,再困難也不能放棄,這是做人的良心。
毛碧華:出嫁了將患病哥哥帶身邊
她十八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哥哥。出嫁時,她把哥哥帶到夫家。她就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龍潯鎮(zhèn)丁墘村9組村民毛碧華。
毛碧華的哥哥12歲時得了類風濕,后來患上強直性脊柱炎,無法走路。為了給哥哥買藥,她上午放學后,獨自騎著自行車去鄰村買藥。毛碧華20歲的時候,重病臥床五年的父親去世,后來母親出去打工當保姆。她咬緊牙關,挑起生活重擔。
結婚才半年的毛碧華二話沒說,就將哥哥接了過來。其實,她的夫家生活也很困難,三個小姑還上學,家里甚至騰不出多余的房間。她就在屋后給哥哥租了房,以方便照顧哥哥。丈夫看她一直舍不得買手機,就在她25歲生日那天買了一部手機作為禮物。她愛不釋手,但還是把手機送給哥哥用,好讓哥哥能夠隨時與外面聯(lián)系。
毛碧華無怨無悔默默付出,感動了她身邊的人。最初,婆家人并不理解,可是慢慢地,丈夫、公公、婆婆甚至小姑,都幫著她一起照顧她的哥哥。毛碧華美德美行不脛而走,傳遍十里八鄉(xiāng)。
凌佳奇:助人為樂無止境
20年前,凌佳奇下崗,先后干過采購員、業(yè)務員、司機等工作,謀生職業(yè)換過不少,但他關愛社會、向善之心始終未變。20年來,他捐助全國各地的貧困學生多人,資助費用達7萬多元,受助孩子都親切稱他為凌爸爸;他給貧困家庭送溫暖,足跡覆蓋平江各鄉(xiāng)鎮(zhèn);他向災區(qū)獻愛心,汶川地震,他是平江第一個捐款者,2012年平江遭遇特大山洪災害,他又積極獻出愛心。家境并不寬裕的凌佳奇心懷大愛,兒子寄給他過年的錢,他一再捐助別人。有人說他傻,他說他是共產(chǎn)黨員,甘愿做這樣的“傻子”。
72歲拾荒老人收養(yǎng)3個棄兒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泡桐鎮(zhèn)有一位72歲的拾荒老漢馬啟兵,大家都管他叫馬爹爹。馬爹爹膝下有三個孩子,最大的20歲,最小的只有4歲,他們都是爹爹拾荒時收養(yǎng)的棄兒。
明珠是馬爹爹20年前在陽新縣拾荒時撿到的?!拔曳_一個紙箱,孩子就在里面,臍帶都沒剪,我剪斷之后,一直養(yǎng)到現(xiàn)在?!泵髦楹芏?,她一直希望長大后能掙錢養(yǎng)家,但病魔讓她力不從心。“他年紀那么大,還要照顧我,感覺我一直在拖累這個家,真希望病能夠好起來,好好孝順爸爸。”
明珠14歲的聾啞弟弟馬良(化名)以及4歲的小妹,也是馬爹爹收養(yǎng)的。三姐弟從小就跟著養(yǎng)父流浪,風餐露宿,吃了不少苦。馬爹爹也曾想把他們送去救助站,可這些孩子誰都不肯離開。
馬爹爹1986年離開信陽老家,只身一人,四處拾荒討生活,撿到明珠后,他將這件事告訴了家人,但家人都不理解,未曾探望過。待他收養(yǎng)聾啞的馬良時,兒子干脆和他斷絕了關系,不再來往。
如今,72歲的馬爹爹仍在養(yǎng)牛場做看管員,一個月只有1200元工資,這些錢僅夠明珠喝牛奶和打針。為了維持一家人生活,馬爹爹已經(jīng)有兩年沒有吃過肉了,孩子們也都很消瘦。小妹總會親切地喊著爺爺,馬爹爹心里挺滿足的。過去20年里,他什么活都干過,拼命掙錢養(yǎng)家,年過七旬的他,還要當?shù)攱屨疹?個孩子,他似乎總不覺得累。
“一看到三個孩子圍著我,心里就很踏實,很高興,一點都不知道累了。”馬爹爹說,等他掙到錢,一定帶明珠去北京的醫(yī)院看病,就算死在路上也值了。
李克強總理收到果農(nóng)臍橙,托人轉交100元錢
2014年4月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日前,江西省贛州市青年路軍區(qū)干休所家屬樓801室,橙香四溢,笑語盈盈,98歲高齡的于都籍老紅軍鐘明格外振奮。全國人大代表、贛縣五云鎮(zhèn)鎮(zhèn)長明經(jīng)華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信封,從里面掏出100元錢:“您委托我捎去的話帶給總理了,捎去的臍橙總理也收下啦!李克強總理很高興呀!說心意他領了,但臍橙不能白吃,特意給了100元錢,要我一定轉交給果農(nóng)。”“?。??幾個臍橙還要給錢,李克強總理太客氣了!黨中央、國務院及習總書記、李總理對贛南老區(qū)這么關心,特別是蘇區(qū)振興發(fā)展后,許多老表從祖祖輩輩居住的陰暗潮濕的土坯房,搬進了窗明幾凈的磚瓦房,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是看在眼里,甜在心中。知道你要去參加兩會,我們幾名老同志商量,就讓你捎點臍橙去給總理,表達老區(qū)人們的心意,請他一起來分享贛南老表心中的喜悅??偫磙D來的是臍橙錢,給的卻是模范帶頭的蘇區(qū)干部好作風呀!有這樣的好總理,我們國家肯定會越來越富強,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
龔全珍:松筠之節(jié)
1957年8月,龔全珍的丈夫——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qū)后勤部長職務,回家鄉(xiāng)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xiāng)沿背村務農(nóng),34歲的龔全珍相隨而歸。將軍當農(nóng)民,甘祖昌是新中國第一人。龔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決定:“老甘不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正像他說的那樣,‘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復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睆男陆浇?,全家11口人的行李只有3個箱子,卻帶了8只籠子,里面裝著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種。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十分節(jié)儉,他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yè)、扶貧濟困。他一共參加建起了3座水庫、4座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梁、25公里長的渠道。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nóng)村建設上?;氐缴徎h頭幾年,她沒有做一件新衣服。龔全珍被分配在九都中學任教。這所學校條件很差,只有3名老師,她卻一點不嫌棄,把自己赤忱的愛投入到這片紅土地。1961年,縣文教局安排龔全珍到同鄉(xiāng)的南陂小學當校長,在那里一待就是13年。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一只鐵盒子是他留給妻子和兒女唯一的遺產(chǎn),里面用紅布包著3枚閃亮的勛章。離休后,龔全珍積極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區(qū),服務群眾。
張存浩:追尋那束光
1950年,張存浩碩士畢業(yè)前夕,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他放棄了深造機會,毅然回國?;貒?,張存浩受邀到東北科研所大連分所參觀。他當即被這里精良的先進儀器設備吸引,決定謝絕北京大學等4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單位的聘請,只身一人來到大連。上世紀60年代末,張存浩受命轉向火箭推進劑這一新領域。作為研究火箭推進劑和發(fā)動機燃燒的負責人之一,他冒著生命危險,率領團隊在火箭試車臺上做實驗,經(jīng)歷數(shù)千次實驗,研制出液體氧化劑噴注器等關鍵部件。下放后重回崗位,他全力投入科研,率領團隊開展了我國第一個重要的化學激光體系的研究,解決了化學激光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連續(xù)波超音速化學激光器,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后,張存浩在化學激光領域不斷耕耘,成為我國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開拓了我國短波長化學激光的研究方向;1985年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放電引發(fā)的脈沖氧碘化學激光器;1992年,領導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連續(xù)波氧碘化學激光器……他還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混合電子態(tài)的分子碰撞傳能過程中的量子干涉效應,并明確了此量子干涉效應本質上是一種物質波的干涉。
程開甲:核試驗科學技術的領路人
作為我國核試驗技術的總負責人,程開甲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豎井試驗等在內(nèi)的30多次核試驗中,他都會到一線去指導技術工作。20世紀70年代,他多次進入地下核試驗爆后現(xiàn)場,爬進測試廊道、測試間,甚至最危險的爆心。有一次,因為洞內(nèi)極其惡劣的高溫、高放射性和坍塌危險,技術人員極力勸阻他進去。程開甲卻說:“你們聽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嗎?我只有到實地看了,心里才會踏實。”最后,程開甲穿著簡陋的防護服進入坑道,一邊觀察詢問,一邊囑咐科技人員把現(xiàn)場資料收集齊全。不深入虎穴不罷休的程開甲在真槍實彈中見證著每一次創(chuàng)新的成功。1966年12月,首次氫彈原理性試驗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徑范圍地面用水泥加固,減少塵土卷入,效果很好。1967年6月,第一顆空投氫彈試驗成功,他提出改變投彈飛機的飛行方向,保證了投彈飛機的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試驗成功,他設計的回填堵塞方案確保了試驗工程安全。1978年10月,首次豎井地下核試驗采用他的方案獲得成功。90年代以來,他不顧年邁,仍在材料理論、高功率微波等方面繼續(xù)進行研究。他一直沒有停下開拓創(chuàng)新的腳步。
格桑德吉:懸崖邊上的護夢人
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xiāng)小學教學。幫辛鄉(xiāng)因常年泥石流、山體滑坡,是墨脫縣最后一個通公路的鄉(xiāng)。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十幾年來,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中專,而她自己的女兒卻留在了拉薩,一年才能見一次。村民們親切地稱格桑德吉為門巴族的“護夢人”。
安徽安慶一學校奇異課程表排到“星期十一”
據(jù)安慶市外國語學校一名初一學生家長反映,該校的課程表每周期竟有11天,孩子要連上11天課,才能休息3天,令孩子有些吃不消。安慶市教育局基教科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校是民辦學校,此舉為了照顧住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