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榮
(呼倫貝爾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倫貝爾市結核病防治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
手術聯(lián)合超短程化療治療脊柱結核的遠期療效
鄭義榮
(呼倫貝爾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呼倫貝爾市結核病防治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162650)
目的對外科手術聯(lián)合超短程化療在脊柱結核治療方面的遠期療效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將我院收治的脊柱結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均接受相同的外科手術治療,其中一組接受標準化療治療,療程控制在9~18個月,一組接受超短程化療治療,療程控制在4~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在遠期隨訪中,其神經功能評分、后凸Cobb角矯正、植骨愈合等方面不具有明顯差異,在術后不良反應的比較上,超短程治療的患者組則明顯小于標準化療患者組,P<0.05。結論手術聯(lián)合超短程化療治療方法在脊柱結核治療方面是可行的,在遠期能夠取得與標準化療相似的治療效果,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
脊柱結核;超短程化療;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治療是脊柱結核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抗結核藥物治療則是貫穿在脊柱結核治療全過程的治療方法[1],由此可以看出,化療在脊柱結核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較低,在術后接受化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較多不良反應,影響脊柱結核治療的臨床效果,因而如何有效減少因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縮短患者療程就成為脊柱結核治療的關鍵。本文主要對手術聯(lián)合超短程化療方法在脊柱結核治療中的可行性和遠期效果進行了分析,并與接受標準化療治療的患者組進行了比較,取得了不錯的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間我院收治的脊柱結核治療的患者共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齡為27~63歲,平均為(39.6± 3.5)歲,所有患者在入院均經相關檢查確定符合脊柱結核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胸椎發(fā)病的患者有12例,胸腰椎發(fā)病的患者有15例,腰椎發(fā)病的患者有49例,對其神經功能進行評定分級[2],其中C級的患者有13例,D級的患者有33例,E級的患者有30例,將患者根據化療方案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其中每組各38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發(fā)病部位、神經功能等方面不具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前均接受化療治療,待患者結核中毒癥狀改善后方可進行手術治療,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徹底病灶清除手術治療,采用前路清除手術,然后實施植骨融合手術[3],對其椎體進行固定矯正,在術后兩組患者均接受化療治療。其中標準組患者接受標準化療方案治療,具體方案為2SHRZ/7~16HRZ,其中S為鏈霉素,每天20 mg/kg,采用肌內注射治療;H為異煙肼,每天5 mg/kg,不超過300 mg,口服治療;R為利福平,每天10 mg/kg,不超過0.6 g,口服治療;Z為吡嗪酰胺,每天25 mg/kg,不超過2.0 g,口服治療,療程為9~18個月;超短程組患者則接受超短程化療方案治療,具體方案為2SHRZ/2~4HRZ,其中用藥方法和標準組相同,治療時間為4~6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長期隨訪,對其神經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觀察,并采用ASIA標準進行評分[4];對患者的Cobb角恢復情況采用X線進行檢查,并對其進行測量;對患者的植骨愈合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計算相關治愈率;對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計算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工具SPSS16.0對兩組患者的隨訪數據進行分析統(tǒng)計,并對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對計數數據進行卡方檢驗,其中P<0.05說明數據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60~86個月,平均為(78.6±6.3)個月,超短程組患者的其神經功能評分在術后與標準組之間不具有明顯差異,其后凸Cobb角矯正率與標準組之間不具有明顯差異,其植骨融合率與標準組之間不具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在治療前期間,標準組共有8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有2例患者出現(xiàn)皮膚過敏反應,有3例患者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有2例患者出現(xiàn)視神經功能障礙,有1例患者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其發(fā)生率為21.05%;超短程組共有3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有1例患者出現(xiàn)皮膚過敏反應,有1例患者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有1例患者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其發(fā)生率為7.89%,超短程組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標準組,P<0.05(χ2=6.324)。
脊柱結核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科手術聯(lián)合化療治療方法,通過術后化療治療能夠徹底將患者脊柱中的結核病毒殺滅,其中化療方案多是采用標準化療方案,療程在9~18個月,但這種治療方法的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較低,并且長期用藥也會使患者機體產生抗藥性[5],降低化療治療效果,因而如何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縮短療程,就成為提高脊柱結核治療效果的關鍵[6]。本文主要對手術聯(lián)合超短程化療治療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并與接受標準化療治療的患者組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接受超短程化療治療的患者組,其在神經功能評分、植骨融合率、Cobb角矯正率等方面與接受標準化療治療的患者組之間不具有明顯差異,這說明手術聯(lián)合超短程化療在脊柱結核治療方面具有與手術聯(lián)合標準化療具有相似治療效果,在脊柱結核治療方面是可行的。而在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上,接受超短程化療治療的患者組,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小于接受標準化療的患者組,這說明超短程化療治療能夠有效減少脊柱結核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耐受性,同時提高患者對化療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手術聯(lián)合超短程化療在脊柱結核治療方面是可行的,能夠取得與標準化療相似的治療效果,同時還能夠明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1] 施建黨,王自立,耿廣起.手術并超短程化療治療脊柱結核的5年以上療效觀察[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3,23(6):481-487.
[2] 梁萬華,郭連勝,閆帥.復治的脊柱結核外科治療加短程化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8):301-301.
[3] 薛忠林,陳忠羨,付朝華,等.術前短期化療聯(lián)合前路單釘棒系統(tǒng)治療胸腰椎結核[J].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2013,10(3):252-257.
[4] 王文軍,王湘江,王麓山,等.術前短期化療對脊柱結核手術安全性的實驗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外科,2010,12(6):470-475.
[5] 郭立新,馬遠征,陳興,等.復治的脊柱結核外科治療加短程化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傷,2010,11(7):491-494.
[6] 常彥海,劉軍,凌鳴,等.短程化療與植骨內固定治療胸腰椎脊柱結核[J].臨床骨科雜志,2010,13(1):14-16.
R529.2
B
1671-8194(2014)27-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