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甘霖 徐美榮
(1湖北科技學院 臨床醫(yī)學院內科教研室,湖北 咸寧 437100 2 湖北科技學院 附屬二醫(yī)院內科,湖北 咸寧 437100)
*收稿日期:2013-11-13
通訊作者:徐美榮:meirongweiwei@163.com
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學方法。作為臨床醫(yī)學教師,有責任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使學生有效地掌握醫(yī)學知識。腎臟疾病是內科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其內容枯燥,專業(yè)性強,學生常常感到學習難度大。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常常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形式單調、氣氛沉悶,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腎內科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運用多種方式靈活教學,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嘗試在腎內科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并在PBL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循證思維,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現將具體方法和體會介紹如下。
1.研究對象
將湖北科技學院2011級5年制醫(yī)學生60名隨機分為6小組,每小組10人,所有學生的平均年齡、男女比例、民族比例以及前期醫(yī)學基礎課學習相似,入學成績無明顯差異。隨機抽取3小組為PBL教學組(A組),3小組為PBL循證醫(yī)學教學組(B組)。
2.研究方法
A組和B組均采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內科學》(第7版葉任高,陸再英主編)進行理論教學。兩組學生由同一教師授課, 教學內容為腎內科學。教學結束后使用同一試卷進行考試。學校圖書室提供網上資料查詢和檢索服務。
A組采用普通PBL教學模式,(1)明確教學問題:授課前一周,教師精心準備臨床病例,結合病例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通過上網、圖書查閱、組內相互討論等方法提前準備各個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要求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在問題中找問題。該組學生一般選擇百度或谷歌等輸入關鍵詞查找相關資料。(2)講授核心知識:在講授之前首先提出上述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教師講授時必須條理清楚,核心知識突出。(3)組織課堂討論: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檢索和查閱心得, 并就某些難點和疑點展開自由討論或者辯論, 各組選取代表以多媒體、演講的形式展示小組學習和討論的成果。整個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啟發(fā)、引導和協調的作用,適當控制討論的進程,觀察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的態(tài)度。最后,教師總結共同性的和爭議大的疑難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指出各組發(fā)言的不足之處,提出今后改進的要求和措施。
B組亦采用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整個過程同普通PBL教學模式。教師至始至終指導學生運用循證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1)在明確教學問題之后,向學生介紹學校圖書館數據庫中英文文獻檢索技巧,使學生掌握如何應用主題詞、關鍵詞等進行證據檢索以尋找問題的答案。必要時調整檢索策略,獲得臨床指南和循證醫(yī)學證據;(2)在每個核心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特別是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教師可引入當前的最好循證醫(yī)學結論進行講授,并指導學生對于當前的證據進行質量分級和評價;(3)在組織課堂討論過程中,根據病例中患者面臨的實際問題,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指導學生應用Pubmed、Cochrane 圖書館等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學生自行檢索文獻,自行評價證據的質量。然后教師根據循證醫(yī)學的原則,首先對學生的檢索策略和檢索結果進行分析評價, 并結合病例引導學生進一步評價證據質量,使學生了解證據評價的重要性。然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制定臨床決策,使學生在實際病例討論中掌握循證醫(yī)學的具體應用方法。
3.教學效果評估
對所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通過統一命題, 統一考試, 統一閱卷對A組和B組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評估?;A理論知識、病例分析題各100分。對基礎理論知識、病例分析題成績進行比較。其中≥90 分為“優(yōu)秀”,≥80分為“良好”,≥60 分為“及格”,<60 分為“不及格”。
應用t檢驗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 為差異有顯著
兩組學生基礎理論測試和病例分析考核結果見表1和表2,比較兩組的優(yōu)秀和良好率。
表1 兩組學生基礎理論測試成績比較
表2 兩組學生病例分析測試成績比較
B組學生基礎理論成績與A組沒有明顯差異,病例分析成績優(yōu)秀和良好率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PBL教學法是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不同于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教學法。該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態(tài)度,擴大學生知識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已有的實踐表明,這是一種明顯優(yōu)于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該方法以臨床病例為切入點,以解決臨床問題為目的,在學生尋找證據、評價和綜合分析證據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循證思維的核心是結合患者的個體情況,將最好的循證醫(yī)學證據應用于臨床實踐,臨床醫(yī)師每一個醫(yī)療決策的決定必須取證于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因此,PBL的教學過程恰恰體現了循證醫(yī)學的思維過程。PBL教學法和循證醫(yī)學思維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相結合是醫(yī)學教學改革的必然途徑。
通過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采用PBL教學法的兩組學生大部分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優(yōu)秀和良好率達到了80%,高出我們以往采用傳統教學法后的理論測試成績,證明該方法確實有助于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采用PBL循證教學法的學生不僅扎實地掌握了所學基礎理論知識,而且具備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實際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因此,對于PBL法如何取得教學成功,我們有兩點體會,第一是教師必須精心設置PBL問題,第二是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入循證醫(yī)學理念。
教師必須從縱向深入及橫向擴散兩個方面精心設計PBL問題。我們一般針對重要知識點結合病例給出三個問題,頭兩個涉及相關病理生理學、病理的基礎知識,所謂溫故而知新,目的是讓學生加深以前所學的基礎知識,從而進一步深入理解腎內科的相關知識。第三個問題緊密結合臨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需要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和橫向聯系知識的能力。以腎病綜合征為例說明我們如何設計PBL問題。例如講授腎病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時,問題如下:(1) 蛋白尿的產生機理與哪些因素有關? (2) 水腫的病因、發(fā)病機制是什么? (3)是不是腎內科病人出現水腫都是腎源性的?我們知道水腫是腎病綜合征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學生看到腎內科病人的水腫便理所當然認為是腎源性的。其實腎病綜合征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是靜脈栓塞,栓塞也會引起水腫,所以對于腎病綜合征的水腫我們還要考慮栓塞的可能性。這樣一來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式思維,又使學生加深了對腎病綜合征并發(fā)癥的理解掌握。
我們再以急性腎衰竭為例來說明我們如何在臨床教學中引入循證醫(yī)學理念。首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急性腎衰竭替代治療時如何選擇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 CRRT)與傳統血液透析治療? 根據當前可獲得的最佳證據,CRRT 治療在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等方面體現出了優(yōu)勢,特別適用于急性腎衰竭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再比如如何處理腎病綜合征患者嚴重低蛋白血癥? 是否需要高蛋白飲食和常規(guī)輸注白蛋白呢? 高度水腫時要不要使用強利尿劑?檢索結果顯示,高蛋白飲食或者白蛋白的使用可以加速腎小球的硬化,不利于疾病的治療;而利尿劑可能導致低血容量及急性腎衰竭,需要慎用。通過引入循證醫(yī)學理念,不僅有益于學生掌握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方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使他們及早建立良好的臨床思維模式。
總之,PBL聯合EBM 教學方法的出現為現代醫(yī)學教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我們的實踐也證明,PBL教學法輔以循證醫(yī)學的理念,適用于腎內科臨床理論教學,對于腎內科的教學改革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也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ESPEY E, OGBURN T, KALISHMAN S, et al. Revitaliz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student and tutor attitudes towards a structured tutorial [J]. Med Teach, 2007, 29(2-3): 143~149.
[2] Schlett Cl D H D J. Job requirements compared to medical school educ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graduates from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nventional curricula [J].BMC Med Educ.2010, 14( 10) : 1.
[3] 周 凌, 孫麗君, 張穎秋, 等.在風濕科PBL教學中培養(yǎng)循證醫(yī)學思維[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 7) .
[4] 潘閩,姜敏輝,李曉飛,等.心血管內科PBL教學中循證醫(yī)學思維的培養(yǎng)[J].當代醫(yī)學,201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