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山
廚官師傅,是客家人辦理紅白喜事做東道時的烹飪主廚。他們與賓館、酒店、餐廳的專職廚師不同。所謂不同,是他們平時在家中也種田、飼養(yǎng)家禽家畜,但當(dāng)鄰里鄉(xiāng)親因喜事來請時,他們會立馬放下手頭的活計,熱情地接洽業(yè)務(wù)。
與雇主商談,廚官師傅會詢問辦哪類東道,桌席多少,幾個正餐。如娶親做結(jié)婚酒,早年間,喜事要辦三天,每天一個正餐。第一天上午來客,晚上一個正餐,是為待郎酒;第二天中午一個正餐,是為結(jié)婚酒;第三天早晨一個正餐,叫謝客宴。外加三個閑餐,廚官師傅要為雇主做六餐飯。一般一位廚官做八桌東道都挺累,如有二十幾桌,最少要三位廚官。
其次,廚官師傅得與雇主共商菜譜。即按十二碗東道計算,每一碗的菜名與檔次,定下原料的斤兩,乘以三個正餐,再乘以桌數(shù),得出各種原料總重量。加上閑餐的菜譜,適當(dāng)增添其他原料,合成總的原料數(shù)目。然后由廚官師傅用紅紙開出菜單,交付雇主,好讓總理與買辦協(xié)同預(yù)購。
以上諸事談妥,廚官師傅便會忙著找?guī)褪?。在沒有電話和手機的年代,他們自有他們的便捷聯(lián)系方法。他們會利用圩日,在同行家常聚會的店中,互相溝通,可免走家串戶找人。
到了娶親來客的頭天一早,廚官師傅們先后來到雇主家。他們各帶一只竹籃,籃中有剁骨的骨刀、切肉切菜的薄刀、鍋鏟、各種鐵勺、撈罩、兩齒抓肉鉤等一應(yīng)特殊炊具和圍裙等。如有需要,其中還有人帶上殺豬的屠刀、毛刀等器具。就像是“剃腦兼帶吹”一樣,他們還應(yīng)是殺豬能手。至于破魚、殺雞、宰鴨之類的更不在話下。到了雇主家后,便是他們展示才藝的時候了。只見他們有分工合作,還會充分利用總理安排的幫廚人員,協(xié)助做東道。那挑水劈柴,淘米煮飯,洗菜,切些普通花樣的菜,以及雞鴨褪毛解剖等事宜,都無需沾手。
值得一提的是,廚官師傅應(yīng)諳熟辦喜事的祝贊語。像娶親時迎親日男方殺雞祭祖的贊語,歸親時殺下轎雞制煞的贊語,送做家湯的贊語,是廚官師傅的必修課。如殺雞祭祖的贊語,在迎親的上午十時左右,東家男主人帶新郎官到廳堂祭祖時,先擺上豬肉、頭牲、神飯等熟食和果品、酒水,點燃香燭,待大廳門外鳴炮時,廚官師傅便立于東家的祖公堂前,左手高擎雄雞,開口朗聲贊曰:“今日迎親大吉昌,金童玉女配成雙,祖宗保佑親快歸,勝利回來拜高堂,生男育女多富貴,男中高魁女做妃,今日雄雞來祭祖,榮華富貴地天長。”贊畢再將雞殺之,并將雞血滴于擺放地下的紙錢上。這時,廚官師傅便可得一個紅包利事。
除祝贊外,還有開勺利事,煮湯利事等,光紅包就不少。以前一個紅包一般包一角一個,閏年要一元三角。后來也有包四六塊錢的不等。加上辦幾天東道的工錢,收入頗豐。但這是辛苦錢,三天的緊張勞作還要熬夜煎燒魚果子,恐怕人不會吃胖,反而會瘦一圈。
眼下,人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图胰宿k理紅白喜事的老規(guī)矩,不僅沒有消失,還有發(fā)揚光大的趨勢。農(nóng)村中的司儀人員,均靠老一輩的傳幫帶,加上實踐中學(xué)習(xí)提高,一些不大懂的還靠廚官師傅從旁指導(dǎo)。因為他們經(jīng)歷數(shù)不清的紅白喜事,長年累月的耳濡目染,早已是客家人不列名的禮儀之師。廚官師傅立足于農(nóng)村,服務(wù)鄉(xiāng)鄰,為大家所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