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群+韓雪+李秀江+周玉池+田天+辛昕
在采訪中,震撼我們的不僅是烏海經(jīng)濟社會的巨大轉變,城市品質與形象的快速提升,更有烏海人從容安逸的幸福感和強烈的自豪感。
烏海的精彩,并非一篇文章所能表達,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xù)推出“烏海:太陽神照耀的地方——走進烏?!毕盗袌蟮馈?/p>
當更多的城市被霧霾緊鎖之時,烏海的藍天成為我們心中抹不掉的記憶。
在此之前,對于這個只有55 萬人口、50 多年歷史的西北小城,雖以盛產(chǎn)煤炭而聞名,但在公開的媒體表達中,顯然缺少了故事和傳奇,還不足以打動我們來關注烏海。
而當踏上烏海土地的那一刻,我們就不由得被烏海改變著、吸引著。
葡萄酒博物館、煤炭博物館、蒙古族家具博物館、當代中國書法館、文體中心、工業(yè)園區(qū)、金沙灣、黃河水利樞紐工程……每一處都有歷史,每一站都有精彩。原來,烏海并不缺少傳奇和故事。
烏海是太陽神閃耀的地方,一代天驕走過的地方,九曲黃河流過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時代, 這里就有先民活動。5000 年前,先人們在這里創(chuàng)作巖畫,神秘的桌子山太陽神巖畫昭示著我們的先祖?zhèn)兙驮谶@里生息繁衍。2000 年前,漢武帝在這里駐守邊關;800 年前,成吉思汗在這里飲馬屯兵;400 年前,這里是北方民族進行貿(mào)易往來的地方。
50 年前,隨著包蘭鐵路的開通和包鋼等國家重點項目建設,烏海地區(qū)開始大規(guī)模開發(fā),建設者們將這片遠古先民祭祀太陽神的地方,變成了現(xiàn)代的烏金熱土。
烏海是一座年輕的城市,1976 年建市,由原來的烏達、海勃灣兩個縣級市合并而成,為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三個直轄市。轄海勃灣、烏達、海南3 個縣級行政區(qū)。
“烏?!敝怯芍芏鱽砜偫碛H自確定,這成為烏海人的驕傲。1975 年9 月,內蒙古自治區(qū)報請國務院將海勃灣、烏達兩市合并,由于政府設在海勃灣,故暫定名為海烏市。病中的周恩來總理看到報告后,建議改為烏海市,并說:“烏海,烏海,烏金之海嘛!”這一定名是對烏海市始之于煤、興之于煤這一歷史的高度概括。
烏海是一座開放的移民城市,不會墨守陳規(guī),不畏險阻艱難,就象大漠里生長的植物,強韌而樂觀。
烏海的第一次移民潮是從礦山開始。奪煤會戰(zhàn)開始之際,國家從開灤、大同、雞西、赤峰、撫順、井陘、所賚諾爾、四龍頭溝、包頭等10 多個老礦區(qū)調來一大批經(jīng)驗豐富的老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干部及設備,其中僅調來烏達煤田的各類人員就有1400多人。中國煤炭部、北京煤炭設計院以及北京、沈陽、秦皇島的3所煤炭院校也從技術力量上予以支援。他們不僅建設了烏海,還塑造了包容、多元、創(chuàng)新、豁達的烏海精神。
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烏海正在從經(jīng)濟轉型向社會轉型全面推進。2004 年率先在國內實施城鄉(xiāng)一體化改革,城鎮(zhèn)化率達96%;實現(xiàn)全民醫(yī)保,成為國家級信息化與工業(yè)化融合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首批國家級創(chuàng)業(yè)城市、國家綠化模范城市。
作為一個地級市,烏海不乏都市應有的繁華和絢麗,寬展的街道,挺拔的樓群,喧鬧的市場,暢達的交通等等;也不乏富有藝術魅力的建筑。如造型新穎的文體中心,古樸典雅的園林式酒店,噴珠濺玉的音樂噴泉等等。
更令人欣喜的是,烏海人在文化追求上構筑起一道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街區(qū)文化,紅紅火火;奇石收藏,遠近聞名;書法城建設更是獨領風騷,在一個僅有55 萬人口的工業(yè)城市,各級書法組織遍及全市,加入中國藝術最高殿堂——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會員多達28 人,這在全國也是少見的。
2008 年,烏海獲得全國首個“中國書法城”稱號,2011 年獲得“中國硬筆書法名城”稱號,2012 年又獲得“中國賞石城”稱號,書法文化、賞石文化已成為烏海人的精神家園。
烏海地處烏蘭布和、毛烏素和庫布齊三大沙漠交匯處,周邊又有甘德爾山、五虎山、桌子山,加上黃河穿城而過,形成了這里壯美無比的景觀。這些獨特的地質地貌,也導致烏海干旱缺水,沙海無涯,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的情景讓人無心感受這幅美景。
如今,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烏海人硬是在被層層沙漠包圍的土地上播綠、種綠、透綠,現(xiàn)有林地面積50 余萬畝,全市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達到40.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4 平方米。這些數(shù)字的背后,書寫著一個年蒸發(fā)量是降水量15 倍的干旱地區(qū)的傳奇。
烏海,已從“大漠孤煙”的困境中走出,將“長河落日”的美好畫面永久定格。118 平方公里的烏海湖是杭州西湖水面面積的20倍,承載著烏海55 萬人民的宜居夢想,“沙地綠洲,水上新城”成為烏海的城市新形象。
烏海是一片預見未來的大美之地。區(qū)域中心城市雄偉畫卷已悄然展開,黃河水利樞紐工程成就了這座大漠城市的濱水夢想。烏海,也成為沿黃節(jié)點城市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從容的烏海人,從此在這里靜觀黃河明月,坐望沙漠探幽,居于園林中,行在山水間。這個從荒漠中走來的銳意創(chuàng)新之城,正以大視野、大氣魄、大手筆,開創(chuàng)一個安居樂業(yè),生態(tài)綠洲型山水園林新城。
在烏海的幾天采訪中,震撼我們的不僅是烏海經(jīng)濟社會的巨大轉變,城市品質與形象的快速提升,更有烏海人從容安逸的幸福感和強烈的自豪感。
烏海的精彩,并非一篇文章所能表達,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xù)推出“烏海:太陽神照耀的地方——走進烏?!毕盗袌蟮?,用細膩的筆觸講述這座昔日“煤城”的華麗轉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