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雯
(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570102)
不孕癥(Infertility)是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困擾著育齡期夫婦的重要問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不孕癥患者約占已婚育齡夫婦的10% ~15%[1]。
現(xiàn)代中醫(yī)學者對女性不孕癥的治療多主張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并提倡結合心理干預、飲食調節(jié)、生活指導等。氣候、飲食營養(yǎng)、生活起居、精神情志等都是影響體質形成的重要后天因素,制約著體質的形成。通過干預這些影響體質的相關因素,可以改善體質狀態(tài),糾正偏頗體質,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積極的意義[2]。因而,通過研究海南地區(qū)漢族女性不孕癥與中醫(yī)體質的相關性,探討體質辨識和體質干預應用于海南女性不孕癥治療和預防的可行性。
選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就診于海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中醫(yī)婦科門診及海南附屬健康體檢中心的漢族女性不孕癥患者150例和無不孕癥病史的正常生育女性100例,隨機分為病例組和對照組。
1.2.1 不孕癥 參照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婦產科學》第七版中不孕癥的診斷標準[3]。
1.2.2 體質分類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57—2009)中的中醫(yī)體質9種基本類型與特征[4]。
1.3.1 病例組納入標準 符合不孕癥臨床診斷標準;年齡在22~45歲之間的漢族女性;獲得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調查者。
1.3.2 對照組納入標準 既往無不孕癥病史的正常生育女性;年齡在22~45歲之間的漢族女性;獲得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調查者。
1.3.3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的呼吸、心腦血管、肝腎、血液、內分泌等系統(tǒng)的疾病;合并嚴重的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如子宮、陰道的缺如或畸形、無卵巢、兩性畸形等,手術切除子宮或雙側附件;子宮及卵巢疾病手術期,如子宮肌瘤手術期、巢囊腫手術期等;精神疾病、行為障礙者;不能理解問卷內容者;少數(shù)民族女性。
1.4.1 調查表設計 自擬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及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
1.4.2 調查方法 遵循臨床流行病學調研方法,設計統(tǒng)一的臨床調查表,選取符合標準的病例組和對照組女性,在獲得被調查者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實施現(xiàn)場調查,調查表內容由患者獨立、客觀的填寫。
1.4.3 中醫(yī)體質分類的判定 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4]由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9個亞量表組成,包含7~9個條目共60個條目,各個條目包括“沒有”、“偶爾”、“有時”、“經?!?、“總是”5個備選答案,每個條目按1~5分段計分法評分,即“沒有1分”、“偶爾2分”、“有時3分”、“經常4分”、“總是5分”。由被調查者獨立回答表中的全部問題,按上述計分方法評分,計算出各個亞量表的原始分及轉化分。原始分=各個條目分值相加。轉化分數(shù)=[(原始分-條目分)/(條目數(shù)×4)]×100。平和質為正常體質,其余8種體質為偏頗體質。平和質判定標準:轉化分≥60分,其余8種體質轉化分<40分;偏頗體質判定標準:轉化分≥40分。
采用EXCEL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將收集的問卷資料進行賦值量化,用1、2、3等表示不同的項目信息,數(shù)值型的資料則直接錄入。采用SPSS 13.0軟件運用相關統(tǒng)計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秩和檢驗,檢驗標準a取0.05,P<0.05、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調查所收集臨床資料中復合體質較多,分析均計算頻數(shù),故各體質類型總頻數(shù)大于實際病例數(shù)。
對照組中9種中醫(yī)體質類型出現(xiàn)的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平和質(65.3%)>陽虛質(23.6%)>濕熱質(18.5%)>陰虛質(15.5%)>氣郁質(13.4%)>氣虛質(11.4%)>血瘀質(10.0%)>痰濕質(5.7%)>特稟質(2.5%),平和質為對照組最多見的體質。病例組中9種中醫(yī)體質類型出現(xiàn)的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陰虛質(41.2%)>濕熱質(39.4%)>陽虛質(28.0%)>氣郁質(24.7%)>血瘀質(21.6%)>痰濕質(16.5%)>氣虛質(17.0%)>平和質(12.3%)>特稟質(3.5%),陰虛質、濕熱質所占比例最高,為海南女性不孕癥患者的好發(fā)體質類型。
表1顯示,病例組和對照組的平和質、陰虛質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病例組中平和質所占比例為12.3%,而偏頗體質所占比例達87.7%;對照組中平和質所占比例最高為65.3%,明顯高于病例組,提示不孕癥存在易感偏頗體質。8種偏頗體質中,除陰虛體質外,病例組和對照組主要在陽虛質、濕熱質、血瘀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分布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2 組中醫(yī)體質類型分布頻數(shù)比較(%)
調查結果提示,海南省漢族女性不孕癥的發(fā)生與體質有一定的相關性,陰虛質、濕熱質出現(xiàn)頻次最高,是海南省漢族女性不孕癥易感體質,其次為陽虛質、氣郁質,說明不孕癥的發(fā)生有易感體質的偏頗性。
本調查與大陸其他地區(qū)的調查結果不同的是多見陰虛體質與濕熱體質,而大陸其他地區(qū)多見陽虛及血瘀體質[2],可能與地域、飲食習慣不同有關,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對個體體質的形成有重要影響。海南省屬于亞熱帶地區(qū),四季氣候炎熱,常年地氣潮濕,屬海洋性氣候。天暑地濕或冒雨涉水易生濕熱,人群中多見濕熱體質,濕熱病的發(fā)病率較高。朱丹溪認為:“六氣之中,濕熱為患,十之八九。”徐大椿《醫(yī)學源流論》說:“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西北之人氣深而厚……東南之人,氣浮而薄?!闭f明生活在不同地理環(huán)境條件下,由于受著不同水土性質、氣候類型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地區(qū)人的體質。氣候常年炎熱,人體陰津易損,喜食冰冷,食用清熱苦寒之品居多,導致脾胃受損,濕熱內生,濕濁既停,極易困阻脾陽,進而傷及腎,致使脾腎陽虛、命門火衰、腎水匱乏;濕熱之邪日久,損傷正氣,又因熱化而陰血耗損,致腎陰虧虛。中醫(yī)理論認為腎主生殖,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卵子是生殖之精,生育之本,依賴腎陰的滋養(yǎng)而生長發(fā)育。腎陰虧虛是引起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根本原因[5~7]。
中醫(yī)體質學認為,不同年齡段可表現(xiàn)為不同的體質特征,后天因素、自然社會環(huán)境、不同民族、疾病等都可能制約體質的形成和發(fā)展。雖然體質決定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從化性,但體質具有可調性。不孕癥病因復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臨床治療之外,通過對飲食、生活起居、精神情志等影響體質形成等后天因素的干預,可以改善體質狀態(tài),糾正偏頗體質,使機體氣血陰陽恢復平衡,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目的。因此,可根據(jù)不同地域的體質分布特點,對偏頗體質的不孕癥女性進行調節(jié)糾正,改善病理狀態(tài),達到妊娠目的。
[1]盧惠霖,盧光誘.人類生殖與生殖工程[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75.
[2]王琦.中醫(y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
[3]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51-353.
[4]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3-7.
[5]李紹荊.腎主生殖與排卵機理的初步探討[J].中醫(yī)雜志,1982,23(6):69.
[6]夏桂成.試探月經周期中圓運動生物鐘規(guī)律[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7,13(5):262-263.
[7]姜向坤,李云,張麗娟,等.排卵功能障礙性不孕的機制探討[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0,19(6):326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