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摘要】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選有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對上饒人來說,又是一篇絕好的鄉(xiāng)土教材,它既可以陶冶學生的美好情操,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美麗上饒、熱愛美麗家鄉(xiāng)的感情。全詞由靜到動,動靜結合。真實地反映出我們上饒農村的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選有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對上饒人來說,又是一篇絕好的鄉(xiāng)土教材,它既可以陶冶學生的美好情操,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美麗上饒、熱愛美麗家鄉(xiāng)的感情。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今濟南)人。宋代愛國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并稱為“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自1175年出任江西提刑起,至他去世,有二十多年是閑居在上饒帶湖、鉛山一帶,與上饒結下不解之緣。
在此期間寫了大量與上饒風土人情有關的詩詞,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初夏上饒的農村風光恬靜躍然紙上。
月亮、驚動的喜鵲、清風明月、偶爾的蟬鳴、喧鬧的蛙聲、醉人的稻花香,似乎在爭著訴說即將到來的豐收。讓人感受到豐饒的家鄉(xiāng)即將豐收的喜悅。
又如《生查子·獨游西巖》:“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蔽?、我、景、情融溶親密,一派恬淡自適情懷。正像辛棄疾自己所寫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贝饲榇司霸醪唤腥烁韺亦l(xiāng)的熱愛。
而小學語文課本選的《清平樂·村居》風格又和《生查子·獨游西巖》有所不同。
同樣是寫農村,《生查子·獨游西巖》偏重山水之情,體現(xiàn)仁者智者之情操?!肚迤綐贰ご寰印穫戎剞r家生活,獨享農家悠閑之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薄懊╅艿托。锨嗲嗖荨笔紫赛c明了要寫的農家的位置,“茅檐低小”是農家房屋的特點。既不是朱門豪宅也不是青磚瓦屋。而是典型農家茅草房,一襲清水從房前緩緩流過,甜甜的荷葉,潔白的荷花在溪間順著清風輕輕招搖。小溪兩岸,綠草如茵。兩岸農田豆苗生長正旺,馬上就要開花結果。
這一切交織成和諧自然的農家村居景象,清新秀麗而又恬淡寧靜?!白砝飬且粝嗝暮茫装l(fā)誰家翁媼?”吳音,吳方言。上饒廣豐一帶古屬吳,吳方言圓潤婉轉,柔美清雅。
現(xiàn)在的上饒廣豐玉山一帶的方言仍然保留著吳方言的特色,吳音本就伲儂軟綿。一對滿頭白發(fā)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悠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fā)翁媼,趁著酒意,彼此“媚好 ”,親密無間,那種和諧、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了。
實際上,這幅畫面是農村老年人生活的普遍寫照,悠閑愜意,自由自在。詞的下闋采用的是白描寫法,寫了老人的三個兒子不同的活動,不同的性格,雖然言語簡單,但是形象生動逼真?!按髢轰z豆溪東”,大兒子年齡最大,成熟而又勤勞,是家中的頂梁柱,擔負著家中勞動量最大最辛苦的勞動任務,在豆田里除草。初夏的豆田,豆葉婆娑,雖然辛苦,但是即將豐收的喜悅釋去了勞作的辛苦。兒子年齡稍小,但卻沒有閑著,幫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你看正在屋邊利索地織著雞籠呢。
小兒子年齡最小,還不太懂事,在小溪里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芭P”字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一個“臥”就給全句或全詞增輝。真可謂一字千金?!盁o賴”寫出了兒童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
全詞由靜到動,動靜結合。真實地反映出我們上饒農村的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把我們帶入了其情悠悠其樂融融的詩境。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