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正霞
南京農業(yè)大學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南京 210095
排糞造影對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X線診斷作用
丁正霞
南京農業(yè)大學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南京 210095
目的:排糞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診斷中的作用。方法:對90例臨床診斷為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我們采用排糞造影的方法進行檢查。結果:90例便秘患者中,排糞造影有異常87例,其中直腸前突43例;直腸黏膜脫垂85例;盆底失遲緩綜合癥9例;會陰下降57例;較多患者檢查均有異常。結論:對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應用排糞造影檢查,能更簡單了解直腸全貌,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可靠的診斷依據(jù)。
排糞造影;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X線診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飲食結構的改變,便秘患者日益增多,其病因復雜。出口梗阻和結腸無力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排糞造影對于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患者能做出明確的診斷,并能明確其形成梗阻的原因,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1年5月~2011年10月臨床確診的便秘患者90例,其中男25例,女65例,年齡17~83歲,平均47.6歲。有便秘史半年~30年不等,多數(shù)每天有便意,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脹、排糞困難及阻塞感、便不盡感、肛門墜脹感及骶尾部不適感。約3/5患者有肛裂或痔瘡病史,大多患者需服瀉藥、灌腸及手法輔助排便。
1.2 檢查方法
應用GE公司500mA胃腸機,患者檢查日無需禁食,檢查前2小時用0.9%氯化鈉液1000ml灌腸,排空直腸。排糞造影:準備75%-100%硫酸鋇懸液400m l-600ml經肛門注入患者直腸內,患者取標準側位端坐于可透X線專用排便桶上,在電視監(jiān)視下,分別攝排便前靜態(tài)相、力排粘膜相、提肛相。
表1 90例排糞造影表現(xiàn)結果
排糞造影主要X線影像表現(xiàn)為直腸前突、直腸黏膜脫垂、直腸粘膜內套疊、盆底失遲緩綜合癥、會陰下降、內臟下垂、腸疝、子宮后傾、子宮下垂、骶直分離等,病程超過3年患者常多種X線表現(xiàn)并存。
便秘的概念因人而異,便秘是臨床常見的復雜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shù)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必須結合糞便的性狀、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有無便秘的判斷。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排便困難、腹痛、腹脹、便不盡感及肛門墜脹。排糞造影是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最常用檢查方法,可對直腸前突、直腸黏膜脫垂、直腸粘膜內套疊、盆底失遲緩綜合癥、會陰下降、內臟下垂、腸疝、子宮后傾、子宮下垂、骶直分離等癥狀作出明確診斷[1]。此檢查方法無需禁食,簡便易行,陽性率及手術符合率較高。
本組90例患者檢查中排糞造影有功能異常者達87例,約占檢查者96.7%,其中以直腸前突、直腸黏膜脫垂、盆底失遲緩綜合癥、會陰下降、內臟下垂多見。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表現(xiàn)為盆底失遲緩綜合癥伴發(fā)直腸黏膜脫垂,生育后女性患者常表現(xiàn)為直腸前突伴直腸黏膜脫垂,老年患者多為會陰下降、內臟下垂伴直腸前突、直腸黏膜脫垂、直腸粘膜內套疊。
排糞造影只能對直腸部功能、形態(tài)改變予以診斷,為臨床提供局部的影像資料,診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議同時行同步腹腔陰道膀胱等多重造影、鋇灌腸、結腸運輸試驗檢查,可對結腸全貌及盆底有個充分的了解,能很好地顯示結腸及盆底有否病變,又可檢出排便障礙性疾病,有助于作出準確全面的診斷,為下一步治療,給臨床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jù)[2]。結合臨床治療效果,對直腸前突、直腸黏膜脫垂、直腸粘膜內套疊手術1-2年內效果較為滿意,遠期較差,筆者認為是因為長期便秘導致直腸下端功能、形態(tài)改變而出現(xiàn)直腸前突、直腸黏膜脫垂、直腸粘膜內套疊等表現(xiàn)。
[1]丁義江,丁曙晴,王業(yè)皇,等.丁氏肛腸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54-56.
[2]盧任華,劉崎.排糞造影的臨床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0,(3):170-174.
R445.4
B
1009-6019(2014)10-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