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亮
(上海電氣凱士比核電泵閥有限公司,上海 201306)
太倉港環(huán)保發(fā)電有限公司從我公司購買的NLT500-570×4S冷凝泵002#泵,于2008年8月31日交用戶使用,在一年后泵軸發(fā)生斷裂,斷后形貌及斷口位置見圖1、圖2所示。
圖1 斷后形貌一
圖2 斷后形貌二
公司要求我部門對泵軸斷裂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產(chǎn)生該問題的癥結,以防止再次出現(xiàn)類似問題,為此,筆者進行了下列工作:
1.理化分析;
2.金相分析;
3.宏觀斷口分析;
4.斷口位置分析。
從該斷軸B面斷口半根軸上沿軸向方向切取1片20mm和1片120 mm長的本體材料,分別作為金相試樣、力學性能和化學成分分析試樣。取樣位置詳見圖3所示。
圖3 取樣位置
化學成分用直讀式光譜儀直接測出,數(shù)據(jù)見表1。可見斷軸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符合GB/T 3077-1999標準。
表1 斷軸本體(化學成分/%)
斷軸本體取樣,制備2根拉伸試樣、3只沖擊試樣,拉伸試驗和沖擊試驗GB228-2009和GB229-2007標準進行,GB231.1-2002標準進行硬度試驗。測試結果見表2。
表2 斷軸本體取樣力學性能
斷軸力學性能試驗結果:其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太低,硬度偏高。故該泵軸材料42CrMo不符合GB/T 3077-1999標準。
近B面斷口沿軸向20mm處切取的金相試樣,試樣經(jīng)4%硝酸酒精溶液侵蝕后獲得的100倍及500倍金相組織見圖4和圖5。
圖4 金相組織100X
圖5 金相組織500X
金相試樣經(jīng)顯微鏡放大100倍和500倍觀察結果及結論如下:
夾雜物:約0.5級;
金相組織:回火索氏體+回火馬氏體+屈氏體
屈氏體含量約為35%左右,呈網(wǎng)狀分布,且金相組織也偏粗。
該泵軸材料42CrMo鍛件調(diào)質(zhì) (淬火+高溫回火)狀態(tài)的金相組織不能接受,其熱處理存在問題。
對該泵軸A、B面斷口進行清洗后所觀察到的宏觀斷口形貌見圖6、圖7。宏觀斷口包含3個區(qū),即:裂紋起始區(qū)、裂紋擴展區(qū)和最后重力破壞瞬時斷裂區(qū)。
圖中白色部分是由于泵軸運轉過程中突然發(fā)生斷裂,斷軸還沒有停止轉運,A、B斷面相互碰撞擠壓造成的痕跡。
從A、B面斷口形貌可以明顯地看出,該泵軸在運轉過程中長期受到交變載荷作用,產(chǎn)生疲勞裂縫致使泵軸發(fā)生斷裂,且疲勞裂紋起始于泵軸臺階處的工藝退刀槽表面向內(nèi)部擴展。疲勞破斷區(qū)的面積約占總面積的80%,而瞬時破斷區(qū)僅占20%左右。在疲勞破斷區(qū)中可見清晰的海灘紋 (疲勞弧線)痕跡,而在瞬時破斷區(qū)中可見粗晶狀痕跡,詳見圖8。
圖8 疲勞斷口
該泵軸斷口位置距軸端 (裝聯(lián)軸器一端)1858mm位于工藝退刀槽處,見圖9、圖10。斷口距槽壁最大約2.5mm斷口距槽壁最小約0.5mm
由于該軸工藝退刀槽破壞,其實際結構形狀尺寸難以測量,但大致情況如下,見圖11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工藝退刀槽圓弧底與二側面連接不良,形成尖角或R過渡過小,在此處應力較集中;且工藝退刀槽加工不光滑,存在刀具車削痕跡;又由于退刀槽是材料力學危險截面,所以該泵軸退刀槽處就容易發(fā)生斷裂。
圖9 斷口位置A面
圖10 斷口位置B面
圖11 工藝退刀槽結構形狀
綜合以上分析,太倉港環(huán)保發(fā)電有限公司NLT500-570×4S002#冷凝泵,泵軸發(fā)生斷裂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所致:
該泵軸的42CrMo鍛件化學成分雖然符合要求,但熱處理有問題,其金相組織不正常,且存在大量呈網(wǎng)狀分布的屈氏體,組織也偏粗,這使材料力學性能大幅度下降,其抗拉強度、屈服強度與標準相比分別下降約 26%和 35%(下降 280和 320Mpa),不符合泵軸設計要求,從而大大降低了該泵軸的承載能力及抗疲勞能力。
冷凝泵在運行過程中,泵軸長期受到交變載荷作用,出現(xiàn)疲勞裂縫,且疲勞裂紋起始于泵軸臺階處的工藝退刀槽表面向內(nèi)部延伸,直到發(fā)生重力瞬時斷裂。
由于退刀槽圓弧底與槽壁連接存在尖角或R過渡過小,以及槽形不夠光滑,留有刀具車削痕跡,比較粗糙,形成應力集中,且退刀槽是該泵軸的危險截面,故工藝退刀槽是本次斷裂的一個誘發(fā)因素。
由于以上三個方面因素的疊加,導致了該泵軸的本次斷裂。
應該改進該泵軸的熱處理工藝,使其力學性能和金相組織符合相關標準,同時加大工藝退刀槽的R,使之光滑過渡,并提高退刀槽光潔度,減少應力集中。
[1]史美堂.金屬材料及熱處理[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0.
[2]孫 智,江 利,應鵬展.失效分析:基礎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