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巍
(吉林大學(xué)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兒科 130000)
探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技巧
祝巍
(吉林大學(xué)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兒科 130000)
目的:探討對新生兒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有效方法。方法:取我院兒科2012年1月到12月全年診治的新生兒90例,男50例,女40例,新生兒出生1至29天;將90例患兒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45例,對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guī)靜脈留置針穿刺的方法,對觀察組患兒進行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并對兩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和時間進行比較。結(jié)果:對照組患兒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是66.7%(30例);觀察組患兒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是88.9%(40例);兩組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而兩組患兒不同穿刺部位的保留時間在前額靜脈、顳淺靜脈及耳后靜脈的保留時間的對比中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但與在內(nèi)踝大隱靜脈的保留時間確有明顯的差異(P<0.05)。結(jié)論:對新生兒靜脈留置針穿刺采取拇指與中指持留置針進針,并用食指推進外套管再用拇指與中指撤針的改良方法進行靜脈穿刺明顯比傳統(tǒng)的穿刺方法優(yōu)良很多,并可以減少穿刺失誤對新生兒造成的痛苦。
新生兒;靜脈留置針;方法
靜脈留置針近年來在臨床的廣泛應(yīng)用,也替代了傳統(tǒng)的新生兒頭皮鋼針的應(yīng)用[1]。靜脈留置針不僅可以保護新生兒血管,減少靜脈周圍血管損傷;而且可以減輕患兒因反復(fù)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dān),使護理人員能空出時間巡視、觀察,而且還有利于臨床的及時搶救和用藥[2]。但由于新生兒的靜脈血管表層比較淺并且血管較為細小,因此采用直型留置針置管的方法會影響靜脈穿刺的成功率,所以我們對直型靜脈留置針靜脈置管的方法進行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改進效果,資料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兒科2012年1月到12月全年診治的新生兒90例,男50例,女40例,新生兒出生1至29天;經(jīng)醫(yī)生診斷患有肺炎的患兒3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兒19例,嘔吐現(xiàn)象的患兒10例,早產(chǎn)兒20例,腹瀉的患兒9例,病毒性腦炎的患兒2例。將90例患兒均分成兩組,觀察組45例,對照組45例,對兩組患兒采取不同的直型靜脈留置針置管方法進行觀察并記錄。
1.2 方法
1.2.1 對對照組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直型靜脈留置針置針的方法進行操作,對觀察組的患兒采取改進后的置針方法進行操作。
1.2.2 置管方法:首先將直型靜脈留置針(德國貝朗公司出廠的24G型)和無菌透明貼及無菌手套等一般靜脈輸液的物品準備齊全。然后兩組護理人員開始進行靜脈穿刺工作,兩組護理人員均有五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具有良好的實戰(zhàn)經(jīng)工作能力。對對照組的患兒采取常規(guī)的留置針靜脈注射的方法,將針尖斜面朝上,右手的食指與拇指拿好留置針將其傾斜十五到三十度角進行穿刺,看見回血后在向前進針五毫米至一厘米,右手食指與拇指夾好針翼,用無名指將針芯退出[3]。對觀察組的患兒采取改良的靜脈注射方法,用右手的拇指與中指拿好留置針,將針的斜面朝上,取十五至三十度角進行穿刺,見回血后用拇指與中指將針柄固定,用食指將留置針外套管推入血管內(nèi)并用拇指與中指將針芯撤出,最后將肝素帽與針管連接,貼好無菌透明貼固定。
1.3 觀察指標(biāo)及判斷標(biāo)準
觀察指標(biāo)是指護理人員靜脈留置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及留置部位和時間;判斷標(biāo)準是通過留置針穿刺是否一次性成功、置管是否順利、點滴是否順暢及留置針周邊是否有藥液滲出來評定的。
1.4 統(tǒng)計分析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用P<0.05表示兩組對比的統(tǒng)計學(xué)差異。
2.1 對照組45例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有30例,成功率是66.7%;觀察組45例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有40例,成功率是88.9%;兩組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兒不同穿刺部位留置針保留時間對比(D)
2.2 兩組患兒不同穿刺部位的保留時間,在前額靜脈(FV)、顳淺靜脈(TV)及耳后靜脈(AV)的保留時間的對比中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但與在內(nèi)踝大隱靜脈(SV)的保留時間確有明顯的差異(P<0.05),如表1:
通過本文研究說明,觀察組改良后的留置針穿刺方法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傳統(tǒng)穿刺的方法。傳統(tǒng)的穿刺方法是用拇指與食指持留置針進行進針,然后見回血后在進針0.5-1厘米,這種方法適用于血管粗的人群,對于新生兒本身嬰兒的血管就很細小并且靜脈表層比較淺,再次進針時患兒不配合很難再次進行進針造成穿刺失敗。另外進針見回血后進行退針,有可能留置針的外套管一小部分在血管內(nèi),針尖退出時容易將套管針尖端帶出血從而造成穿刺失敗。所以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在改良后,用右手拇指與中指持留置針進針,食指將外套管推進到血管中,這樣可以防止患兒在不配合并躁動時,保證外套管準確推進血管內(nèi),操作方法簡單、易學(xué)、快速,并且不會因穿刺失敗造成患兒的再次痛苦,提高了穿刺一次性的成功率。且本文觀察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達88.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
本文研究還表明,不同的穿刺部位在靜脈留置針的保留時間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在前額、顳淺及耳后進行靜脈穿刺留置針的保留時間都要長于在內(nèi)踝大隱部位上進行的靜脈穿刺??赡艿脑驊?yīng)該是內(nèi)踝大隱靜脈處于關(guān)節(jié)活動部位,活動比較多,活動時血管受撞擊容易造成留置針管的脫落或藥液滲出,并造成血管膜的受損導(dǎo)致血栓或靜脈炎的形成。因此,在新生兒頭皮靜脈合適的情況下,盡量首選頭皮靜脈注射,這樣既可以保持患兒肢體的正常運動,還有利于留置針的固定及患兒的身體保暖。
[1]張麗平.不同年齡小兒靜脈留置針部位選擇與留置時間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xué).2012(26):5810.
[2]孫艷芳;張燕紅.小兒手背靜脈留置針兩種固定方法的比較[J].泰山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2012(08):626-627.
[3]范珍萍.淺談小兒靜脈留置針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 (19):240-241.
R24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