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江城晚報,吉林 吉林 132011)
拍攝角度事關(guān)新聞圖片的成敗
□王 濤
(江城晚報,吉林 吉林 132011)
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攝影記者能使最陳舊的場景顯得新鮮,能使一個普通的新聞事件表現(xiàn)得富有最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就如同一個杰出的記者能使最平淡無奇的報道變得津津有味。這就要求攝影記者富有創(chuàng)意,盡量避免千篇一律的拍攝模式,要用不同的角度去拍攝,而角度把握適當,一幅普通的照片也能變得鮮活起來。
一名攝影記者在到達新聞現(xiàn)場后,要仔細觀察,選擇最佳的拍攝角度。如果時間允許,則要多角度進行拍攝,再將所拍照片進行比較,才能挑出最具表現(xiàn)力的拍攝角度。因為選擇不同的拍攝角度,拍出的照片差別很大,直接影響到視覺效果。變換一下角度,能直接影響畫面結(jié)構(gòu)。
平拍,拍攝點與被拍物體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以平視的角度來拍攝,這種拍攝方式比較常見。這種拍攝角度符合人們觀察事物的視覺習(xí)慣,平拍畫面中被拍物體不易變形。如拍攝人物肖像、集體合影等。凡是翻拍一些市民提供的照片,均需要采用平拍來拍攝。平拍的缺陷和不足之處是往往把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的前后各種景物,相對地壓縮在一起,缺乏空間透視效果,不利于層次感的表現(xiàn),視覺沖擊力不強。
俯拍,拍攝點高于被拍攝對象,站在高角度從上往下拍攝。要想在照片畫面上表現(xiàn)更廣闊的場景,就需要盡可能升高拍攝點。如拍攝一場校園招聘會、繁榮的農(nóng)貿(mào)市場、演出的盛大場面,利用廣角鏡頭,采用俯拍的方式,能夠體現(xiàn)出場面的宏大、壯觀、忙碌。當要拍攝城市的巨變時,也要采用俯拍的方式,而且要盡可能地選擇高角度,這樣才能將更多的城市建筑、街路等在照片中表現(xiàn)出來。
仰拍,拍攝點處于記者的視平線以下,由下往上拍攝。同一種事物,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個目標,觀看者會覺得這個目標好象顯得特別高大,不管這個目標是人還是景物。如兩個孩子在山坡上玩耍,如果把拍攝角度調(diào)低,甚至將相機放在地上往上拍攝,會將這兩個孩子顯得非常高大,甚至高過了孩子后面的高山,孩子的頭頂已經(jīng)高到了云端。采用俯拍的拍攝方式,地平線下降,天空在畫面上占了很大的面積,以天空作為拍攝對象的背景,構(gòu)圖簡潔、主體突出、畫面擴展,有利于寫意效果的展示。
新聞攝影離不開新聞人物,用較好的角度拍好新聞人物至關(guān)重要。當拍攝新聞人物時,則存在正面、側(cè)面、背面三種拍攝方式。正面拍攝又分為正面平視、正面俯視、正面仰視。正面平視拍攝有利于表現(xiàn)被攝人物的均衡、穩(wěn)重、對稱性的特征,但卻不宜表現(xiàn)空間感和立體感,缺少透視效果。正面俯視,有開闊的視覺效果,可以將被攝人物變得渺小、無助的感覺,使用前要多思考是不是想要表達的效果。正面仰視,可以獲得更加簡潔的背景,如藍天白云,這可以將人顯得高大,最明顯的效果是,人物腿部的比例被拉長了。
側(cè)面拍攝分為側(cè)面平視、側(cè)面俯視、側(cè)面仰視。側(cè)面平視有助于突出被攝人物的輪廓線條,往往能收到形象生動的效果,還有利于表現(xiàn)人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側(cè)面俯視,會給人帶來弱小的感覺,有利于表現(xiàn)女性的溫柔一面。側(cè)面仰視,可表現(xiàn)立體感與陽剛氣質(zhì),但要注意合理運用。
背面拍攝則分為背面平視、背面俯視、背面仰視,而背面平視則采用較多。在新聞人物拍攝中,由于背面是最不受關(guān)注、觀賞性也最差的一面,所以背面拍攝較少使用。但出于保護新聞人物隱私等方面的考慮,巧妙地使用背面拍攝能使照片更具說服力,更能打動人心,也可讓讀者陷入深深的思考中,韻味無窮。如,一名年輕人面對大海呼喊,我們從年輕人背面角度拍攝,讀者可以想象出年輕人的孤獨,也可以想象出年輕人對未來的展望等。好角度拍出好背景
一幅優(yōu)秀的新聞?wù)掌黧w固然重要,但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主體表現(xiàn)得很充分,背景沒有交代好、或雜亂無章等,則會對新聞?wù)掌a(chǎn)生破壞,也容易分散讀者的注意力。舉幾個常見的例子加以說明。如,在街頭的普法知識宣傳,如果從正面的角度拍攝,照片中宣傳方和市民只會拍到一方的正臉,另一方則是后背,會讓照片很難看,也顯得人氣不旺。這時,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從側(cè)面稍高的角度拍攝,則會拍到宣傳方、市民的側(cè)臉,或咨詢、或解答,照片的內(nèi)容會充實很多。同時,稍高角度拍攝,能夠?qū)⒈尘爸姓谧稍?、解答的宣傳方、市民都在照片中體現(xiàn),顯得活動人氣旺盛,照片內(nèi)容飽滿、好看。
新聞?wù)掌?,主體突出,背景雜亂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但很多時候,是可以避免的。如新聞?wù)掌?,被攝人物頭上長根電線、有半個鐘表等,這都會讓畫面看上去別扭。當被攝人物畫面有電線時,我們可以盡量用多角度來嘗試,避開這根電線,如果避不開,則可換個角度拍攝新聞人物。
拍攝角度決定了一張新聞?wù)掌某蓴?。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功能。角度可以紀實再現(xiàn)或夸張表現(xiàn),大俯大仰有特殊的表現(xiàn)意義。如何讓新聞?wù)掌袃?nèi)涵、耐看、有回味、能留下思考,記者必須迅速調(diào)動自己掌握積累的各種攝影技巧和知識,根據(jù)新聞的需要選擇重點、細節(jié)、背景、大場景、中景、近景等不同拍攝角度拍攝,才能拍出打動讀者的照片。而一個新聞攝影記者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新聞敏感性、拍攝藝術(shù)性等,都在此時充分展示出來。
(本欄編輯: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