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新
(汕頭特區(qū)晚報,廣東 汕頭 515041)
挖掘草根人物故事做深做足新聞事件
□姚望新
(汕頭特區(qū)晚報,廣東 汕頭 515041)
2014年3月8日,《人民日報》第二版頭條文章《核心價值觀凝聚正能量》在評價新聞媒體時指出:新聞媒體深入挖掘百姓身邊的感人事跡,成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支主力軍。《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jīng)濟日報》等開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欄,中央電視臺推出《家風是什么》系列專題節(jié)目,讓知名人士與尋常百姓現(xiàn)身說法講家風。《成都日報》、《長沙晚報》、《汕頭特區(qū)晚報》等推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系列報道。一家地方報紙能夠受到《人民日報》青睞并予以高度評價,實屬不易。那么,廣東《汕頭特區(qū)晚報》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有什么做法值得探索呢?
地方報紙其實就是基層報紙,最容易貼近基層了解基層情況。采編人員都有共識,弘揚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光靠講大道理,從理論到理論,讀者不愛看?!渡穷^特區(qū)晚報》結(jié)合正在開展的“走轉(zhuǎn)改”活動,從自身實際出發(fā),開設“百個草根人物故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欄目,要求記者深入實踐新聞“三貼近”,“接地氣”,“抓活魚”,挖掘百姓身邊的感人事跡,特別是草根人物的感人故事。
黃木春,汕頭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寧養(yǎng)院社工師,一名總是帶著溫暖笑容的中年男子,從2008年開始從事臨終社會工作以來,已經(jīng)幫助無數(shù)晚期癌癥患者安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成為晚期癌癥患者的“貼心人”。黃木春被第五屆中國社工年會評為“2013年度中國最美社工”榮譽稱號并受到表彰。
鄧啟梅,一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剛剛結(jié)婚兩年多,平時健壯的丈夫突患重病導致嚴重癱瘓,這對于身為妻子的鄧啟梅來說,猶如晴天霹靂。有人勸她趁著年輕改嫁,別耽誤了一輩子的幸福?!拔易吡耍瑳]人來照顧他怎么辦?”鄧啟梅甘愿呆在落后偏僻的農(nóng)村,每天起早摸黑,料理家務,種田打工,細心照料癱瘓的丈夫和高齡的婆婆。她就這樣日復一日,年過一年,25載無怨無悔,用瘦弱的雙肩挑起家里的重擔,用真愛和堅持守護著自己的親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媒體廣泛挖掘和報道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感人至深的故事,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詮釋,有利于形成一種激發(fā)正能量的良好氛圍,影響更多的群眾。
2014年2月13日,央視新聞聯(lián)播出一條新聞,溫州商人千里到澄海還債。大約在18年前,溫州商人謝巖斌與汕頭市澄海區(qū)的辛揚德、林榜雄有羊毛衫的生意往來,并欠下了他們30多萬元的貨款。后來,謝巖斌的生意出現(xiàn)嚴重虧損,不得不改行謀生。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曾斷斷續(xù)續(xù)支付了一部分欠款,但還余下18萬元的債務。近年來,經(jīng)濟狀況有了改善,他便萌生了還錢的想法。然而,十多年過去了,辛揚德、林榜雄的聯(lián)系方式都已改變。2014年春節(jié),謝巖斌親自來澄海實地尋找債主,了卻還債的心愿。
央視報道之前,《汕頭特區(qū)晚報》已報道了這則新聞,但上了新聞聯(lián)播,又作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例子,就非同尋常。央視報道當晚,《汕頭特區(qū)晚報》編輯部迅速反應,敏感意識到事件的新聞價值和澄海商人身上顯現(xiàn)出來的重大意義。報社派出記者連夜再度對千里還債事件的另一方當事人——兩位澄海商人進行深入采訪,從全新視點、全新角度挖掘新聞價值,突出林榜雄、辛揚德兩位澄海商人“寧愿賣樓也不逼債”、“放棄欠條,有來無勿”的誠信經(jīng)商、友善待客的形象,于次日在頭版頭條位置推出報道,并配發(fā)言論。緊接著,報紙又運用消息、照片、通訊、專訪等多種形式進行追蹤報道。
為深化這一新聞事件的意義,擴大其影響,《汕頭特區(qū)晚報》還在新聞事件的發(fā)生地澄海區(qū),聯(lián)合澄海區(qū)委、區(qū)政府及汕頭市社科聯(lián)舉行學習澄海商人“誠信經(jīng)商、友善待客”事跡座談會,邀請數(shù)十名相關人士座談探尋澄海商人“誠信經(jīng)商、友善待客”文明之道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深層意義。
借助央視報道“溫州商人千里來汕還債”這一事件,《汕頭特區(qū)晚報》緊抓不放,步步為營,層層推進,將新聞做深做透做徹底。對報紙來說,確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有新聞可做,增加了賣點和亮點;二是通過新聞事件,宣傳了地方的正面形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有選擇地宣傳正面形象,理所當然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選擇地報道負面事件,也能達到新聞宣傳效果。關鍵是選擇和策劃。2013年年底,汕頭發(fā)生一宗怪事:當?shù)睾悠种袑W兩名高三學生半路上看見一名騎電動車的老人突然摔倒,馬上走過去扶起老人并將其護送到家,這本來是一件熱心助人的好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的家屬卻找上學校把“肇事者”之名扣在兩名出手相助的學生身上。受此不白之冤后,一名當事學生在當?shù)啬痴搲l(fā)帖求助并報警,引起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在學校和警方介入半個月后,受助的老人承認自己“一時糊涂”,并讓自己的親屬專程到河浦中學向兩名學生道謝并致歉。央視的“焦點訪談”以《熱心切莫成寒心》為題,報道這宗引人深思的新聞。
《汕頭特區(qū)晚報》把這事件往正向推動,并轉(zhuǎn)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央視報道的次日,報紙在頭版推出該新聞事件的特別報道,全方位還原事情真相,讓讀者充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同時,配發(fā)言論《做人應有道德底線》,肯定兩名學生扶起老人熱心助人的舉動。此后,還在其他版面組織相關文章對這一事件進行評說,表揚學生做法,倡導助人為樂,褒獎善行義舉,形成好人好報、恩將德報的正面效應,在日常治理中鮮明彰顯社會主流價值,使正確行為得到鼓勵、錯誤行為受到譴責,從而為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治理集聚強大的正能量。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舉國上下一件務必開展的活動,各地各部門都有宣傳的愿望和動力,報社抓住這一特點,乘勢而為,與相關部門合作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之,《汕頭特區(qū)晚報》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題活動中是認真對待,周密部署,靈活應變,做深做足,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三貼近”、深入“走轉(zhuǎn)改”等報道活動有機結(jié)合起來了,切實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真正正做到把新聞寫在廣闊大地上,寫在人民群眾心坎上。
(本欄編輯:尚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