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禹 張碧亮
摘 要:本研究通過對ADH1B編碼基因產物的亞細胞定位、信號肽、疏水性等預測,分析其基因編碼蛋白的功能。結果顯示,ADH1B編碼基因產物為親水性蛋白,不具備信號肽和跨膜結構。二級結構以α-螺旋與無規(guī)則卷曲為主。序列分析表明,ADH1B基因編碼產物很可能在免疫應答中起到關鍵作用。
關鍵字:ADH1B基因;生物信息學;結構與功能
乙醇脫氫酶乙醇氧化體系是肝臟中代謝酒精的一條主要途徑。乙醇脫氫酶氧化體系包括醇脫氫酶 (ADH)和醛脫氫酶 (ALDH)。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 ADH和ALDH都是多個同工酶組成的大家族,現(xiàn)有研究已發(fā)現(xiàn)ADH包括 ADH1A、ADH1B、ADH1C、ADH4、ADH5、ADH6和 ADH7共 7個基因。根據(jù)ADH同工酶的電泳泳動度、動力學特性、對酒精的親和力和是否受四甲基吡唑的抑制將ADH分為5種類型,ADH1A,ADH1B和ADH1C為I型,ADH4,ADH5,ADH7和ADH6分別為Ⅱ,Ⅲ,Ⅳ和V型。ADH1B和ADH1C還具有基因多態(tài)性。
1 分析原理與方法
從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獲得ADH1B基因及其同源蛋白質基因;采用 DNAMAN及 DNA Star軟件預測分析理化性質;用ProtScale在線軟件分析疏水性和親水性;采用 SignalP3.0預測蛋白信號肽;用 PSORTⅡ軟件進行亞細胞定位分析;用在線分析軟件PBIL和SWISS—MODEL預測二級和三級結構。
2 分析過程與結果
2.1 ADH1B基因編碼產物的理化性質
用 Bioedit及 DNA Star分析軟件對乙醇脫氫酶-1B(ADH1B)基因編碼產物的理化性質進行預測,由ADH1B基因的氨基酸組成可知,ADH1B基因編碼375個氨基酸 ,組成中最多的氨基酸是 Val(纈氨酸),所占比例為10.40%;在pH7.0環(huán)境下其電荷量偏低、為-13.732;其理論分子量為 39.833 kD,理論等電點為8.53。
2.2 ADH1B基因編碼產物疏水性,親水性預測
分析蛋白質的疏水性/親水性由ExPASAy服務器的Protscale分析軟件,采用K—D法預測。分析氨基酸的得分可知。多肽鏈第62位的亮氨酸(Leu)具有最高的分值(2.267),疏水性最強;第249位的賴氨酸(Lys)具有最低的分值(—2.244),親水性最強。整條多肽鏈表現(xiàn)為親水性,因此可推斷乙醇脫氫酶1B是一種可溶性蛋白。
2.3 ADH1B基因編碼產物的信號肽
采用丹麥技術大學生物序列中心開發(fā)的強大的信號肽檢測工具SignalP對ADH1B基因編碼產物進行分析,程序利用神經網絡模型進行信號肽分析,并得到3種C、Y、S值計算結果。分析知:ADH1B基因編碼產物曲線的c值為0.11、 Y值為0.123、 S值為0.153?;究梢酝茢郃DH1B基因編碼產物不存在信號肽。
利用TMHMM尋找ADH1B基因編碼蛋白序列中是否有跨膜區(qū)域。由圖5可知,ADH1B基因編碼產物序列的1-375都位于胞外,據(jù)此推斷,BCRho3基因編碼產物不含有跨膜結構域。
2.4 ADH1B基因編碼產物亞細胞定位
通過PSORTⅡ工具預測ADH1B基因編碼產物的亞細胞定位,結果表明,其分布在細胞質的可能性為39.1%,分布在細胞核的可能性為17.4%,分布在內質網的可能性為8.7%,分布在高爾基體的可能性為4.3%。因此可推斷,ADH1B基因編碼產物主要在細胞質中發(fā)揮生物學作用。
2.5 ADH1B基因編碼產物結構功能預測
通過Protfun軟件預測ADH1B基因編碼產物的功能,結果表明,該蛋白可能作為免疫應答來發(fā)揮作用的可能性最大,為 0.406。由此推斷,ADH1B可能在免疫應答過程中具有調節(jié)作用。
2.6 ADH1B基因編碼產物的二級與三級結構預測
采用PBIL分析軟件預測 ADH1B基因編碼產物的二級結構。結果表明,ADH1B基因編碼產物主要由21.81%α-螺 旋、22.61%延伸鏈和55.32%無規(guī)則卷曲組成。由此可推斷,α-螺旋與無規(guī)則卷曲是ADH1B最主要的蛋白質二級結構元件,延伸鏈則散布于整個蛋白質中。
應用Swiss-Model程序預測ADH1B基因編碼產物的三級結構,以PDB數(shù)據(jù)庫中的1u3u為模型進行同源建模,結果α-螺旋主要在內部,具有較大優(yōu)勢,無規(guī)則卷曲環(huán)包在外,構成具有球狀蛋白。
3 結論
ADH1B由375個氨基酸組成,整條多肽鏈表現(xiàn)為親水性,而且該蛋白沒有信號肽,這與亞細胞定位預測結果該蛋白主要在細胞質中發(fā)揮生物學作用相符。該蛋白沒有跨膜結構,與三級結構分析的結果相符。功能預測分析表明,ADH1B蛋白作為免疫應答來發(fā)揮作用。本研究對大多數(shù)類型的預測均采用了多種不同軟件,它們預測的一致性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分析結果為深入研究 ADH1B蛋白的分子結構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礎,為今后進一步研究ADH1B基 因的功能作用提供資料參考。
參考文獻
[1]HOOG jo,HEDBERG JJ,STROMBERG P,et a1.Mammalian alcohol dehydrogenase—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J].JBi0med Sci,2001.8(1):71—76
[2]OSIER MV,PAKSTIS AJ,SOODYALL H,et a1.A global perspective 0n genetic varia 0n at the ADH genes reveals unusual patterns 0f link disequilibrium and diversity[J].Am.J.Hum. Genet.2002.71(1):84—99.
[3]Gasteiger E,Hoogland C,Gattiker A,et a1.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tools oll the ExPASy server[M].The Proteomics Protocols Handbook,2005:57 1-607.
[4] Ben&sen J D,Nielsen H,Heijne G B.Improved prediction of signal peptides:Signal P 3.0[J].J Mol Bio,2004,340(4):783- 795.
[5] Nakai K,Horton P.PSORT:a program for deteetng sorting signals in proteins and predicting thcir subcel lular localization[J].Trends Biochem Sci,1999(24):34—36.
[6] Garnier J,Gibrat J F,Robson B.GOR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method version IV [J].Methods in Enzymology,1996, 266:54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