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龍+胡茸
黨的十八大強調“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部署,并且提出我國需要發(fā)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yè)體系,推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運用[1]。其中信息技術的核心之一就是計算機技術。作為財經類院校,應充分利用學科之間的交叉性,使學生既掌握扎實的經濟管理領域相關知識,又受到良好的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出具備經管專業(yè)基本技能、掌握計算機科學技術等知識結構,能夠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進行預測、分析經濟、管理現象和解決經濟、管理問題,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多元化需求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目前關于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多以綜合類大學和理工類大學為主導,但財經類院校的特點決定了其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上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和深入,本文著重探討在財經類院校中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改革
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經歷了3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它始終按照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不斷進行調整,從而適應人才培養(yǎng)需求。在這3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計算機基礎課程經歷了以下幾次重要改革:
第一次重要改革是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發(fā)布的《加強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的幾點意見》中提出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3個層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對“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數據庫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5門課程及教學基本要求進行了規(guī)劃。并且提出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方法、手段的改革要求。本次改革確立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地位,同時也對課程體系進行了規(guī)范化的研究。
第二次重要的改革發(fā)生在2004年,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教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了一些能夠進一步加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的建議,并構建了以“4領域×3層次”為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框架,確立了“1+X”的課程設置方案。改革中還提出了將“大學生計算機基礎”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第一門課程。本次改革使得計算機基礎教學進一步走向規(guī)范化和成熟化[2]。
第三次重要的改革是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辦的首屆“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課程研討會”(以下簡稱C9會議)上發(fā)表了《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聯合聲明》。聲明中指出:要將計算機基礎教學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讓學生自覺地養(yǎng)成用計算思維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此次會議還提出應建立更為完善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和內容,為全國各大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樹立了標桿[3]。
二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
1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新生進入高等院校之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已經不再是“零基礎”。大部分地區(qū)在中小學已經開設計算機相關課程,許多新進校的大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但是從近幾年對進入我校的大一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的調查發(fā)現,新生在計算機基礎上仍存在較大差異。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計算機學科不是高考和中考科目,即使許多中小學開設了計算機相關的基礎課程,但是對課程也不是很重視,一般都安排較少的課時。第二,由于全國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導致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發(fā)展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重點中小學與普通中小學之間計算機教學存在著很大差距。特別是許多中西部農村地區(qū),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沒有機會接觸計算機。由此可見,用傳統(tǒng)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方式來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2學生認識上的偏差
在財經類院校中,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為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學校對這類專業(yè)的重視度也較高。這使得大部分學生把學習的重心放在這些“重點”學科上,而忽略了對計算機相關學科的重視。學生通常抱著只要不掛科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確不知既具備經管專業(yè)基本技能又能掌握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此外,學生不重視計算機學科的另一個原因是興趣不高。在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以介紹技能性的知識、原理為主,內容主要是晦澀的符號、表達式等,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學習興趣下降??梢?,學生認識上的偏差以及對計算機相關學科學習的興趣偏低是財經類院校開展良好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巨大問題。
(二)教學內容和方式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枯燥單一
在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沒有按照學生層次、能力和內在潛力等情況來進行針對性教學。教師通常采用折中的教學方法,這將加大那些計算機基礎相對薄弱學生的學習難度,嚴重挫傷其學習的興趣。對于那些計算機水平相對較好的學生來說,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不重視學習。另外,由于學科、專業(yè)上存在差異,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大量的專業(yè)術語、符號、表達式以及抽象難懂的定義和原理,這更加大了學生對知識接受的難度。
2理論內容與實驗的分配問題
目前,對財經類院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時,課程內容往往來自于計算機專業(yè)的教科書,而在通常情況下專業(yè)類的計算機教材和課程教學是理論內容與實驗分離的。由于目前大學普遍進行了課時和學分的壓縮,導致非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時較少。學生在對復雜的理論進行學習之后,沒有適當的后續(xù)實驗課進行驗證、練習和應用。新學習的理論內容不僅枯燥難懂而且與實踐脫軌,學生只能機械的掌握理論知識,這將很難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由此可見,理論內容與實驗課程的合理分配也是我們探索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
3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一直以來,許多人認為計算機相關課程就是教會學生怎樣使用計算機,如何將計算機作為工具來運用,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意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yǎng)。當前各用人單位對畢業(yè)生的要求已經不再局限于對計算機技能的熟練掌握上,更多的是看重畢業(yè)生運用技術來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且在C9會議上也明確指出,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復合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梢?,建立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體系和教學內容,積極探索計算機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全面展示屬于計算機學科特有的思維魅力已經迫在眉睫。endprint
三對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運用分層的教學模式
為了很好的解決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可以采用分層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還可以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技能。教師按照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內在潛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幾個程度相近的群體,對其進行針對性內容的教學。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具體要求,控制授課的進度和難度,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增進師生的交流和合作。這種基于學生個體差異基礎上的人性化教學模式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分層的教學模式是通過以下幾個部分實現的:
1對學生進行分層
為了能夠全面、準確的了解大一新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掌握情況,進而確定今后教學的內容和進度,有必要對新入學的學生進行一次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摸底考試。教師根據考核成績和學生的自主意愿,將學生分為初級和高級兩個層次,再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隨時調整”的原則,對那些不能適應相應層次的學生進行適當調整。
2制定不同層次相應的教學大綱
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教學要求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大綱。在初級層次學生的教學大綱中,要針對學生基礎較差,接觸計算機時間較少的特點,加大對其基礎知識、技能等的講解和訓練,并且增加上機實訓課程。在高級層次的學生的教學大綱中,由于學生的起點較高,計算機的操作能力較強,因此可以加快課程進度、加深課程難度、拓寬課程廣度,適當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制定不同層次相應的考試大綱
由于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不同,所以要制定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考試大綱。初級層次學生要側重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的考核;高級層次考生就要側重實際操作和技能的考核。對學生成績的評價要在其所在的層次中進行衡量,不能將全部學生一起進行評價。通過采用這種考核方式,可以很好的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yè)相融合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得到迅猛的發(fā)展,并廣泛應用于經濟與社會的各個領域。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停留在數量上的增長,而是對其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越來越重視。對財經類專業(yè)學生計算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開發(fā)的技術人員,而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相關知識來解決專業(yè)領域中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例如經濟類專業(yè)的學生要學會利用EVIWS等軟件處理數據,分析經濟現象;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生要學會利用決策支持系統(tǒng)等軟件來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幫助和建議;統(tǒng)計類專業(yè)的學生更要學會運用SPSS等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和分析等等??梢姡斀涱愒盒2煌瑢I(yè)的教學與計算機的教育已經緊密相連。但是,計算機領域的知識和技術相當龐大,要想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從基礎教育做起,針對各專業(yè)對計算機工具的需求確定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應與學生的專業(yè)應用相匹配,在《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yè)大學計算機教育基本要求》提出的1+x+y方案中,“1”是指《大學計算機基礎》,“x”是指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要求學習的課程,“y”類課程則要充分考慮財經類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比如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等。其中“1”和“x”均屬于計算機基礎必修課,而課程“y”為與專業(yè)相關的計算機基礎選修課。在計算機專業(yè)必修課方面,我們可以將一些比較基礎但很實用的計算機工具的應用融入到計算機基礎這門課中。例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結合財經類學生特點著重介紹Excel在財務、金融領域的應用。在計算機基礎選修課方面結合計算思維特點,開設數據處理和程序的課程,該課程在介紹數據處理和程序設計思想的基礎上不以傳統(tǒng)的綜合類院?;蛘呃砉ぴ盒i_設的C語言或者Python為例,而是結合財經專業(yè)特點,以Excel VBA或者matlab為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yè)特征選擇課程進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專業(yè)意識。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緊跟時代,適應發(fā)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
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課程研討會”上各大高校通過討論形成了一系列共識,并發(fā)表了《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聯合聲明》,聲明的核心是:要正確認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地位,把對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核心任務,并在此基礎上加強以培養(yǎng)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研究。不難發(fā)現,本次研討會對增強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寄予厚望。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周以真教授曾在2006年3月提出了“計算思維”,她認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tǒng)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的思維活動[4]。可見,計算思維也是人類科學思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能行性、構造性、模型性為特征的計算思維方式是今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重點。下面就針對當前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來探討以培養(yǎng)計算機思維為核心的課程改革初步想法:
1提高學生對計算思維的認識
雖然計算思維的提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思維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對概念的簡單認識上。為了保證計算思維能很好的融入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高校應該開設相應的培訓或課程,并在課外多設置與之相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對計算思維有全面的認識,了解其重要性并主動產生學習興趣。endprint
2改進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由大量的計算機名稱、定義和符號等組成的,細節(jié)的設計也使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顯得很瑣碎,這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可以適當對其進行刪減和梳理,突出講解重點內容。另外,要重點體現抽象表達和自動執(zhí)行的計算機思維的內容,可以運用一些典型的并且易于理解的例子來解釋如何運用計算機進行算法設計,并且分析這種算法和數學方法的差異,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計算思維的理解。另外,在教學中必須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課下盡量多舉辦一些和專業(yè)相關的,并且需要用到計算思維的培訓和競賽,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實現知識到能力再到思維的突破。
3構建基于計算思維的教學模式
隨著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深入,這種以培養(yǎng)計算思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得到了廣大學者的關注與認同。許多學者認為要想實現這一改革目標,必須構建相應的教學模式。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一般由教學理論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方案、教學組織策略、實現條件、教學效果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組成。這種教學模式的構建必須基于相應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分析相關理論和對課程教學的實踐經驗的總結,進而對教學過程做出適當的說明。每位教師可以綜合學生專業(yè)特點以及自己教學的重點來構建屬于自己的教學模式。這樣在計算思維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就可以圍繞教學目標按照教學組織策略進行有計劃的教學,并根據教學效果評估來對教學活動的結果進行評判,來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梢?,一套建立在計算思維基礎上的教學模式是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總之,對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是一項持久的工作,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改革思想,盡可能使學生掌握更多、更新并且與本專業(yè)密切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專業(yè)+信息”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對于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程內容選取、授課方式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為此,我們仍需繼續(xù)努力。
參考文獻
[1]馮博琴.對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落地”問題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育,2012(9):6-9.
[2]馮博琴.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聯合聲明[J].中國大學教育,2010(9):4-9
[3]Jeannette M. W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ACM, 2006,49(3): 33-35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