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茹
(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2)
改良式坐位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
唐靜茹
(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人民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2)
目的 探討在第二產程中應用改良式坐位對分娩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160例孕婦,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第二產程中應用改良式坐位分娩,而對照組取常規(guī)體位,觀察產婦第二產程時間、分娩方式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第二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而胎先露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改良式坐位可有效縮短第二產程的時間,提高自然分娩率,可有效改善母嬰的預后。
改良式坐位;第二產程;分娩預后
臨床研究顯示在產婦分娩的圍生期護理保健尤其是產時的護理保健對于母嬰的預后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方式以及不同體位的待產對于分娩結局的影響具有不同的作用[1]。以往臨床上分娩體位多采用仰臥位,但仰臥位分娩容易使產婦的骨盆擴張受限,增加胎頭下降的阻力,容易導致胎兒發(fā)生宮內窘迫[2]。為研究在第二產程中應用改良式坐位對分娩預后的影響,我院選擇收治的160例孕婦,觀察組在第二產程中應用改良式坐位分娩,而對照組取常規(guī)體位,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160例孕婦,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為(24.8±3.4)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為(39.2±2.1)周,胎兒體質量2560~4280 g,平均體質量為(3680± 90)g,所有均為單胎頭位,排除明顯的頭盆不稱、骨盆狹窄以及患有嚴重妊娠并發(fā)癥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兩組在年齡、孕周以及胎兒體質量方面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分娩體位
所有產婦在第一產程中可以取走、坐、跪、趴、蹲、側臥以及半坐臥等自由體位,對照組產婦在第二產程取常規(guī)體位,即取平臥位;觀察組產婦在第二產程中采用改良式坐位,將多功能產床的床頭抬高60°,同時將腳支架調至高于產床的平面10 cm,幫助產婦抬高雙腿。
1.3 觀察項目
觀察產婦的第二產程時間、胎先露下降程度、分娩方式情況,同時觀察新生兒窒息以及產后出血情況;出生后新生兒Apgar評分≤7分即可判定為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量≥500 mL即可判定為產后出血。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用()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用百分頻數(shù)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第二產程時間和胎先露下降情況
觀察組第二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而胎先露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第二產程時間和胎先露下降情況分析
2.2 分娩方式
觀察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分娩方式對比分析[n( %)]
2.3 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
觀察組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發(fā)生情況分析[n( %)]
采用仰臥位分娩時會導致骨盆可動性受限,使產婦的骶尾關節(jié)難以擴張造成骨盆下口狹窄,增加胎頭下降阻力后繼發(fā)宮縮乏力,導致產程延長;同時仰臥位時不利于產婦屏氣用力,導致腹壓減小,胎頭下降緩慢,易造成胎兒頭皮以及軟產道水腫引發(fā)胎兒宮內窘迫,同時由于取仰臥位會使產婦腹部的大血管受壓,減少子宮胎盤血供,很容易造成宮內缺氧,從而引發(fā)新生兒窒息[3]。臨床研究表明分娩時體位改變會對宮縮間歇期的宮內壓力造成影響,產婦由平臥位變換為坐位時,可增加子宮靜止期的壓力,較高的宮內壓力可作用于胎先露,促進胎先露盡快下降,加速分娩過程。行X線片檢查顯示分娩時由仰臥位變換為坐位時,可增加坐骨棘間徑、出口前后徑以及骨盆出口面積,糾正骨盆的傾斜度過大,上抬恥骨,從而提供較大的分娩空間,取坐位時由于可增加骨盆的傾斜度,利于胎頭下降。改良式坐位使產婦背部有產床作支撐,利于向下屏氣用力,增加腹肌、盆底肌以及四肢肌群的收縮力,使產婦可以更加有效的用力[4]。
通過本組資料研究顯示,采用改良式坐位的觀察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明顯短于采用平臥位的對照組產婦,而胎先露下降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順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和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改良式坐位分娩符合產道的生理,促進胎兒的縱軸與產軸一致,減小胎兒在產道中阻力,增大順應性,促進胎兒娩出,從而縮短第二產程;同時還可以減輕妊娠子宮壓迫腹主動脈以及下腔靜脈,改善胎盤血液循環(huán),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5]??偠灾?,改良式坐位可有效縮短第二產程的時間,提高自然分娩率,可有效改善母嬰的預后,值得進行臨床推廣應用。
[1] 賴定群.產時體位護理對產程進展的影響[J].全科護理,2009,7 (7):1913-1914.
[2] 李新景.第二產程分階段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3):91.
[3] 羅慶平,鄭玲,曾學燕.產婦第二產程適時特殊體位分娩效果的臨床觀察[J].護理研究,2010,24(12):1089.
[4] 張依妮,郭洪花.不同分娩體位在第二產程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81-283.
[5] 徐云芳,張蓉碧.改良式坐位在第二產程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1):37-38.
R714.3
:B
:1671-8194(2014)04-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