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印賢
隨著時代發(fā)展,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不斷緊密。信息技術在生產、管理、辦公中的運用方便快捷,準確高效,讓社會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在人們日常生活,網絡技術也是面面俱到,吃穿住行一應俱全。信息技術如此盛行,作為培養(yǎng)下一代接班人的教育行業(yè)不應沉默,借力信息技術,推進課堂教育教學實效成為時下教育研究的重點,是諸多一線教師不斷嘗試努力方向。我就個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幾個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輔助課堂教學,讓數學充滿生活
《標準》中指出:“教學活動中主要包括五種資源:文本資源、信息技術資源、社會教育資源、環(huán)境與工具生成性資源,其中信息技術資源包括網絡、多媒體光盤?!痹谵r村任教的老師通常有著這樣的感觸,課本已盡量貼近學生實際背景簡單明了,但總體來說對涉獵較少的農村孩子,有些知識還是顯得生分,加之獲取知識的渠道相當有限,成為學生學好數學的一只“攔路虎”。借力網絡,了解知識背景,則是一個較好的突破口。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統(tǒng)計部分的“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該類型統(tǒng)計圖與生活的聯(lián)系,我讓學生借助網絡自主查找南安市當天7至18時的氣溫及前一個月同一天同一時段的氣溫數據,將兩組數據制成統(tǒng)計表并繪制出統(tǒng)計圖。學生興致盎然,高效完成自主探究,不僅在活動中產生學習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需求,學會查找數據、整理數據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學會互相配合,與人交流的方法。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從數學角度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化繁為簡,化抽象為直觀
數學與其他學科一樣,在人類的生產生活實際需要中產生和發(fā)展,數學是符號化的生活,是對日常事物的高度提煉和概括。不可避免存有抽象、復雜的特質?!稑藴省贩磸蛷娬{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抽象化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存在較大的梯度,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階梯情境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水到渠成,而信息技術能較好的彌補這個不足,成為新時期數學教學的有益輔助手段。例如,在教學北師大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面積》這一部分時,探究圓的面積是通過將圓沿著半徑進行等分,而將切分的結果拼成近似于平行四邊行或長方形的組合,從而根據經驗轉化相應圖形面積的計算。轉化過程是引導學生探究的重點,但如果要在課堂上實物操作,難度較大。而采用信息技術,通過課件演示則方便快捷。用動畫直觀地展示出切分的過程,可以控制切分的份數,當份數由少變多時,還能讓學生觀察到拼合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初步接觸極限的概念。相比傳統(tǒng)課堂中教具的局限性,其便捷性不言而喻。可見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特點,將抽象的知識動態(tài)化、形象化、直觀化,突出課堂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能讓學生的記憶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深刻,更持久。
三、充實課堂結構,優(yōu)化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獨特的生動、形象、直觀特性,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它的人機互動、智能化也是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的獨到之處。素質教育要求切實為學生減負,讓其輕松主動的學,做喜歡做的事。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在教學活動中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并引發(fā)主動思考。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整合可以很好的促進這一理念的落實。比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打破框架,大幅弱化教師的作用,設計一系列新奇、有效又吸引學生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按照流程開展自主操作、自主探究,一步一個腳印獲得正確的數學結論,掌握知識與技能。
四、延伸課堂讓生活充滿數學
素質教育要求數學課堂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但課堂時間、空間限制,盡管教師下大力氣,仍難以兼顧兩頭。一頭是優(yōu)生,滿足不了優(yōu)生對知識容量的需求。一頭是后進生,學習的效率不高,思維緩慢,上課容易開小差,導致教學重點沒抓住,教學難點一知半解,讓很多一線教師大傷腦筋。個人認為借助網絡海量的信息資源,便捷的知識獲取渠道,優(yōu)生可以在網絡上學習到更有深度的知識,如:閱讀數學故事,解答數學趣題,參加數學競答,瀏覽奧數網站等,充實課余生活,進一步發(fā)展數學思維與技能。而后進生可以借助網絡教學資源,也可以搜索符合自己學習水平的習題的進行練習,閱讀別人學習心得,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等。如果學生自覺性比較差,自我約束能力不強,也可以選擇參加一些相應的網絡學習。通過更換學習環(huán)境,新穎的學習方式,對后進生的轉化會有很大的幫助。其次,也可以利用聊天軟件建立學科學習群,建立課程微博,延伸學科課堂教學。利用這些網絡應用可方便的開展學習心得交流,課余小組合作,轉差培優(yōu)等,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方面會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整合符合教育發(fā)展趨勢,有機融入進學科教學中能夠在教學形式、教學方法、課堂結構上給予有益的補充,提高課堂實效,促進教育目標的落實。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更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也應認識到,兩者整合的目的是豐富數學教育教學手段,切不可主次顛倒為了“整合”而濫用、生搬硬套、過度依賴或是棄“教學目標”而不顧,忽略學科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