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
由于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使語文教學程度不同地異化為應付考試的訓練,學習方式陳舊,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長期下去,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雖然能夠應付考試,甚至得高分,但其語文素質并不理想,語文實踐能力低下,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為此,《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方面,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換,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權利。
語文教學本來就是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的學習,應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自主學習,為他們動手、動口、動腦提供足夠的素材、時間和空間,為他們的個性發(fā)揮和相互之間的交流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并用,積極參與,主動地發(fā)展。
通過在課堂上的實踐,我認為,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將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改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優(yōu)化諸多因素。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1、保證自主學習的時間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一味追求“分析”,缺乏學生自己充分讀悟、吸收、內化的時間。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留給學生較為充實的自讀自思、同桌互學和小組討論交流的時間,使學生們有充足的時間潛心讀書、思考,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能有一點哪怕是膚淺的,但確實是自己在讀中悟到的見解。如教學《動物過冬》,在學生借助拼音將課文讀通后,再讓學生邊讀邊想,看看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語句中讀懂的?再讀讀書畫相關詞句。經(jīng)過長時間、多層次地讀、想,課文內容很快就被消化。
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低年級的學生能力有限,在語文教學中,什么內容、什么環(huán)節(jié)宜于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處。這充分說明在語文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當重要。教學中,要依據(jù)學生自身的能力,結合課文內容,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并在教學中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精彩的馬戲》一課時,先帶著學生學習“猴子爬竿”這一段,從“演什么節(jié)目,怎樣表演和觀眾反映”三個方面入手,用“看一看圖,讀一讀文,畫一畫句”的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后,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后幾段,效果極佳。
3、指導學生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掌握情況的反省,是檢查自己通過努力有沒有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最佳方法。為此,教師必須把自我評價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學后檢查評議,自我調整、改善學習方法,使自主學習更有實效。
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與能力,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語文教學不應千篇一律,要根據(jù)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四季的腳步》這種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秋天》這種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可以讀讀、背背;《狐貍和烏鴉》這種故事性強的童話可以讀讀、演演。這樣,學生在畫、背、演中不僅激發(fā)了自主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加深了對課文的思想、情感的體會。
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為突破口,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學習。如在教學《北京》一課時,我便以導游的身份,配上相應圖片,帶著學生游覽北京,再讓學生也當當小導游,根據(jù)課文內容,在小組內帶著大家游覽,學生興趣大增,都積極主動地爭當導游,參與到學習之中。
此外,教師還要善于通過問題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境,讓學生自主地思考,討論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三、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主動地探索。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講究教學民主,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輕松愉悅。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積極引導,用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目光,真誠的信任,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還應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識,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新求知的欲望,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學生置身于這種氛圍中,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所以說,師生關系高度民主化的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