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 李超凡
作者簡介:崔健(1986-),男,黑龍江人,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專項理論與方法。
李超凡(1990-),男,黑龍江人,牡丹江師范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
摘要: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緩慢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太極拳運動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價值。而高等院校非體育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困難較大,柔和、緩慢的運動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健康教育和終身體育思想的要求。因此,本文總結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等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公共體育課;教學方法;太極拳
1.前言
太極拳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的動作舒展大方、緩慢柔和、剛柔相濟,是人們喜愛的健身運動,對健身養(yǎng)生有著特殊的功效。可以對人們的身心進行調節(jié),使心情愉快、平靜,同時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讓人們能夠健康長壽。正是因為太極拳有著神奇的養(yǎng)生功效,深受人們的喜歡,所以太極拳這門課程被列入了高等院校的教學大綱,甚至作為了必修學科。本文通過對高校太極拳教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并總結傳統(tǒng)太極拳教學方法的不足,改進了太極拳的教學方法,使高等院校非體育專業(yè)的學生也能對太極拳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太極拳興趣的途徑
2.1加強教學內容的講解
講授學習太極拳的目的意義,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太極拳的概念、特點與作用介紹給學生;向學生們講解國內外太極拳運動的發(fā)展遠景及開展的情況。當學生的興趣與理想、目標一致時,他們才有緊迫感和責任感,才能夠促進學生不斷深入的學習。學習興趣的形成有賴于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學生掌握知識越多、越深,學習的興趣就越濃厚。
2.2加大教學內容的拓展
在講解動作要領、規(guī)格的同時,應結合用途,剖析其攻防的含義,使學生能深刻理解動作的內涵和本質,較快掌握動作技法,培養(yǎng)武術意識。學生知道了攻防含義也就了解了動作的用途,讓他們知道太極拳不光是用來鍛煉身體的,也有防身的作用。太極拳中的“四兩撥千斤”在切磋武術的時候也是可以打敗對方的,這樣以來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了。
2.3改善教學環(huán)境
教師應因地制宜,不要總在同一個教學地點進行教學,充分應用可利用資源進行教學。這樣對學生能產生很大的吸引力,使學生的好奇心倍增。有如:多媒體、錄象、投影等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的參與,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的特點,因而,通過計算機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教師很難示范清楚的技術環(huán)節(jié)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4營造課堂氣氛
在枯燥乏味的太極拳課堂當中可以適當?shù)募由闲〗M對抗賽和游戲等活動,可以起到愉悅身心和調節(jié)情緒的作用。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能夠保持心理平衡,促使學習情緒處于適度的興奮狀態(tài)。學生們會感到這是一個愉快和輕松的一門課程,營造一個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精神和情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提高太極拳課程質量有效的教學方法
3.1重心先高而后低
太極拳的步型較多而且要求重心較低,不能夠有起伏感。學生的素質水平不同,下肢力量不夠,反而會使動作改變,使學習動作無形增加了困難。為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升高重心、不改變步型的情況下進行練習。學生感覺下肢有力量,能夠專心進行練習動作,從中體會太極拳動作及其它方面的技術技巧。當學生掌握了動作之后,教師再以標準的姿勢進行示范,強調壓低重心,步伐到位,虛實分明,從而達到太極拳運動對重心平衡的要求。
3.2速度先快而后慢
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就是速度勻速較慢。在太極拳教學中,教學課程時間緊是學習的一大弊端,所以要想在短時間內充分的掌握就要采取先快后慢的教學安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又滿足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并且克服了急躁的情緒。當把全套動作教完后,再根據(jù)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做全套示范,帶領學生減慢速度,反復練習,達到融會貫通。
3.3講解和示范
要有針對性的講解練習太極拳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太極拳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它既有精湛獨特的技藝,又蘊含著極為深刻的哲理,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通過從精神層面、文化層面及運動層面多方面進行教育,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在領練中,由于動作路線和位置的變換,教師要隨時變換位置,站到學生視野最佳方位,不但要有正確的方位提供給學生以便于學生模仿練習,還應該適當?shù)淖儞Q示范方法,如鏡面示范、側面示范、背面示范和分解示范,使學生弄清動作的方向、路線、和上、下肢的配合,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教師的正確示范跟合理的示范位置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太極拳的狀態(tài)。
3.4念動訓練法在太極拳教學中的運用
遺忘會誘發(fā)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易失去學習信心,導致對太極拳興趣日趨淡薄。念動訓練是鞏固記憶的有效方法,因為默練是通過大腦的意念活動,來強化太極拳在大腦皮層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痕跡,以達到鞏固記憶的作用。經(jīng)常組織學生把學過的動作名稱、套路在腦海中形成“表象”,做到身心并練,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太極拳。
3.5拳諺在太極拳教學中靈活的運用
武術中有許多諺語,揭示了這項運動的基本要素和規(guī)律。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運用諺語,為學生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指出明確目標。總之,在太極拳教學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教學途徑,不僅提升了太極拳教學的質量,而且使學生充分的了解了太極拳文化的精髓及其動作套路的特點和規(guī)律,對學生盡快地掌握太極拳的動作要領及運用有很大的幫助。
3.6加強學生記憶動作的能力
在分析了太極拳技術特征及方法的基礎上加強對太極拳運動特有的運動特征的認識,結合強化太極拳學習的多種方法,以標準的動作姿勢規(guī)范,掌握太極拳心靜體松,腰為軸,運動緩慢均勻等技術特點,通過對動作招式進行聯(lián)想、體會攻防含義、歸納動作要領、通過競賽表演、配樂聽音等方法加強學生對太極拳動作記憶的學習能力。
4.結論
4.1教學過程中在關注學生體制健康的同時,注意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當中,把學習太極拳當作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不僅僅是應付學習。
4.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因材施教,因學生自身素質的不同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
4.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認真態(tài)度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創(chuàng)新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當?shù)难哉Z表達以及合理的示范可以使學生加深學習的興趣。(作者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東,何江.24式太極拳的教學策略和步驟.湖北體育科技.第23卷第四期.
[2]劉益彰.論中國高校太極拳教學.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
[3]李小燕.淺析24式太極拳的教法[M].2008.4.
[4]陳猛.淺析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M].2009.3
[5]鹿蘭峰.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的情緒調空.內蒙古體育科技[J].2006.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