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
摘要: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思想觀念、培訓模式、管理方式與考核機制等的局限,安全技術培訓質量不高的現象比較普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安全生產發(fā)展的需要。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工作實踐,對基建礦井安全培訓工作中的不足及對策進行分析,旨在實現安全培訓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
關鍵詞:煤礦;安全培訓;不足;對策
做好煤炭企業(yè)安全生產技術培訓工作,是防止煤礦事故發(fā)生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全面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全面提高煤礦職工的安全技術素質的有效途徑。對此,筆者認為,要提高員工培訓質量,切實發(fā)揮培訓工作在安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必須正視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一步更新觀念,改進培訓的方式方法,真正實現安全培訓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
一、自我檢查,準確掌握培訓工作現狀
目前,該礦共有員工三千余人。培訓中心共有人員8名。具體為1名培訓總負責人(兼職支部書記、車間工會主席),1名培訓副主任,以及6名培訓工作人員。承擔全礦自主培訓,學員外培(包括特殊工種培訓、三項崗位人員培訓),新工人培訓等各類培訓工作。另全礦專職教師3人。
培訓設施主要有:培訓教室三間,共可容納學員190人;計算機機房1間,內有電腦60臺;另有展覽室1間,圖書室1間,實驗室若干間。
由于該礦是基建礦井,所以礦所舉辦的新工人培訓班、轉崗培訓班和外委單位從業(yè)人員入井培訓班較多,而這些培訓班在生產礦井一般很少開辦。
據該礦2013年培訓工作統(tǒng)計表明,培訓中心全年共開辦各類培訓班266期,培訓人員18010人次。這其中包括外培人員627人(主要由管理人員培訓和特殊工種培訓組成)。礦內開辦的自主培訓主要由班隊長培訓、一般工種取證培訓、新招錄員工崗前培訓、礦際調動員工培訓、轉崗培訓、全員脫產培訓、干部夜校培訓、外委單位從業(yè)人員入井培訓組成。共計238期,培訓17383人次。平均下來,該礦每月組織大小培訓近20期,培訓人次一千多人。
可以說,目前該礦所承擔的培訓量在集團公司內部,和兄弟礦井比起來堪稱前列。但是由上可見,相比較繁重的培訓量來說,該礦所具備的培訓設施以及培訓資源卻略顯不足。
二、找準短板,直面培訓工作中的不足
(一)培訓硬件設施不足
1、機房建設,服務器配置太低,整個機房共有60臺電腦,但是服務器一次最多只能帶動40余臺電腦,其余將近20臺電腦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大大影響了培訓效率。
2、整個培訓中心只有一臺打印機,但是培訓人員辦公室分布在三樓和四樓,四樓辦公室沒有有效打印機,三名培訓人員打印材料全部和三樓的打印機聯網,也就是說6名工作人員共用一臺打印機,也影響速度和效率。
3、三間教室中,有一間未裝音響設備,視頻教學時沒有聲音,影響教學效果。
(二)培訓軟件資源有限
1、專兼職教師專業(yè)素質水平有待加強。目前,該礦共有專兼職教師21名,其中3名專職教師,其余均為兼職。他們大都是該礦一二線的管理人員及專業(yè)技術人員,具備教師資格證,工程師專業(yè)技術資格。特別一提的是,有些教師的課件是反復循環(huán)使用,在授課過程中,只憑“老教案”進行講解,達不到“針對性、可操作性”目的。
2、機考軟件不夠完善。安全技術培訓的結業(yè)考試是培訓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所采取的“教考分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試題庫”所羅列的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式的考試題,硬梆梆怎能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其現實指導意義又在哪里!
三、探究根源,深挖培訓問題的深層次原因
實事求是地說,該礦培訓工作存在外委人員眾多、人員流動性大;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以及參培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新招錄工人綜合素質普遍較低,無疑加大培訓難度等客觀因素。但是主觀原因依然存在。
第一、培訓組織工作不到位。培訓部門應當有責任就每次培訓進行細致地安排,或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服務。但培訓組織者多數是記錄一下考勤,督促學員及時參加培訓這些簡單的工作。其具體工作并不到位。
第二、培訓方法單調,缺乏互動性。培訓應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不同的培訓內容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目前,礦采用的培訓方法千篇一律,采用講課式授課,老師在臺上講,學員坐在下面被動地去聽,沒有根據課程內容與學員的工作性質很好地聯系起來。
第三、少數領導重視不足。這里的領導主要指部室中層管理人員。確切地說,礦領導對培訓工作非常重視,礦長多次強調要“像抓重點工程一樣抓培訓工作,像考核重點工程一樣考核培訓工作”。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個別部門黨政負責人對于培訓工作可謂“甩手掌柜”,把本該屬于自己的傳達、指導、布置、監(jiān)督等管理工作也一股腦地甩到培訓網員手中。試問,這樣的對培訓精神不知道,對培訓工作不關心,對培訓業(yè)務不熟悉的“一問三不知”領導怎么能帶出好的培訓效果?
四、對癥下藥,切實提高培訓工作質量
(一)進一步加強培訓機構建設
1、加強培訓硬件設置。進一步加大培訓建設,采取走出去戰(zhàn)略,向山東、淮南礦業(yè)集團學習取經,切實加強培訓基地、教材和師資“三項建設”,加大培訓基地硬件投入,特別是實習場所、實訓設備和設施建設。
2、加強培訓中心人員自身建設。培訓中心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積極主動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高業(yè)務、管理等綜合素質。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通過逐步建立安全培訓需求調研、培訓策劃、培訓計劃備案、教學管理、培訓效果評估等制度,加強安全培訓全過程管理。
3、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加快安全培訓信息化建設步伐,完善各類安全培訓考試題庫建設,大力推行計算機考核管理,切實做好安全培訓信息統(tǒng)計工作,逐步實現培訓管理信息化。
(二)進一步提高各類培訓人員的積極性
1、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通過提高專兼職教師代課補貼,開展教案評比、課件大賽、季度教師考評,等方法,對培訓教師實行動態(tài)管理,不斷提高專兼職教師的數量及質量。推進培訓教材建設,突出案例特色,開發(fā)適用于不同層次人員、針對性強、實用性好的安全培訓教材。
2、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學員學習積極性。要改進培訓方式,根據不同培訓內容和不同學員的特點,靈活運用研討式、互動式、案例式、體驗式、模擬式等多種方式方法開展培訓,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創(chuàng)新培訓手段,推廣視頻專題講座,逐步推行遠程教育培訓,開發(fā)建立網絡培訓課堂,適應培訓發(fā)展新趨勢。
3、增強培訓針對性,提高培訓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工作人員要規(guī)范培訓內容,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員的崗位特點和培訓需求,緊緊圍繞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完善培訓課程設計,更新培訓內容,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進一步嚴格管理,強化獎懲兌現
1、明確責任,增強培訓工作戰(zhàn)斗力。部門黨政負責人作為培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發(fā)揮管理責任,切實加強對安全培訓工作的指導、監(jiān)督和管理,要科學制定部門培訓長遠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認真組織加以落實。
2、獎懲兌現,增強培訓工作的源動力。培訓經費要科學合理安排,切實發(fā)揮其有效作用。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對成績突出的部門和個人給予適當獎勵,對未完成任務的部門和個人予以相應處罰。不斷強化部門和培訓人員的工作責任心,調動全礦干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考核到位,增強培訓工作的執(zhí)行力。把培訓工作作為部門和個人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采取定期督查和通報等方式,狠抓工作落實。年終,考核組要根據規(guī)定培訓目標責任書,按礦培訓考核辦法和相關規(guī)定對部門和個人進行嚴格考核,對未完成任務的部門和個人,取消年度綜合考評評先評優(yōu)資格。(作者單位: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朱集西煤礦)
參考文獻:
[1]于紅,郭靖怡.德國“雙元制”培訓模式在煤礦安全培訓中的應用[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3(08).
[2]陸曉東.提高礦井通風專業(yè)管理和技術人員培訓措施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