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顏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音樂課程能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潛能,提高創(chuàng)造力。通過“教”與“學”,使學生獲得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那么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進行“互動式”教學呢?
一、了解學生主體,激發(fā)互動
中學階段的學生,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他們的身體和心理上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廣泛的興趣,思想活躍,心理活動敏感,情緒波動性較大。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掌握學生不同興趣愛好。針對學生喜歡流行歌曲,在教學內容中,我注入了流行音樂元素,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在音樂課堂上互動的積極性。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出自己組喜歡的流行歌曲,在上音樂課前(預備鈴響后至老師入課室前)利用教室里多媒體設備,輪流播放視頻,讓他們邊欣賞自己的偶像表演,邊模仿偶像的動作盡情歌唱。這樣,上音樂課的熱情就被調動起來了。
初中階段的學生,既渴望表現(xiàn)又怕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很多時候不敢上臺表演。針對他們這一矛盾的心理,我讓各班學生自己組織音樂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他們的隊名,如:“夢之隊”“星之隊”等,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歌曲,欣賞作品,分析作品,然后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小組之間樂于“互動”交流,輪流上臺表演,從中學會展示自己,學會欣賞別人,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身心和諧發(fā)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往與合作能力。
二、教師做好學生與音樂的橋梁,促進師生的互動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生與音樂溝通的橋梁。其實“師生互動”在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學時所采取的“游學方式”“與弟子座談”等,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教育發(fā)展到現(xiàn)在新的課堂理念,教師的角色正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在教學中我極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通過語言、微笑、眼神、手勢等媒介與學生產生表情的互動,相互感染,學生在輕松愉快、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心情舒暢,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巧妙的課堂提問”也能成為“師生互動”的媒介。提問是一門藝術,為了運用好提問,讓它受益于課堂教學。我把在備課時精心設計的問題靈活運用到課堂上。我用多種方式組織與引導學生學習,努力扮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如在上《八音和鳴》時,為了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八音,我從《三字經(jīng)》的內容問起:“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敝v到吹管樂器時,我先提問學生:電影《新龍門客?!分?,林青霞送給梁家輝的樂器是什么和在電影中聽到音樂的感受。經(jīng)過這一提問,學生對吹管樂器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堂中我放下自己的“尊嚴”,建立師生完全平等的人際關系,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自己學習過程中值得信賴的親密伙伴,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交流。
三、在音樂實踐中感受全體互動
音樂是表演的藝術,是給學生實踐的舞臺,我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等各種音樂活動。在課堂上,常讓學生展示個人才藝,如舞蹈、樂器演奏、表演歌唱等。通過表演,學生們進行互相評價,在評價與被評價中互動。我還為部分歌曲編導合唱,訓練指揮學生伴奏、合唱,如學習七年級教材中《光榮少年》這首歌曲時,在我的指揮下學生們通過激越的旋律,鏗鏘的節(jié)奏,唱出了新時期少年志存高遠、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
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自信心。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蹦敲矗医o學生一個展演的支點,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因為他們而變得更精彩!因此,我給學生插上“音樂表演”的翅膀,讓他們在音樂實踐的天空自由飛翔,相互欣賞,感受全體互動。
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要通過互動教學模式,引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xiàn)美與創(chuàng)造美,從而塑造美的心靈,培養(yǎng)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