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曄
“世界上最好的系統(tǒng)是引向成功的。”決定教育系統(tǒng)優(yōu)劣的是教師,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結底是對教師的要求。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庇纱丝梢?,教師肩負的是歷史的重大使命。
一、教師基本的職業(yè)素質
(一)正確的教育理念
現(xiàn)代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做到關注時事政治,了解社會風云;做到深入學生內心,體會學生的甘甜疾苦。實現(xiàn)由“工匠型”教師向“專業(yè)型”教師的轉變,把知識、智慧、愛心奉獻給學生。
教師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職業(yè),不把教育當成賺取錢財?shù)墓ぞ?,不運用“死板”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高分低能的“人才”。
(二)良好的職業(yè)形象
教師的職業(yè)形象是我們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時,在學校以及在社會中承擔的職業(yè)作用和表現(xiàn)。教師的儀表、言談舉止和良好習慣,都是教師良好素質的外化,也是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素質的動力。
葉圣陶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自從成為教師起,就應該告別自己行為習慣的不當之處,例如:垃圾應該扔在哪兒?辦公桌面的整齊擺放,穿著的得體大方,妝容的恰到好處……都是教育的一部分,不容小覷。
(三)多向的教育交往
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育活動中來,就離不開與學生的溝通。教師要與學生、其他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中的教育力量進行多向的教育學習與交往,建立“教師向他人學”“教師向學生學”“教學相長”的平等關系。
(四)完善的能力結構
教育是超前的事業(yè),現(xiàn)代教師不但要適應教育的今天,還要面對發(fā)展的未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完善的能力結構。教師要有較高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包括搜集資料、查找資料以及對資料的篩選、摘錄與整合、表述的能力;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對學生進行組織、管理、協(xié)調、控制等;教師還要“眼觀六路”,積極地觀察學生的反應,進行分析、研究、整理記錄,形成自己獨立的教育檔案;教師還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社會交往中合作的重要
社會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關系,它是社會生活實踐活動過程中,個體所形成的對其他個體的一種心理傾向及其相應的行為,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的關系。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理論和實務,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
為了實現(xiàn)交往目的,必須運用一定的交往手段。交往的手段可分為語言手段和物質手段兩類。
對于正在成長的學生來說,人際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僅是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教師對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有意培養(yǎng)
(一)相互接觸
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交往的情境。例如在學習《春曉》和《村居》兩首古詩時,通過小組交流和趣味性詩朗誦,讓學生了解古詩。
(二)相互近似
安排學生座位時,要把個人特性方面相近相似的同學安排在一起,這樣他們容易相互吸引,并建立人際關系,產生親密感。
(三)互相補充
讓兩個性格互補的孩子在一起,他們會慢慢地具有相似的追求互補的動機,具有相似的處事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完善自我。
(四)相互悅納
相互悅納就是相互喜歡。,其具體條件主要有優(yōu)美、回報和得失。
(五)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
人都有合群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孤獨感。人際交往能夠消除孤獨,增加快樂,教師可以以主題班會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情感交流,消除孤獨。
(六)相互影響,有利于自我完善
在交往中,人們通過相互影響,可以促進個體的自我完善,形成健康的個性,發(fā)展健全的自我意識 。
(七)凈化心靈,優(yōu)化班級環(huán)境
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凈化心靈,優(yōu)化班級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走向社會時,用健全的心里接受社會大環(huán)境。
(八)取長補短,增強整體效應
整體效應是指組成群體的所有個體之間相互結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總體作用或效果。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夠形成互補,通過取長補短增強能力,產生合力,優(yōu)化并增強群體的整體效應。目標一致、齊心協(xié)力是充分發(fā)揮整體效應,創(chuàng)造最佳合力效果的前提條件。
四、教師對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中的注意事項
(一)豁達大度
“大度集群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性格開朗、氣量恢宏,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錯誤,引導孩子走出個人私利的小圈子,心里裝著集體的利益,形成寬廣的胸懷。
(二)熱情真誠
熱情是對某種事物肯定的,強有力的,穩(wěn)固而深厚的情感方式。真誠之讓人有被接納、被關懷的感覺,使人對自己的處境感到安全放心,并對未來滿懷信心。保持真誠的心靈,就更易結交到朋友,贏得人們的好感。
(三)講究與人交往的藝術
1.重視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就是人們初次相遇或間接了解時產生的印象,雖然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但人們往往偏信這個印象。初次見面時留下的第一印象,會影響人們的看法。講文明,懂禮貌,是孩子們與老師、與長輩、與同伴交流的第一要務。
2.做個快樂的“兒童”
學生時代是快樂的時光,教師要通過有意安排的活動,鍛煉孩子的能力,不要因為教育而剝奪了學生的笑臉。
3.幫助學生克服人際關系障礙
小學生中有許多人存在交往困難,甚至有不同程度的交往障礙。他們有與別人交往的意愿,但由于有心理障礙,很難同人正常交往,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老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并克服自身存在的交際障礙,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肩負著光榮的使命,責任重大,路途遙遠。作為教師,我們要恪盡職守,不辱使命,引導學生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為祖國建設培養(yǎng)具有全面能力的接班人和建設者。